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靈武發現西夏文佛經的幾個問題

2017-01-27 20:42:51陳永中
西夏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西夏

□陳永中

民國時期靈武發現西夏文佛經的幾個問題

□陳永中

本文通過對1917年發現于靈武的西夏文佛經的發現地、流散、研究狀況的回顧,辨析相關問題。

靈武;西夏文佛教經卷;張思溫;羅雪樵

1917年九月,靈武縣發現了一批西夏文佛經。這些西夏文物一部分被時任靈武縣縣長余鼎銘取走,一部分流散民間。余鼎銘除將少量西夏文佛經贈送友人外,大部分于1929年出售給北平圖書館。北平圖書館購藏的這批西夏文佛經受到學術界高度重視,一些著名學者對其進行了審查和研究,發表了相關成果,推動了西夏文字的識讀。遺憾的是,這些學者的著作中沒有點明西夏文佛經的發現地點——靈武縣。長期以來,研究這批西夏文佛經卻不知道其發現、流散的相關情況,留下了一些困惑學者的問題。本文試對這批西夏文佛經在靈武縣的發現經過與流散情況進行回顧,辨析相關問題。

一、對于矛盾記載的辨析

關于這批西夏文佛經的發現時間、地點、類別、內容、去向等問題,存在多種記載。

目前,在出土時間上有兩種說法:慕壽祺的《甘寧青史略正編》認為在民國六年(1917)九月,羅雪樵在1986年的文章中認為是民國八年(1919)九月。馮國瑞的跋文中寫的是“民國八年”,又在“八”字后打一問號,表示存疑。張思溫引述慕壽祺“民國六年九月”的記載后,又據《朔方道志·民國職官表》指出:“余鼎銘于民國五至六年任靈武縣知事,民國六至七年任寧朔縣知事,民國七至十年任寧夏縣知事。”1919年余鼎銘已調離靈武縣,所以慕壽祺所載“民國六年”為是。

在發現地點、類別、內容、去向等問題上,主要存在以下說法。

1.甘肅學者慕壽祺在《甘寧青史略正編》卷二十九“民國六年(1917)丁巳條”中記載:“九月,寧夏靈武縣發現西夏寫經。”注曰:“至是,靈武縣知事余鼎銘修城,于城墻內掘獲西夏寫經兩大箱,毫無損壞,送往寧夏鎮守使署。”

2.甘肅學者馮國瑞在臨夏州見到余鼎銘贈送張質生的發現于靈武縣的西夏文佛經后,在經函袱內跋記云:“聞之臨夏張思溫兄尊質生先生,安康人余鼎銘字介彝,民八(?)知靈武縣事,于近郊番寺旁農人耕地得明布政使王驥墓志及五瓦壇,內藏夏文經甚多,時質生先生佐護軍使馬福祥幕,介彝獲此壇藏,以多幀贈馬,以此五冊贈張,遂得保存至今,馬所藏早已分散無考。”[1]

3. 建國之前,寧夏文史館館員羅雪樵先生多次到靈武縣了解西夏文佛經之事,當地人王桂向其介紹了有關情況。羅雪樵聲稱,自己曾購得三卷西夏文佛經。1986年,羅先生在《寧夏文史》第2輯發表文章,其中有關西夏文佛經發現地點的記述是:“民國八年(1919),靈武縣長余鼎銘(原是馬的軍官——通領)以縣長的身份,發掘了縣城內西南隅一座佛寺遺址院內的一座教爐,從中挖出了原版夏漢對音對義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一本,《大方廣佛華嚴經》若干部和手寫作品一本。”[2]

4.甘肅學者鄧隆藏有西夏文經卷,在《書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后》中記述道:“此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三十八章中殘頁,余得自靈武廢塔。”[2]190

上述四種記載皆太過簡略,而且互有抵牾。第一條是民國初年的記載,因成書較早而傳布較廣。第二、四條見于《張思溫文集》,是建國之前的資料,寧夏本地沒有見到。第三條記載出自1982年修志高潮興起之后,時間較晚。一些文章在涉及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時,多引用第一條與第三條的記載。

