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丹 秦毓燦
(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分析、寫作、應用”在和聲教學中的一體化實踐研究*
謝 丹 秦毓燦
(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隨著藝術教育新課標的實行推廣,和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同學們多聲部音樂的寫作和聲學理論應用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傳統和聲問題的能力。在和聲教學的基礎教學中對學生分析、寫作和應用能力一體化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聲教學應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創作力和綜合能力,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全面了解和聲基礎知識與應用,從而來達到和聲寫作在音樂藝術表現上的基本知識要求。
分析;寫作;應用;和聲教學;一體化;實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聲教育教學也是在不斷的進行優化進步。傳統的教育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各界對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分析、寫作和應用在和聲教學中的一體化的培養,打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在實際音樂創作中結合具體作品分析,培養自己分析、寫作和應用能力,以至于在學習和聲過程中達到一個新的認知高度。
在設置音樂專業的高校理論教學中,和聲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大多數藝術類的院校在和聲教學中強調實用性,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在基礎的和聲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四部和聲的寫作技巧,結合書面寫作練習和實際音樂作品,讓學生對藝術作品中的和聲現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進一步的加強了對音樂理論基礎的掌握,從而對和聲的學習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和聲理論是學習寫作四部和聲的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部分,沒有這些理論知識的鋪墊,是沒有辦法進行和聲教學,更無法培養分析和寫作的能力。扎實的學習好和聲理論知識就尤為重要了。高師和聲課教學質量的好壞,對于后續課程(如:曲式分析、即興伴奏、復調等)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鍵盤樂器。
和聲,從縱向上看包括和弦結構,從橫向上看包括和聲進行。縱橫兩方面的結合使和聲具有立體性與時間性的特點。多聲部音樂的各個聲部通過和弦結構與和聲進行組成有機的統一體,這是和聲在聲部關系上的組織作用。和聲作為多聲部音樂發展歷史中的技術現象,有其自身發展和衍變的歷史過程。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和聲現象,在和聲材料以及組織方式上都表現出各自的特征。和聲的學習就是要研究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和聲技術,發現其個性與共性,從而更好的指導實踐。
和聲教學中既要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還有注重對四部和聲知識寫作能力的培養。寫作過程中也包含著許多的學問,例如:和聲表現形式上的變化,若是在伴奏之中,和弦會根據織體的變化而隨之變化。不過如果單從和聲來講,可以把三和弦中的任意一個音做一次低音的處理,變化的范圍就非常小了。所以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這些變化,靈活應用,結合實際來創作和記錄。
和聲的寫作一開始有很多的規則,這些條條框框讓學生們頭疼不已。但是在往后的學習中,有些規則又會有條件的失效,而正是這些變化的規則,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熱情與興趣。為了讓學生們不至于混亂,就要很明確的告訴他們,哪些要求是階段性要求,以后可能會在一定條件下,不需要再遵從。在和聲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每一位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便于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聲教學。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可以訓練為一條旋律配置多種方案的和聲進行,也是鋼琴即興伴奏的和聲學基礎。
傳統的和聲理論教學對四部和聲的寫作較為重視,從而忽視了對鍵盤和聲的學習,會出現和聲學習與鋼琴課程的其它教學內容脫節的現象,從而會失去和聲理論的應用價值。因此,高校應該進一步整合鋼琴、音樂理論教學等相關學科,不斷充實和聲理論的知識體系,使理論與實踐能夠相互配合。同時對教學方法進行全面改革,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目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在鋼琴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主動、自覺的投入到和聲理論學習當中和聲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分析和解讀音樂藝術作品中的各種和聲處理方式,它是學生們學習和聲基礎知識和創作技巧的有效途徑。和聲分析將學習和聲的理論基礎知識、寫作技巧和作品的實際運用聯系在一起。掌握和聲、調式、調性和樂曲結構的內在關系,了解和聲發展的概況與各個作曲家創作的風格特點。
學習的過程要靈活,要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說實際作品通常要根據樂曲需求而多于或者是少于四個聲部,樂曲的節奏靈活多變。所以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實際要求,靈活變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的音樂作品進行正確的分析。在對高校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培養中,可以先從簡單的歌曲作品進行分析,再對實際的鋼琴樂譜分析。在和聲分析的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對和弦結構、風格和功能的把握。深入了解作曲家創作作品的背景,為自己在音樂分析學習過程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和聲學是音樂專業的一門基礎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課程,分析、寫作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和聲教學一體化實踐中尤為重要。根據作品不同的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處理問題。培養自身的創作能力,在和聲學習中可以領悟到更多的知識。■
[1] 丁玲.和聲寫作與和聲分析的教學平衡[J].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2010.
[2] 鄭邐.高師和聲課教學的內容與模式改革[J].藝海,2015,06.
[3] 王瑞.基于學生能力發展的高師和聲課教學改革[J].美與時代, 2011,06.
[4] 李虻.高師音樂專業課程和聲分析的視角與方法[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3,05.
蘇州市職業大學校教改項目《“分析、寫作、應用”在和聲學習中的一體化實踐研究》研究成果(SZDYKC—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