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群 廣州美術學院
中國當代水彩風景畫,是以中國山水畫為代表的東方藝術和表達西方文化的風景畫相融合的藝術產物。藝術是現實的表現形式,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彩風景畫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革也被不斷賦予著新的精神內涵。在當代,水彩風景畫作品的創作應越來越注重意境的表達,注重創造中獨特風格的形成,通過寫生才能實現創造,實現水彩風景畫的藝術新高度。
自從水彩畫從西方傳入中國以來,始終不斷與中國傳統繪畫的文化進行著融合與碰撞,作為水彩畫中的一個繪畫門類——水彩風景畫,無論是在題材內容,還是其發展歷程、材料運用、美學內涵等都有其獨立于其他畫種的一面。在這樣一個前提下,中國當代的水彩風景畫就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特性。
一是文化底蘊的體現。對于美術作者而言,任何一幅作品都是自身文化底蘊的體現,而中國水彩風景畫又是中西結合的藝術產物,體現在畫作中既有傳統性又有革新性。
二是以水為媒的體現。水彩畫在色彩的運用上,主要的調和方式是以水為媒介,再用膠性的色彩作畫,這是與水墨畫以及油畫之間在作畫方式上最大的不同,較之于此兩者的淡雅和濃重,水彩風景畫往往更加明快、清新。
三是意象表達的體現。對于水彩風景畫的創作上,對色彩的運用是非常注重的,高度強調它的概括性和精練性,在色調的選取上十分考究,在精練中強調意象的表達。
上文已經提到,中國水彩風景畫是融合了中國傳統水墨畫和西方水彩風景畫而形成的藝術產物,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和審美觀念,特別是傳統繪畫習慣不盡相同。在中國傳統繪畫上,一般強調較多的就是用筆,通過用筆展現出所描繪對象的結構和外形,突出意境之美,并且在畫面中往往強調多點透視,有主有次、有遠有近,強調畫面的層次感和流動性。
而在西方傳統繪畫中,一般都是強調寫實美,突出物象的靜止感和存在感,特別是一些經常創作油畫作品的畫家,往往更加注重色彩的相互呼應,油畫的風格技巧在水彩畫中體現仍十分明顯,注重表現性和中心性。
在我國當代的水彩風景畫中,寫生作品往往能夠體現出很強烈的畫家個人特點和靈動清新的繪畫表現方式,這也是寫生風景畫與諸如基于照片的改編等作品的最大不同之處,不能不說,寫生作品更能引起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水彩風景畫中大量的優秀作品也來源于寫生。
可以說,在水彩風景畫的創作中,寫生必不可少。“風景”是戶外場景,需要作者與所描繪之事物意境真實接觸。一方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知風景的“意象”之美。目前,基于照片的“寫生作品”現象很普遍,雖然說這也是美術作品兼容并蓄的發展現狀,但臨摹或是對著照片“寫生”的作品不易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作者也容易形成思維定式,想法和思路受限,被固有作品所禁錮,而較之于臨摹,寫生能夠體現個人創造性,更有利于作者形成自己的風格。另一方面,風景是具有很強的變化性的意象,寫生作品比臨摹作品更能捕捉風景所展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在對光感、色彩、格調的把握上,通過寫生畫作者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感知和概括能力,在色彩的運用技巧上也能迅速嫻熟,寫生往往能給創作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給畫作融入新的生機活力。
不斷創新和創造的過程,能夠給藝術持續注入新鮮血液,是藝術生命力的源頭。往往有了創造的意識,繪畫者就會進行獨立的創造,創造的意識也能激發繪畫者的靈感,從而實現對繪畫對象進行個性化的再現。在寫生中,創造是對獨立個人思維的彰顯和獨特藝術風格的表達,創造性的寫生能強烈地表達出繪畫者的藝術表現欲望,創造出的寫生作品也不再拘泥于表現形式和繪畫對象,而是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和個人藝術風格。
文學創作需要各種修辭手法,行文風格。正如文學創作一樣,藝術的表現同樣需要技巧,而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常常需要融入情感和個人創造才能體現出生機和活力。對于藝術來講,創造是最終的目的,而寫生則是創作的手段,利用寫生的手段去創造藝術才是根本目的,剝離了創造的寫生是蒼白地對寫生對象的再現,而不是對個人性格和藝術風格的塑造,用心感受自然并用個性化的繪畫形式彰顯,才能與眾不同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對自然的真實感受,作品也才能更加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