1986—1995年,靈武市編修市志,撰稿人員想將靈武縣發現西夏佛經的情況調查清楚,可惜未能如愿。所謂親歷者既沒有親自參與發現西夏文佛經的活動,也未親赴文物發掘現場,以致連文物具體的發現地點也說不清楚。幾位老人所介紹的情況皆為事隔多年后聽來的傳聞,與王桂講給羅雪樵的內容大致相同。鑒于上述情況,本人參考、綜合了慕壽祺與羅雪樵的相關記載,在新修的《靈武市志》“大事記”(第19頁)中作了如下記述:“民國六年(1917)9月,靈武縣知事余鼎銘在縣城西門旁的廟宇中發現二箱西夏文佛經經卷,將其分贈于馬福祥及其好友。”

該書卷二十八《文物·勝跡》第三章第一節“出土文物”的“西夏文物”(第749頁)中又作了如下記述:“1917年9月,靈武縣知事余鼎銘主持復修靈州西城墻時發現了一批西夏文佛教經卷。他把這批經卷中的一部分送給了當時的寧夏護軍使馬福祥,一部分送給了馬的下屬張質生(這部分經卷現保存在張思溫手中),其余部分輾轉易手,下落不明,只有一小部分藏于北京圖書館與自治區博物館。這批經卷為元代木活字刊本,卷頁整齊,字跡清楚,是極為珍貴的木活字版本書籍,對研究西夏文字與中國的印刷術有重要價值。”與此同時,區內發表的有關文章也做了相似記載。[4]顯然,新修《靈武市志》及其他有關文章的記載也沒有講清這批珍貴文物的發現地點、內容、種類、流向與歸宿。

2003年,羅雪樵先生為研究西夏文字而制作的卡片流入文化市場。本人先見到了《番漢合時掌中珠》等西夏文獻的復印件,又見到了羅先生刻制的多枚印章。購得羅先生部分遺物后,又積極尋找記載靈武發現西夏文佛經的有關文章。終于,偶然在一堆待售的雜志中發現了一冊1930年燕京學報社出版的《民國十八、九年國內學術界消息》。這本刊物將甘肅、寧夏發現的西夏文佛經經卷識為民國十八、十九年內全國十項最重大的發現之一,以《北平圖書館購獲〈河西大藏經〉》為題列為第四節,進行了專門介紹。燕京大學的這則介紹揭示了靈武縣發現西夏文佛經的重要地位及其意義,補充與糾正了數十年來的訛傳與《靈武市志》的誤記,現將原文轉引于下。

北平圖書館購獲河西大藏經

國立北平圖書館,于十八年(1929)十一月,購獲西夏文書籍百冊,經鋼和泰及陳寅恪教授審查,知為《河西大藏經》之零帙。此外尚有佛像數幀,及中文書數冊;中有元寫本佛曲,甚可寶貴。茲轉錄該館某君所撰之說明于下:

西夏文譯《光明經》、《華嚴經》等百冊,折本,每本頁六行,行十七字。版心題所譯經名,與上虞羅氏、杭縣邵氏所藏殘本合,蓋即元時所刊《河西大藏經》之零帙也。河西字即西夏字,當元之世,河西路尚盛行西夏國書。今此項譯經出土于甘肅寧夏廢址,足證元平江路、磧砂延經寺所刊《大宗地玄文本論》卷三后大德十年松江府僧錄管主人顧文中所云施于寧夏等路之說不謬。考河西字藏經之刊,創始于元世祖時,成宗時中斷,后仍續刊,至大德時告成。今所見譯經版式長短及紙墨前后不一致,即非一時所刊之證。今若據譯本以校譯本所據之底本中文譯本,不僅數千百萬之西夏圖書均可通讀,即其西藏文系之西夏文法亦可求其貫通。學術上最為愉快之事,無過于此者矣。

