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弟 (唐山市群眾藝術館 063000)
建設數字化文化館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
劉偉弟 (唐山市群眾藝術館 063000)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館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文化館服務相結合,建立數字化文化館,進而更好的為廣大群眾服務是當前文化館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文化館數字化問題措施
文化館作為一種面向群眾,為群眾服務的公益文化服務機構,要始終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訴求,因此文化館自身一定要深入基層,貼近群眾,了解群眾。隨著網絡數字化的逐漸普及,大部分中小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網站,由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負責管理與維護。但是由于管理維護的過程復雜、涉及內容寬泛,工作人員任務重加之整理之后的內容相對枯燥,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因此為了提高文化館的社會效用,各地文化館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建設數字化文化館,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肩負起新時代文化傳播的使命。
與傳統文化館相比較,數字文化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開放化、集成化、數字化。數字文化館利用近幾年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以互聯網為依托,將技術和文化資源進行集成化和數字化,使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系統了解各個不同領域的相關知識,滿足自身需要1。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正是利用了自身文化信息資源優勢,為用戶提供文化服務,這不僅滿足了用戶對于不同領域的好奇心,也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時代在不斷進步,傳統文化館的服務方式與服務方法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文化方面的要求。大數據下人民群眾需求愈發多樣化,傳統文化館形式單一,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而且服務設施和方式陳舊單調,漸漸地脫離了時代的潮流,無法滿足群眾需要,這不僅導致文化館的作用、地位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大幅度降低,也折損了文化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了人民群眾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人們漸漸的開始追求網絡消費,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虛擬空間對于人民群眾的影響越來越深刻明顯。群眾愈發享受虛擬空間的終端帶來的便利與快捷。在這種形勢之下,群眾文化的服務形式也需要進行一次深入、全面的改革。就目前而言,文化館建設的網絡布局存在很多明顯漏洞,技術手段落后尚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文化館資源與群眾的文化需求不符,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文化館屬于非營利性機構,由相關政府部門統一管轄。這一特征也到導致了管理者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在運營過程中沒有積極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僅僅以維持現狀作為管理目標,缺乏讓其發展的更好的想法。這就導致文化館工作效率低下,缺少完善的監督體系來約束監管工作人員的行為,同時相關配套設施匱乏,難以滿足大眾對于文化知識的需求。數,構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數字化新形態。
2.加強文化館信息資源建設
文化館作為政府與群眾聯系的媒介、作為政府向群眾宣傳知識的橋梁,必須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數字文化館建設也應如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3:第一、內容深刻豐富。在將文化資源錄入的過程中,要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編輯整理,同時為了保證文化館資源的質量和豐富性,必要時可以請教一些有關方面的專家,請專家們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整體規劃、資源建設方向進行指導。不拘一格,可以使任何的文化形式。既可以是各種通常見的文化資源,例如音頻、文字、圖像等,也可以是視頻資源甚至是三維立體式資源,從而使整個文化館內容豐富。數字化文化館不僅要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應由相關工作人員對文化資源進行統一、概括,添加目錄、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獻信息,方便讀者尋找所需內容。第三,不同文化館應多加交流。網絡技術的優勢在于方便、快捷,克服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障礙,方便各類網絡交流平臺的建立。為了更好的體現出自身特色和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數字化文化館應該有效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彼此之間加強交流,共享資源。此外,還可以在網站上提供一些相關的文化網站鏈接,方便群眾瀏覽學習。
3.加強文化館數字資源的大眾化和共享化建設
數字化文化館的建立推動了數字化服務的發展,數字化服務也因此具備了大眾化和共享化的特征4。簡而言之,就是在達到信息多樣化的目標之后,利用網絡技術將這些信息發布到公共網絡平臺當中,以供更多的群眾瀏覽、學習,享受到數字化文化館帶來的便利。同時,網絡平臺自帶的傳播性和宣傳性,可以使文化館為更多人所熟知,大幅度提高文化館的口碑與知名度。以此不斷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的人了解文化館的重要性,掌握豐富的知識,進而提高國民素質水平。
4.加強文化館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
數字化技術因其特點較為復雜,又涉及多個領域,涵蓋內容較廣,因此除了包含傳統模式的信息系統,還要包含多媒體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等內容。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不僅需要精通計算機技術還要掌握群文業務。文化領域信息化剛剛起步,發展較短,既懂計算機技術又精通業務的工作人員可謂少之又少,所以當前應該盡快培養一支能夠適用于文化館信息管理的人才隊伍,健全培養、招聘機制,打造一支專業隊伍。
社會發展的腳步不斷向前,文化館面臨問題也在隨之不斷更新。數字化文化館是建立在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之上,因此數字化文化館的發展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一同前進。我們要時刻關注社會發展趨勢,緊跟社會的發展腳步,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化技術不斷整合文化資源,讓文化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凸顯,提供更多人民群眾所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糧,讓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1.加強文化館網絡平臺建設
文化館數字化的前提便是依托互聯網,通過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和文化館職能互相融合,從而將文化館系統納入到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當中去,有效提升文化館服務職能,以達到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內容對于受眾群體的最大覆蓋2。各地應互相聯系,有效利用數字化技術與手段,建設一個統一的、完善的群眾文化數字化服務平臺,促進公共文化信息資源的整合,初步形成一套適用于數字化文化館的管理、建設、服務的標準規范,使線上線下內容相互結合,增加互動次
注釋:
1.鐘文汐.數字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J].大眾文藝,2016(13):25-26.
2.丁嘯.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0):81-82.
3.酈偉華.推進數字化建設,打造群文工作升級版——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的幾點措施[J].安徽文學,2015(10):117-118.
4.仇菲.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幾點思考[J].人文天下,2015(0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