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師工會
他把職工的需求擺在首位
——記自治區勞動模范黃開寅
□六師工會
1986年,21歲的黃開寅告別相依為命的母親,一個人背井離鄉來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一○五團。雖然,他在這里有親戚,但是在那個年代每家的孩子都比較多,經濟條件拮據,生活不易,親戚家也不例外,一家人只能靠小叔一人的收入勉強維持簡單生活。
為了不給小叔增添負擔,黃開寅主動請求小叔為自己找個活兒干,好自己養活自己。最終,他來到一○五團七連給承包戶打工,這一干就是五六年?;叵肽切┻^去的歲月,給別人打工非常辛苦,每天起早貪黑,辛苦勞動,汗珠子掉地摔八瓣,一年下來勞動薪酬只有1200元,除去吃喝剩不了幾個錢。為了有足夠的能力贍養照顧遠在家鄉的母親,黃開寅就像上緊了發條的機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只是希望能夠早日將母親接到身邊,更好地照料老人家的日常生活。
即使那么辛苦、辛勤地勞動,他每年也存不了幾個錢。1991年秋季,一次偶然的機會,原一○五團二連連長張維練見黃開寅干活利索、吃苦耐勞,便答應黃開寅到二連承包土地。就這樣,黃開寅來到二連,能夠承包土地就意味著生產生活多少有了保障,遂將母親也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從此,黃開寅便在一○五團扎下了根。
初來連隊承包棉花的那幾年,由于缺乏現代農業耕作技術和種植經驗,他的收入每年只能保證一家人吃喝穿用,顯得困厄,手頭也緊,連春節都是靠連隊發的“過年費”勉強過個新年。日子雖然清貧些,但是一點也沒有影響到黃開寅對生活的憧憬。他肯吃苦、勤學習,不懂就積極向連隊的種植能手學習。1999年,當連隊提倡職工種植西瓜、甜瓜的時候,他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精心管理,種植的西甜瓜年底為他家帶來了1.3萬元的純收入。對于這個貧困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他的干勁更足了。由于表現突出,他給連隊領導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提出讓他接任配水員工作。
每天要均勻地將兩三百立方米的洪水分配給各個斗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時又沒有測量儀器,只能憑配水員的一雙眼睛,憑道德良心來分配。當發現洪水流量不足,他就卷起褲腿跳入冰冷的水中,用身體去測量流速,想方設法積極保證了全連職工的澆地需求。正是他對工作的這份堅持、執著和勤奮,2001年在連隊黨支部書記的推薦下,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連隊當時為數不多的黨員之一。
他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學習中,始終用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職工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標準,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做到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他將滴灌井管理得十分有序,具有較強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協調能力。面對管理滴灌工作耗時長、無固定時間的工作性質,他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積極負責地開展工作。
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承包土地不容易,當操管“命脈”的配水員更不容易。難就難在要排除一切私情與關系,撇開各種人情與面子,能夠公正無私地供給、輸送水資源。
連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以及滴灌管水員,他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作出承諾:認真執行貫徹上級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領導管理安排,時刻堅守工作崗位,職工的需求就是自己的工作任務;工作認真負責講原則,公事公辦,堅決不徇私情,不放一滴人情水;不斷增強服務意識,以服務職工群眾為目標,做好職工的領路人;信守合同,積極還貸,爭做誠實守信的團場人。他在工作中認真履行承諾內容,干好本職工作,熱心服務職工群眾。
2013年,對于黃開寅來說是豐收的一年,他和妻子承包種植的70畝辣椒帶來了近9萬元的純利潤。年初,妻子在團場鼓勵下,來到六師五家渠市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打工,每月也有近3000元的收入。這一年,全家收入達12萬元。
當自己生活富裕起來時,他也不忘幫助他人,在他得知連隊還有很多困難職工因為缺乏資金和種植經驗,收入很少時,他就主動找到連隊書記,提出和那些需要扶貧幫助的人結成“一幫一”幫扶對子。從春播、澆水到秋收,他經常到自己的聯系戶王隨保的棉花地里,提醒他什么時候澆水,并查看棉花長勢,或是督促他提早做好防蟲、治蟲等各項工作。在他的熱情幫助和指導下,2013年王隨保種植的棉花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作為連隊的配水員,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如一,兢兢業業,連續4年被團黨委評為和諧小康家庭、誠信職工、先進工作者。同時,作為連隊滴灌井的管理人員,無論什么時候,只要職工地里需要滴灌水、加肥料,他都會一直守在那里,等上一家滴灌完再提前通知下一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員,他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理論學習、聯系職工群眾和遵紀守法等各方面都較好地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他在平凡的生產工作崗位上,不懈努力、再努力,追求并不平凡的業績?!?/p>
欄目責編: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