又,該館自購入河西大藏經后,即請深通佛典之周叔迦氏編列目錄,已告完竣,該館館刊之《西夏文專號》,當刊布之。

燕京大學學報的記載簡要介紹了北平圖書館購獲這批西夏文佛經的具體時間、種類、內容和數量,經過了德籍漢學家鋼和泰與著名學者陳寅恪教授的審查。這次購獲的西夏文佛經與上虞羅氏、杭縣邵氏所藏西夏文佛經相合,均為寧夏發現之物。著名學者王國維曾對這批西夏文(即羅氏與邵氏所藏)佛經——寧夏靈武發現的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進行考證,撰寫了《元刊本西夏文華嚴經殘卷跋》[5]1050-1052,確認了這批西夏文《華嚴經》為元刊《大藏經》的一部分[6]。

北平圖書館館刊在記載以上內容后,又介紹了所購百冊西夏文佛經的版式特征,不但證明刊刻時間在元成宗大德年間,而且說明這批佛經 “出土于甘肅寧夏廢墟”。清代時期,寧夏府隸屬甘肅省。1929年1月1日,寧夏正式建省,靈武成為寧夏省屬縣。建省之前,寧夏發現西夏文佛經一事在地方文獻記載中只有靈武縣。因此,北平圖書館購獲的甘肅寧夏西夏文佛經——《河西大藏經》只能是1917年九月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甘肅寧夏廢墟”應是“寧夏靈武縣廢墟”。

多次調查靈武西夏文佛經的羅雪樵先生在1986年指出:余鼎銘縣長挖得西夏文佛經等文物后將一部分佛經給了馬福祥,五卷給了張思溫之父張質生。此后,自己也購買了三本。靈武人石生琦購有《番漢合時掌中珠》,他人購得《華嚴經》中的卷七十七轉賣北平圖書館。羅雪樵記載余鼎銘取走的佛經是兩大木箱,送人的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去向不明。事隔13年,北平圖書館購藏的甘肅寧夏靈武縣百冊西夏文佛經肯定是余鼎銘在民國六年從靈武縣取走的東西。

通過對比燕京大學學報的介紹、北平圖書館的說明與羅雪樵先生的調查,我們對靈武縣發現西夏文佛經一事有了更多了解。

二、羅雪樵購藏三卷西夏文佛經始末

北平圖書館收購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等文物后,王國維、陳寅恪、德籍漢學家鋼和泰、周叔迦等著名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王靜如先生不但研究了北平圖書館購藏的靈武縣出土的西夏文佛經,而且研究了寧夏學者羅雪樵收藏的靈武縣出土的西夏文佛經。

《文物》1972年第11期刊登了王靜如先生的《西夏文木活字佛經與銅牌》一文,這篇重要的學術論著明確指出:“西夏文木活字印本是很少見的。最近寧夏帶來了兩包梵夾本西夏文佛經,都是漢文譯成西夏文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并且是木刻活字版的印本。第一包是《華嚴經》第26卷和37卷殘頁。頁的次序已錯亂……第二包是《華嚴經》76卷全文……此卷字體、行、格排列歪斜,較前兩卷尤甚。夾面貼有經函標目,但為誤置。夏文佛經每函十卷為一‘簽號’,如‘漢藏’用‘千字文’標簽法。76卷應在第八函,簽號為‘谷’,與卷首題下用簽號法同。此函目為卷六,簽號為‘生’,是51—60卷所用。當為不識者誤貼。十年前寧夏曾托譯此卷全文。譯草尚在,記憶猶新。1930年,曾見羅氏兄弟抄譯夏文《大方廣佛嚴華經》第一卷首三頁。王國維所跋之元刊本西夏文《華嚴經》即指此而言……”王靜如先生的這一記載說明,羅福成、羅福萇兄弟1930年就見到并研究了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王先生在記敘上述內容后,又考證了這三本經卷的排列方式與幾個重要詞語,寫出了經卷與木活字的關系及其重要意義。王先生公布了自己將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譯為漢字的部分內容后指出:“寧夏所出的西夏文木活字佛經和敦煌回鶻文木活字,都是元代初季文物。論活字印本者,多以元代活字和印本不存于世。那么這些西夏文活字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成了現存僅有的木活字版的古本了。現在我們看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西夏文木活字版印本這一珍貴文物,使我們認識到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力,他們在九百年前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成了世界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王靜如先生的大作發表后,張思溫1979年赴京欲與之面晤商談合作,續譯自己收藏的靈武縣出土《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一至卷十五。王靜如先生答應合作,但因張思溫得病不起而作罷[3]416-417。不久,張思溫發表《活字版西夏文〈華嚴經〉卷十一至卷十五簡介》一文[1],介紹了余鼎銘贈給其父的五本西夏文《華嚴經》的相關情況。張思溫將自家收藏的《華嚴經》經卷與王靜如研究的西夏文《華嚴經》經卷進行對比后指出,這兩個西夏文經卷應屬同一本《華嚴經》,是寧夏靈武縣民國六年的發現之物。

