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田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暨“一帶一路”視野下的留俄(蘇)學生與中國近代變遷和現代化進程學術研討會綜述
麥 田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北京 100007)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暨“一帶一路”視野下的留俄(蘇)學生與中國近代變遷和現代化進程學術研討會在黑河舉行。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李鴻階、龍登高、謝小建、張春旺、張國雄、張應龍、張禹東、張振江與諸位理事,以及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各地僑聯分管負責人、相關地方同志150余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共收到專家學者提交的論文23篇。
中國僑聯副秘書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趙紅英主持開幕式。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代表理事會作工作報告。張春旺在工作報告中回顧了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的新進展。一是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僑務論述;二是堅持嚴謹的治學理念,扎實推進中國僑聯課題工作;三是堅持嚴格的辦刊制度,不斷提高刊物質量水平;四是堅持開放的學術精神,用心打造精品系列書籍;五是堅持主動服務意識,積極服務僑聯與僑務工作大局;六是堅持開放創新的理念,不斷拓展研究視野和交往渠道。張春旺在報告中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設想:一是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和貫徹十九大精神為主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僑務論述;二是配合國家重大戰略,切實推進現實僑情研究,積極發揮智庫作用;三是繼續發揮中國僑聯課題的影響力、凝聚力,進一步促進課題研究成果轉化;四是深化華僑華人研究體系建設,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增強研究成果的多樣性;五是探索創新研究機制,整合研究力量,推動學術研究與僑務工作相結合;六是發揮學會平臺作用,推進地方研究機構建設,加強與高校、學術機構的合作;七是繼續做好刊物編輯出版工作,打造信息宣傳與資訊分享平臺。張春旺還對學會理事關心的幾個問題作了說明。
研討會進行了大會發言與分組討論。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主持研討會的大會發言。在大會發言階段,南開大學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肖玉秋、黑龍江省僑聯副主席曹明龍、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張杰分別以“晚清中國赴俄留學生研究”“早期馬列主義傳播與旅俄華僑”“‘4821’留蘇學子與中國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留俄學生安全狀況與保護調查研究”為題做了主題發言。肖玉秋認為,近代以來中國人逐漸意識到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學習的重要性。從1896年開始,官費留學生和自費留學生赴俄國學習語言和實學。留俄期間,他們接受俄國校方與中國駐俄公使、游學監督的雙重管理。學成歸國后,經考試合格者被委以官職。盡管中國留俄學生人數不多,但在對俄外交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曹明龍指出,一個多世紀以來,從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地區到沿著橫跨歐亞大陸、翻越烏拉爾山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到處都有華工的足跡。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國共兩黨中許多人的留蘇留學經歷,旅俄華僑在傳播馬列主義思想、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發展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王浩指出,“4821”即1948年中央選派21名中央領導人和烈士子女留學蘇聯的別稱,建國伊始他們踏上蘇聯游學之旅,歸國后多數人都成為了各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領軍人物,在政治、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張杰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是主要的海外留學生群體,但俄羅斯留學生的安全狀況最令人關注,表現形式和被害原因也最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因此,通過警務合作等多種途徑來提升海外留學生的安全狀況是“一帶一路”倡議順利推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分組討論階段,白雪濤、陳奉林、郝亞堃、何薇、姜曉燕、李子重、劉清才、劉振宇、寧艷紅、牛長立、夏鳳珍、肖甦、閻國棟、岳西寬、張冰、張建華、張立程、趙偉、莊宇分別在小組討論中宣讀論文,就旅俄華僑的歷史與現狀、留蘇學生對中國民主革命的貢獻、中俄交流與“一帶一路”建設、旅俄華僑華人的社會融入問題與對策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觀點。
與會人員以旅俄(蘇)僑胞與中國革命、留俄(蘇)歷史與人物、留蘇(俄)學生與社會發展、留俄學生與“一帶一路”四個主題進行了分組討論。有的學者認為,此次研討會大大加深了旅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的印象,大量留俄故事和人物有助于加強人們對旅俄華僑的具體認識和感受,旅俄華僑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應當引起重視。有的學者認為,華僑華人研究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研究領域,沒有跨界問題,因此華僑華人研究應從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角度,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者提出,華僑華人研究應擴大視野,加大對地方華僑歷史學會的支持力度,建議建立一個從上到下的華僑華人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搶救華僑華人歷史。有的學者提出,各地高校、科研機構應加強溝通協作,通過資料信息共享、開展研究項目、召開學術會議等形式加強多方交流與合作。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主持研討會閉幕式。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教授作研討會總結發言。他認為此次以旅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為主線的研討會很有特點,并就今后加強這方面的學術研究提出四條建議:一是學術研究應重視旅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貢獻;二是當前留學生研究很熱,應重視留蘇學生在各方面的貢獻;三是應大力挖掘華僑華人對所在國的貢獻,特別是對蘇聯的貢獻;四是應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視野,學術研究應重視為現實服務。
在分組討論中,各位理事還對工作報告進行了認真討論,對學會一年來取得的工作成績予以充分肯定。與會人員還參觀了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璦琿歷史陳列館等,加深了對旅俄華僑華人、中俄歷史及經貿往來的直觀認識。此次理事會也是首次與地方僑聯合作在地方舉行,開創了學會工作的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對推動地方僑史研究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