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連載:國寶同仁堂
樂達義把兄長的遺體從天津迎回北平,為他舉行了極具哀榮的葬禮。為此,他請來了“永盛”杠房出殯。這家杠房號稱北京十大杠房之一,專為名人出殯。國務總理潘復、軍閥吳佩孚、張宗昌等人,都是由永盛杠房出殯的。出殯之前,曾在賢良寺停靈七七四十九天,白天鼓樂誦經聲不斷、晚上還放焰口,吊唁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出殯的當日,送葬的隊伍長達數里,用了舊時喪葬禮儀中最高的規格,杠夫一律著從未沾過地的鞋靴和嶄新的服裝,一切用具都重新刷了漆。出殯隊伍中摔盆的、執幡的、吹的、打的、哭的、唱的一應俱全。最后,樂達仁的靈樞被葬于海淀區董四墓地,即現在的福田墓地。
但是,葬禮辦得再奢也無法挽回兄長的生命,樂達義和樂家親人心頭的哀傷還未撫平,一場中華民族的災難又降臨了。
第四章、淪陷時期
第一節、亂世紛紜,最恨敵偽占古城強迫合作,無奈破財求免災
那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夜晚。1937年7月7日深夜,一陣陣隆隆的炮聲震動了北平西南一帶。從睡夢中驚起的人們互相詢問:“哪兒打炮呢?”
“這炮聲是從豐臺那邊兒傳來的,準又是小日本在搗亂呢。”
就像一個市井無賴總愛尋釁滋事一樣,近來北平附近的日軍屢屢挑起事端。因此,炮聲一響,人們就知道是日本軍隊又在挑事了。但這次不是一般的尋釁鬧事,而是日本軍隊發動的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8日一早,北平市民看到的是荷槍實彈的士兵在警戒,一隊隊全副武裝的二十九軍官兵在緊急調動,報童的聲音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中回響:“哎,看報、看報!日本軍隊進攻宛平縣城!”
“快看,快看,日軍炮轟盧溝橋,二十九軍奮起還擊!”
北平的市民沸騰了,各行各業奮起支援抗戰。前門地區的商鋪多,商家愛國熱情高漲,踴躍捐款捐物,場面十分感人。
二十九軍雖然在北平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英勇抗戰,但終因裝備落后等多種原因,不得不撤出了北平。8月8日侵略軍舉行了入城儀式,氣焰囂張的日軍從廣安門、永定門、朝陽門耀武揚威地進入北平。日軍騎兵的鐵蹄聲,坦克履帶的碾壓聲,連同仁堂所在的大柵欄地區都感受到了震動,古都人民的心都要碎了。同仁堂的員工恨得牙根癢癢,如果手中的戥子就是槍,他們真想去和鬼子拼一場。
日本軍隊占領北平之后,古城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機。民不聊生,市場凋敝,北平敵偽當局的“地方維持會”成立時發了一篇《成立宣言》。本來,同仁堂的員工們對滿版都是吹噓“大東亞圣戰”的敵偽報紙連看都不愿看。他們說:“看那玩藝兒還不如看屎殼螂推糞球呢!屎殼螂的糞球是推大的,鬼子的‘戰績’是吹大的。”
可是那天有人掃了一眼敵偽報紙說:“唷,今兒新鮮了,太陽從東邊落下去了,這報紙上還真有幾句實話!”
原來,就連日偽“地方維持會”的《成立宣言》都不得不垂頭喪氣地承認北平的不景氣,說當時的北平是“百業停頓,金融呆滯,交通斷阻,食糧騰貴,傷亡滿野,流離載道”。
北京《晨報》在1939年春節之后作過一次商情調查,發現北平各行各業大都不如以前,就連一般不易受收入變化影響的中西藥行也不景氣,有的不得不裁人,有的不得不減薪,更多的是不得不又裁人又減薪。有的藥鋪甚至被逼得搞起了“多種經營”,賣起了煙卷和雪花膏,一些中小藥鋪實在經營不下去,只好關門了事。北平的街頭上可以明顯看到窮人越來越多。1939年底,正是寒風凜冽,飛雪漫天的季節,許多窮人都陷入饑寒交迫之中。北平市商會及各行業公會開設粥廠、暖廠,廣施救濟,可是北平的百姓早上開門,或是晚上在昏黃的路燈下,還是常能看到凍餓而死的“路倒”。同仁堂雖然也參加了北平商會的善舉,并且出資不菲,但要應對這么多無糧無衣的窮人,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有的窮人就對樂達義說:“唉,您賣的是丸散膏丹,可我們缺的是柴米油鹽,人都沒有活頭了,誰還去買藥啊。”
這天,樂達義讓賬房去美國花旗銀行看看,同仁堂存在那兒的幾箱細料是否安全。
“我看小日本不敢惹美國人。”賬房先生說,“協和醫院他們都不敢進,還敢砸美國人開的銀行?您就把心揣回去吧。沒事兒!”
“難說。”樂達義搖搖頭,“這小日本壓根兒就不講信用。說起來,他們的文化還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藥,他們那兒叫‘漢方’,不知救了多少日本人的性命。他們自個兒不也老說‘同文同種’嗎?這種六親不認的東西,有什么事兒不敢干的!”
正說著,大查柜忽然來了,急匆匆地說:“東家,店里來了幾個日本浪人,拿了日本天皇的相片,說這是‘天照大神’的‘御照’。非要咱們買。”
樂達義一臉的不屑說,“什么‘天照大神’,沒聽說過。再說,咱們要那破玩藝兒干嘛?是能治牛皮癬還是能治拉稀跑肚?”