1986年,羅雪樵先生發表了《我所知道的在寧夏境內出土、發現的西夏文物》一文[2],在《字典與佛經》一節做了如下記載:這部分文物,出土于靈武。是馬福祥任寧夏護軍使時,民國八年(1919)靈武縣長余鼎銘(原是馬的軍官——通領)以縣長的身份,發掘了縣城內西南隅一座佛寺遺址院內的一座教爐,從中挖出了原版夏漢對音對義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一本、《大方廣佛華嚴經》若干部和手寫作品一本……《番漢合時掌中珠》這本字典為靈武人石生琦所得,石于民國十八年任《寧夏民國日報》總編輯時與我相識。我曾幾次向石生琦借看,他只答應,卻始終沒有拿出來。建國不久,石生琦去世,這本著作隨之遺失……夏譯活字版《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佛經數量較大,據曾經的目擊者王桂口述:“裝了四大箱,余縣長運到上海賣了。”從以后的情況來看,這只是一種猜測,因為馬福祥曾以此經送給親信和幕友。如現在甘肅省文史館副館長張思溫處就保存著完整的從卷十一到卷十五的五本,這五本經書就是馬送給他父親(當時任幕賓)的,有人說還送給了韓復榘一部分。這部佛經散落在靈武民間的也不少,1947年我從一個靈武人手中買到了卷二十六、卷五十七和卷七十六三本。卷七十七為別人買去,轉賣給了北平圖書館。這三本西夏文佛經曾四次借給寧夏博物館拿到北京展覽,往返幾次,卷二十六和卷五十七共丟失了二十幾頁,卷七十六存放在寧夏博物館,至今未能歸還給我。此外,還有手寫作品一本和一座小銀和尚像。這本作品是否為西夏文尚不確定,王桂說他只看到書皮,未看內文。同時去看發掘的還有幾位靈武老人,他們認為銀和尚像是該寺住持的鑄像,作品可能是這位住持的生平。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猜測之詞,銀像很可能是一尊佛像。這處寺院修建于何時無法確定,我曾查閱《靈武縣志》,沒有查到記載。

將羅雪樵的這一說法與北平圖書館的記載相互對照,其關于“卷七十七為別人買去轉賣給了北平圖書館”的記述絕不是空穴來風,必有所據。

三、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等文物的類別、種類

1.據燕京學報社出版的《民國十八九年國內學術界消息》第四節記載,北平圖書館于1929年11月購獲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等文物,主要的種類內容是:(1)西夏文佛經百冊,主要是《光明經》與《華嚴經》;(2)佛像數幀;(3)中文書籍數冊;(4)元寫佛曲一本。

2.張思溫藏有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一至卷十五五本,寧夏羅雪樵藏有其中的卷二十六、卷五十七、卷七十六三本。據羅雪樵記載,1947年在靈武縣購買三卷西夏文《華嚴經》時曾見卷七十七被他人購去,出售給了北平圖書館。北平圖書館購獲的西夏文《華嚴經》中如有卷七十七,即可證明羅雪樵的記載無誤。

