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新紅
愛崗敬業創佳績孝老愛親美名揚
□苗新紅
齊珊、魏金龍夫婦是二師三十團一對普通的夫妻,和大多數家庭一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同的是夫妻倆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敬業,取得了好的業績,他們結婚18年來,對彼此的父母尊重、照顧、孝敬,用愛詮釋了家的意義。
齊珊1997年3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20個年頭。在20年教學生涯中,她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懇敬業,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別的教師交流學習,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她曾多次獲得了“優秀班主任”“行業標兵”等多項稱號。2008年9月,她進入中學部擔任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和初中數學組的教研組工作,這讓她倍感責任重大,她克服種種困難,年年堅持出滿勤,認真負責地做好教學和教研工作。作為班主任,她既關心學生的學習又關心學生的生活。班里的張軍同學,母親去世,從小跟姥姥、姥爺長大,與父親交流很少,父子感情淡漠。由于缺乏家庭溫暖,他沉默寡言,不愿與別人交流,對班級和同學的事漠不關心。有一次,他和幾個同學沒吃早餐來上課,齊老師知道后馬上買來面包、牛奶送給他們吃,其他同學都很感激,唯有他看也不看一眼,齊老師還是親切地把面包送到他手上。有一天在齊老師的課堂上,張軍突然頭疼得厲害,趴在桌子上,齊老師急忙把他帶到醫院,原來張軍發高燒了。齊老師忙前忙后地為他掛號、開藥、陪他打針,一直到他的家人趕來才離去。張軍病好后齊老師和班委一起給他補課。有一天,齊老師給他補完課后,他怯生生地對老師說:“齊老師,您不是我的媽媽勝似我的媽媽,我真心地對您說聲謝謝,我會永遠記得您!”后來他又在作文中寫道:“親愛的齊老師,謝謝您對我無微不至地關心和幫助,您是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我愛您老師!”
齊珊老師連續6年帶畢業班,她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無償給學生補課,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她所帶的班級每年都取得了優異的中考成績。
由于工作出色,2016年齊珊老師被聘任為學校教研室主任,齊老師更加辛勤工作,她努力鉆研教研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她撰寫教研課題,經常組織教師們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把握教改方向,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她以教研促教學,要求各教研組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著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從而促進了學校的教研工作,使三十團中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明顯提高。
齊珊的丈夫魏金龍自醫學院畢業后就回到團場醫院工作,他在醫院工作近20年,從最初的一名內科臨床醫生干起,每天按時查房、仔細詢問病人的感受,認真填寫病歷,和其他醫生一起研討病人病情,對待病人和藹可親,竭盡全力為病人減輕病痛,經他接診的病人出院后都會說:“魏醫生真是個好醫生啊!”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團醫院購進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可是又缺少了相應的人才。魏金龍被派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2年半,回來后在功能科工作,他把學到的知識技能毫無保留地給同事傳授,非常仔細地觀察每一位病人的顯影圖像。B超室要避光,相對封閉,又不能安空調,連續做完五六個病人后,機器散發的熱量使他汗流滿面,每年的全民體檢功能科任務最重,魏金龍從不抱怨,帶頭加班工作。在他的帶領下,三十團功能科已成為團醫院的品牌,團場職工和上級醫院對團功能科的技術水平非常認可。
20年來,魏金龍任勞任怨、努力鉆研、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贏得了大家的稱贊。
齊珊夫婦不但在工作中勤奮進取,以身作則,而且在生活中互相尊重,敬老愛幼,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他們愛孩子,但不驕寵,對兒子嚴格要求,教育孩子要有愛心、善良,對長輩要尊重,做一個好人。今年上九年級的兒子魏子軒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從一年級到八年級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在2014年二師體育運動會上,魏子軒在跳高、跳遠項目上獲得第三、第四的好成績。
比爾蓋茨說過,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愛和善,它們才是幸福的源泉。齊珊夫婦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夫妻17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齊珊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又患有心臟病,獨居一處時難免孤獨、恐慌。齊珊了解母親的心思,她和丈夫有一個約定,每天無論多忙都要抽一個人去陪陪老母親。于是雙豐的人們總能看到,那輛老舊的自行車載著酷暑,載著嚴寒,穿行在自家和母親家的路上。自己的母親離不開她,公公婆婆也離不開她。居住在庫爾勒市的公公頭發長了,他說啥也要等自家的媳婦來理。他樂呵呵地說:“我家齊珊手藝好,那些理發店不如她!”十幾年來,兩家老人的糧、油都是他們夫婦買了送上門去,老人生病住院他們輪流照顧,給孩子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作出了榜樣,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
風風雨雨人生事,平平常常才是真。齊珊夫婦愛崗敬業,尊老愛幼,成為三十團家庭文明創建的典范。2016年被評為兵團“和諧小康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