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伙勝 廣東省陽山縣太平中學
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對初中生而言,美術教育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傳承與發展藝術文明的體現。結合美術作品,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美術作品來解讀內涵,把體驗到的感受積極主動地說出來,在充滿感情的視覺中深化體驗。美術的自由表現需要視覺體驗來支持。
學生通過對圖像、實物的直接感知、觀察、體會,從而建立表象認知,產生情感共鳴,獲得視覺體驗。這些在潛移默化中,既促進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在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時,我們必須在引導上巧妙地設計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感知、體驗美術作品,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設計三層坡度的問題。例如,進行印象派畫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的欣賞時,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同學們,你們在這幅畫中看到了什么?”“畫中的這些人在干什么?他們有些什么動作?”“畫中除了人以外,還有些什么?它們是怎么樣的?”“你能看出這是一天的什么時候嗎?”
“看一看,畫面上使用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是向哪個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覺?畫家畫這幅畫用了哪些顏色?這些顏色混在一起,看上去感覺怎樣?”
在這一層次的欣賞之后,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我躺在嫩綠的草地上……我的身體很放松……周圍有一些人,隱隱約約地可以聽到他們的講話聲……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懶洋洋的,微風吹拂,湖面上蕩漾著輕微的波浪……我好想躺在這里呀……”然后,請學生說說看了這幅畫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在這樣的欣賞過程中,學生有感而發,想象自己快樂的星期天是怎樣的,自然會創作出想象大膽、風格迥異的藝術作品。
通過創設一個視覺體驗的實踐情境,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描述中既內化、豐富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也真正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
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工作中,美術教育是重要內容之一,美術教學的核心是繪畫實踐以及理論知識。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培養,教學重點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美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使學生成為全面型人才的必要環節。這里的繪畫,是通過對美術作品進行觀察、分析、感受以后進行的繪畫,是學生通過觀察吸收內化之后的遷移運用,是學生通過理解、體驗之后的發展和升華。
例如,讓學生欣賞民間美術作品《紅鯉魚》,使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在寓意和表現手法等方面有一個粗略的認識,再通過表現“大魚、小魚”的繪畫創作活動,讓學生分析畫面有大魚也有小魚的用意,培養學生大膽運用線、形、色進行繪畫創作的能力,并從中享受美術活動的樂趣,為了培養學生的構圖意識,第一節課我只讓學生們在畫紙上畫一條魚,盡可能畫大些,并給這條大魚添上美麗的花紋,第二節課再讓學生們在空白處添畫小魚、背景,學生們在繪畫過程中體會到了繪畫的構圖之美。在美術教學中,尤其是美術的造型技法,需要老師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其中的奧秘。通過科學的課堂設計讓學生在“畫”中體驗,促使他們在繪畫中得到成長與發展。學生在與視覺緊密聯系的繪畫實踐中,調動自己原有的情感積累,不斷地充實美術作品,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體驗,從而促進視覺體驗的積累、發展和升華。
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美術實踐的機會和時空,激發學生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設富有開放性、挑戰性和體驗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繪畫,調動全身感官,自主、能動地觀察,在探索中享受審美的愉悅,獲取情感的體驗。
例如,進行有關“研究本土美術文化”的寒假作業,我們家鄉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它有千年的歷史,有風景名勝和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讓我們利用假期來了解一下我們自己的家鄉陽山縣吧:(1)收集陽山縣民間故事三則,準備開故事會;(2)繪制一幅陽山縣旅游的線路圖;(3)畫一幅陽山縣風景名勝的水彩風景畫;(4)為陽山縣的特產設計招貼廣告;(5)寫一封信向親朋好友推薦陽山縣的一處風景名勝。這樣具有綜合性的實踐作業,需要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資料,去社會調查,去探索。學生緊扣主線主動、積極、創造性地觀察,獨立思考、獨立發現、獨立積累、獨立表達,美術能力在多方面真實的體驗中不斷積累,最終在積累的各種體驗中真正拓展、升華、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