3.王靜如先生《西夏文木活字版佛經與銅牌》文后注釋二曰:“羅福萇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首三頁,為其兄羅福成手寫刊出。譯文后,羅福成注明說:‘右刊本每半頁六行,行十七字,為河西《大藏經》,雕于大德年中,自第一卷至第十卷完全無缺。現藏仁和邵氏。節錄其首頁原文與釋典比較讀之如左。附活字印本一頁。’另附手摹西夏文十八行,無邊欄,行款嚴整。一望而知為摹本,非活字原樣。但與所見《華嚴》卷一首頁影片對照,并無誤字,只是字樣決非雕刻無疑。”

據王靜如的這則注文可知,仁和邵氏所藏,羅福成、羅福萇兄弟所譯《河西大藏經》——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卷至第十卷亦為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華嚴經》的組成部分。著名學者王國維研究的西夏文《華嚴經》,正是邵氏所藏發現于靈武縣的西夏文經卷。這表明,寧夏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卷至第十卷在仁和邵氏手中,第十一卷至第十五卷在甘肅張思溫處,第二十六、第五十七、第七十六卷在寧夏羅雪樵手中,第七十七卷據云出售給了北平圖書館。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共有八十一卷,其余部分應在北平圖書館購獲的百冊西夏文佛經之中。

4.刊載于《文物》1989年第5期的陳炳應先生的《金書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一文,研究了甘肅定西縣文化館收藏的泥金書寫的西夏文《華嚴經》殘卷。陳先生指出,此泥金西夏文《華嚴經》殘卷來自寧夏,為靈武縣發現的另一版式的《華嚴經》。據定西縣文化館館長介紹,這本佛經殘卷是康平侯的藏品。康平侯(1880—1958),甘肅定西人,曾任民國時期寧夏省教育廳科長、定西縣參議會副議長等職,1954年被聘為甘肅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58年去世。張思溫認為康平侯建國前曾在寧夏省教育廳任職,他手中的泥金西夏文《華嚴經》出自靈武縣之說可信。由此可知,寧夏靈武縣發現的《華嚴經》有兩個不同版本。

5.甘肅學者鄧隆受張澍發現《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的影響,研究了《西夏譯〈妙法蓮花經〉》、《法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等西夏文獻。他在《書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后》中指出:“此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章中殘頁,余得自靈武廢塔,計八百余年舊物也……余既得西夏經……乃知余所有者《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此經凡八十卷……”[3]190鄧隆先生認為自己所研究的西夏文佛經得自靈武廢塔,這與各家所說的出土地點完全不同。這一記載非常重要,說明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不但數量大,種類也多,流布更廣。

6.夏漢對文《番漢合時掌中珠》。據羅雪樵記載,靈武人石生琦購有《番漢合時掌中珠》。張思溫宣稱,靖遠人張慎微曾告知自己,寧夏靈武人石生琦購有《番漢合時掌中珠》,并說此書“得自靈武廢墟”[3]416-417。兩處記載均明言靈武人石生琦購得《番漢合時掌中珠》,張思溫認為《番漢合時掌中珠》出自靈武廢墟,其記載不但比羅雪樵的記載時間更早,而且更為具體。

7.據張思溫記載,余鼎銘在送給其父五本西夏文佛經之時,還送了同時發現的數十百枚銅錢,這些銅錢事后磨去銅銹,皆是宋錢[3]424。這表明,靈武縣發現的這批西夏文物中既有西夏文經卷,又有漢文書籍和手抄本,還有佛像、宋代錢幣等物。

綜上所述,寧夏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數量大、種類多。這批文物一部分成為官員的贈送禮品,一部分被有學識的文人購去,一部分流散在民間,其余皆出售給了北平圖書館。