“可他們說,不買就是反對大東亞共榮,是反對天皇,要把咱們 ‘送日本憲兵隊的干活。’那兒可是有名的進去出不來的地方。”
“他們要多少錢?”
“好嘛,就那么一個破玩藝兒,快趕上人參的價了。”
樂達義發狠道:“我要是還當著警察廳督查長就好了,把這幫潑皮無賴四馬攢蹄一吊,用沾了涼水的牛皮鞭子狠抽一頓,看他們還敢不敢胡作非為了!”
“東家,您別光過嘴癮啊,到底怎么辦,您得拿個主意。”
樂達義沉思了好一會兒,嘆了口氣揮揮手說:“得,能忍為安,花錢消災吧。給他們錢,把他們打發走,然后趕緊把那個什么‘御照’拿去燒了,那東西有邪毒!”
就在這時,進來一個人,喝道:“要燒御照,還說那東西有邪毒,不怕進憲兵隊啊?”
冷不丁的這么一聲,還真讓樂達義嚇了一跳,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老朋友來了。
“我當是日本探子呢,你來干什么?”
“嘿,好事!您吉星高照,要走好運了。”
“這年頭能有什么好事。”樂達義根本不信。
“我說是好事,就是好事!您得請客。”
“同仁堂今兒算倒霉,剛走了一撥敲詐勒索的日本浪人,您又來了。得,咱們‘都一處’去說話吧,那兒近。”
“‘都一處’就‘都一處’。”那位朋友給自己找臺階,“您不就是算計著‘都一處’的燒麥比‘全聚德’的烤鴨便宜嗎?可那也是百年老店。”
在‘都一處’,那位朋友告訴樂達義,日偽當局讓北平的藥行推舉“藥行商會理事長”。
“他們怎么想起這出了?”樂達義覺得挺奇怪,日本人占領了北平之后,都是變著法兒地破壞北平經濟,現在怎么又想起來管商會的事兒來了?
原來,日軍占領北平后,一方面慫恿日本商人涌入北平,開店設廠,以日本軍隊的刺刀為后盾,爭奪市場、原料,強買、強賣,大肆掠奪,進行經濟侵略。另一方面,又企圖制造“經濟發展,市面繁榮”的假像。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就需要加強對北平商業的控制。為此,日偽當局就強令北平的商家組織商會和行業公會。不過,為了蒙騙世人,他們一方面要商會自己推選理事長,另一方面又規定,人選必須經過他們審核,實際上是想操縱這些商會,進而控制北平的商業。
“全北平的藥行,誰能比得上你們同仁堂啊!”那位朋友說,“因此,大伙兒都說,理事長的位置非您莫屬了。”
“大伙兒說的,還是日本人說的?”樂達義大不以為然,“現在除了日本軍隊,誰說了也不算數。”
“同仁堂這么大名氣,日本人自然也有這想法。”那人透了底。
“這還是‘好事’呢?”樂達義聽完后,臉上突然變了色,“您這是陷我于不義呀!我沒有本事,當不了岳武穆,可也不能讓人戳著我的脊梁罵我是漢奸。這是日本人讓您給我下的‘圣喻’,還是您自個兒沒事瞎琢磨的?您要是沒事兒瞎琢磨的,那還罷了。您要是替日本人傳‘圣喻’的,那今兒咱們這頓飯就是‘管寧割席’,斷了交情了。”
那位朋友一看樂達義急了,趕緊解釋說:“我這也是聽消息靈通的人說的。我怎么會替日本人傳話呢?您不當這個理事長,我佩服,可是您也得有準備,日本人怕是不會放過您。”
商會的領導職務本來是商家競爭的對象,可是在日偽統治北平時期,許多愛國商人都拒絕出任商會首領,連一些在商會作事多年的商人都放棄了自己的職務。著名商人孟覲侯是北平最有資格當商會會長的,但他公開宣布,堅決不當理事長。瑞蚨祥西號的姚毓嵩在1939年總商會改選時見會董的候選名單上有自己的姓名,馬上離開了會場,揚長而去。后來,他得知自己被選為了副會長,又立刻請辭,并且閉門謝客。
那時也有人鼓動勸樂達義干這個理事長。他們說:“您要是不干,日本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誰還替咱們中國藥商說話呢?”
樂達義還是不為所動,他斬釘截鐵地說:“誰愿干誰干,我反正不干,我們樂家的人也不干!”
那些人只好作罷:“甭讓他為難了,要‘身在曹營心在漢’,給日本人當差,還得給咱中國人辦事,那得會和小日本周旋,樂達義那脾氣不成,太直!”
果然不出那位朋友所料,日偽當局得知樂達義不肯出任“藥行商會理事長”,對樂達義又是壓、又是拉。一會兒以日偽當局頭面人物的名義送來請柬,說是“略備小酌,恭迎大駕”,一會兒又派幾個背著王八盒子的日本憲兵,到店里亂轉悠,嚇得顧客不敢登門;或者叫幾個漢奸或是日本浪人,在同仁堂里和賣藥的員工搗亂,鬧得同仁堂沒法正常營業。
樂達義又氣又恨,可是又沒有什么好法子對付。這天,他正為當理事長的事心煩呢,那位朋友又來了。
“好事!好事!”那人進門就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