四、西夏文佛經出自靈武縣“城墻”或“縣城西南隅”之記載不可信

關于靈武縣西夏文佛經等文物出土地點的記載頗不一致,互有矛盾之處。

1.慕壽祺《甘寧青史略正編》記載靈武縣修城墻時,“于城墻內掘出了西夏文寫經兩大箱,毫無損壞”。明朝初年黃河發大水,靈州古城被迫三遷,宣德三年(1428)定于現在的靈武縣城。西夏文佛經為元代大德年間刊本,如何會埋藏于明代宣德三年所建城墻之內?《甘寧青史略正編》的這一記載,疑點甚多,難以成立。

2.羅雪樵建國前后多次調查靈武縣發現西夏文經卷之事,他所了解的情況是:“民國八年(1919),靈武縣長余鼎銘以縣長的身份,發掘了縣城內西南隅一座佛寺遺址院內的一座教爐,從中挖出了原版夏漢對音對義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一本、《大方廣佛華嚴經》若干部和手寫作品一本。”仔細分析,這一記載也有矛盾。

第一,古代修建城墻往往就近取土,城墻外挖取土后,經過整治形成“護城河”,用以保衛城郭。城墻內挖取土后,墻之附近多形成低洼之地,這種情況在城內四角之處最為常見,靈武古城四角形成的低洼之地一直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這樣的四角地帶在雨后易形成小的池塘,不可能建有佛教寺院。因此,余鼎銘在縣城西南隅的佛寺中挖出西夏文佛經等文物之記載存有疑問。

第二,依當時的官場情勢而言,縣長不會親自到一座寺院挖取東西。筆者調查中得知,1911年,靈州高登云起義光復州城,清軍反攻,進城后“敞刀三日”,千余百姓慘遭殺害,靈州城內民生凋敝,人口銳減。倘若有修筑城墻的大型工程,民國時期編修的《朔方道志》應有記載,慕壽祺的《甘寧青史略正編》亦會有所反映。筆者向住于縣城西南方的老人尋問此事,他們都說西南隅沒有佛寺,也沒有聽說修筑城墻之事。倘若余鼎銘負責了修筑城墻的工程,他可能就在現場,看到挖出的大批西夏文經卷等文物后必然全部取走,不會只取一部分,讓其余部分流落民間。1947年,羅雪樵到靈武縣購得民間保存的三卷西夏文佛經,說明這批西夏文物被發現時余鼎銘不在現場,沒有親自參與挖掘活動。那么,合理的解釋就是:余鼎銘的下屬或他人施行某項工程時挖出西夏文佛經等文物,反映之后被余收取了一些,其余部分被施工者取走流落民間。

第三,1917年,王桂的年齡為10歲左右,不可能親自參與挖掘西夏文佛經,佛經發現時也不在現場。他向羅雪樵介紹的情景或是少年時代在縣衙府中見到的情景,或是道聽途說。同年,羅雪樵也不在銀川。他到銀川供職后得知靈武縣發現西夏文佛經之事,于是前往尋訪,此時已過去了20多年。王桂向羅雪樵介紹的發現佛經的佛寺在縣城西南隅,這里是一片洼地,沒有佛寺遺址,清代的《靈州志跡》、民國時期的《朔方道志》都沒有相關記載。

綜上所述,慕壽祺與羅雪樵所記靈武縣發現西夏文佛經之情況與地點疑問甚多,證據不足。

五、西夏文佛經出自靈武縣“番寺”——吳忠堡興教寺

建國后,張思溫之父張質生曾任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長。1970年代,張思溫見到王靜如研究羅雪樵購藏于靈武縣發現的三卷西夏文佛經的文章后,取回了父親捐獻給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的五卷西夏文佛經自己研究。他知道靈武縣發現西夏文佛經的情況比羅雪樵早30年左右,內容也比羅豐富,相關記載最值得注意。例如,他記載余鼎銘除贈給其父五卷西夏文佛經外,還有同時發現的數十百枚宋代銅錢。無疑,這一記載是判斷這批西夏文經卷出土地點和內容的最新、最有力的證據。另據張思溫記載,靈武人石生琦曾告訴友人,自己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得自靈武廢墟”,這一記載比羅雪樵的記載詳細具體。鄧隆認為自己所藏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章殘片,得自靈武廢塔。這些情況表明,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物除大批西夏文經卷外,還有其他實物,這是王桂與羅雪樵所不知道的情況。

1981年8月,寧夏社會科學院與寧夏史學會聯合舉辦西夏研究學術討論會。張思溫前來參會,提交了《關于甘肅寧夏曾經發現西夏文物的一些情況和意見》的論文。他在論文中說:“1917年,寧夏靈武縣出土了一批西夏文物,內有西夏文經卷多部。我家所藏木刻活字本西夏文《華嚴經》卷十一至卷十五一函,即是其中之一。已經在《文物》1979年第10期中做過介紹。但據聞,原來出土的不限于佛經。又,出土地點說法不一。有說因拆城墻時發現;有說農人在城外僧寺荒地墾種掘得,并有明人王驥(所書)墓志伴出;有說在某寺中發現……這批西夏文物數量較多,久經流散,希望寧夏的同志再加訪問,看還有知情人沒有。”[3]385筆者認為,關于西夏文佛經出自“番寺”、“靈武廢墟”、“靈武廢塔”的相關記載,最值得注意研究。

西夏人自稱“番”,骨勒茂才編撰的夏漢對譯詞典名為《番漢合時掌中珠》,李元昊在上宋“奏表”中稱野利仁榮創制的西夏文是“小番文字”,野利仁榮認為西夏境內的民族成分是“番漢雜處”,與“番”相關聯的詞語有“番僧”、“番客”、“西番”、“番寺”等等。“番寺”不是漢族僧人主持管理的佛教寺院,其僧人主要是黨項族,或藏族與蒙古族。寧夏地區的番寺建于西夏,延續到元朝時期。明朝前期,“番寺”內的僧人仍然多是藏族或蒙古族。明朝中后期,寺內的僧人成分雖有變化,但宗教信仰、佛事活動一直延續到建國初期,例如鹽池縣境內青山鄉的“靈應山寺窟”和靈武縣城北部的馬鞍山甘露寺。這兩座佛寺,一建于唐代,一建于宋夏時期。民國初年,靈武縣境內除北部的馬鞍山佛寺,是否還有西夏或元朝時期修建的“番寺”?答案是肯定的,最著名的就是靈武縣所轄吳忠堡(今吳忠市)境內的“興教寺”與“石佛寺”。有關這兩座佛寺的情況,寧夏第一部志書——《寧夏志》曾有詳細記載:“興教寺,古彌陀寺也。洪武年間僧拶本即重修,永樂間奉敕改今名。在黃河南,今靈州城西。”“石佛寺,古勝佛寺也。洪武間僧胥居耳著重修,在興教寺東,古靈州城上。”

這兩座佛寺不但在《寧夏志》中有記載,而且《明實錄》中也有反映。《明實錄》中記載興教寺的資料為:“正統十年六月壬戌,陜西寧夏衛僧綱寺喇嘛勺思吉領占,云南隴川宣撫司宣撫恭項遣子恭立等俱來朝,貢象、馬、銀器等物,賜宴并彩段,表里等物有差。”“正統十二年五月癸卯,陜西寧夏衛番僧綱寺彌陀寺(即興教寺)喇嘛勺思領占、云南楚雄府南安州土官舍人李晟等俱來朝貢及方物,賜鈔、彩幣、表里等物有差。”《明實錄》中記載石佛寺的資料是:“正統九年二月壬寅,陜西寧夏衛石佛寺番僧耳徒等來朝,貢駝馬,賜彩緞等物有差。”“正統十一年四月丁巳,陜西寧夏衛指揮韓鵬,石佛寺喇嘛失領占……來朝,貢馬、駝方物,賜彩幣等物有差。”

上述記載表明,興教寺與石佛寺皆為靈州重要的佛教寺廟。西夏崇尚佛教,靈州曾是其早期建都之地,在這樣重要的地方建立的佛寺應是皇家寺院。元朝建立后,佛寺的住持僧人雖有變化,但佛寺和佛事活動仍然存在。明朝初年,這兩座佛寺不但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而且在地方上還有一定權力。清末民初戰亂頻繁,人們將平安與希望寄托在佛的身上,坐落于靈州故城——吳忠堡的興教寺與石佛寺陸續重建。辛亥革命期間,靈州事變后州城凋零,交通、經濟、商貿的中心逐漸移向吳忠堡,當時行至靈武縣的官員多在此地駐足,興教寺的特殊地位使前往吳忠堡的官員吃住皆在興教寺,寺門外“佛門常會龍門客,禪院時集翰林人”的楹聯道出了當時的實情。

因為民國初年興教寺佛事活動昌盛,又是官員借宿之地,馮國瑞跋文所載張質生向自己講述的西夏文佛經出土于靈武“番寺”之情況,正符合興教寺的相關情況。筆者以為,靈武縣發現西夏文佛經等文物之事極有可能發生在興教寺這座“番寺”之中。鄧隆認為自己的西夏文佛經“殘頁”出自“靈武廢塔”,靈武縣城東南二里有修筑于康熙年間的“鎮河塔”,既不是“廢塔”,也不是番僧主持的佛寺。鄧隆記載的這一情況與興教寺的情況基本吻合,其手中的西夏文佛經殘頁極有可能出自興教寺的廢塔遺址之中。

羅雪樵先生記載靈武縣發現的西夏文佛經源自縣城“西南隅”,筆者以為“西南隅”指靈武縣城西南方——今吳忠市境內,而不是縣城內的西南角。石生琦認為自己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得自靈武廢墟”,這應是“靈武佛塔廢墟”或“靈武佛寺廢墟”之省文,指的是兵毀之后的興教寺。

1917年,靈武出土的西夏文物種類多、數量大、內容重要,曾經京城眾多名家研究。如此重要的西夏文物絕非普通佛寺所藏之物,只有皇家佛寺、官府佛寺才能得此頒賜。從這層意義分析,其他佛寺不具備收藏條件。

[1]張思溫.活字版西夏文《華嚴經》卷十一至卷十五簡介[J].文物,1979(10).

[2]羅雪樵.我所知道的在寧夏境內出土、發現的西夏文物[J].寧夏文史,1986(2).

[3]張思溫.張思溫文集[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6.

[4]江涌.靈武出土的一件珍貴文物——活字版西夏文華嚴經[N].寧夏日報,1986-03-09.

[5]王國維.元刊本西夏文華嚴經殘卷跋[M]//觀堂集林(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59.

[6]周叔迦.館藏西夏經典目錄考略[J].北平圖書館館刊(第四卷第三期),1930(6).

(責任編輯 保宏彪)

Several Issues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Tangut Dynasty Buddhist Scriptures by Lingwu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en yongzho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problems by reviewing the discovery, dispersal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angut Buddhist scriptures found in Lingwu in 1917.

Lingwu; Tangut Buddhist Scriptures Zhang Siwen Luo Xueqiao

陳永中(1939—),男,寧夏靈武人,寧夏文史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寧夏地方歷史文化。

猜你喜歡
西夏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西夏“城主”及其淵源考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西夏官印史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6
西夏本《佛說延壽命經》考釋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42
西夏靜州新考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02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釋西夏語詞綴wji2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西夏喪服制度及其立法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再考西夏的馬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99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日韩二区三区无|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www.91中文字幕|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97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婷婷色在线视频|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播放| 亚洲黄色成人| 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欧美国产视频| 欧美激情成人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亚洲成a人片|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精品19p| 自拍偷拍欧美|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操操操综合网|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69视频国产|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www.日韩三级|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色图欧美|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婷婷综合亚洲|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