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瀾 |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馬斯洛提出的用戶需求層次,是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實現需求遞增上升的,用戶體驗的需求層次則按照感覺需求、交互需求、情感需求、社會需求、自我需求遞增上升。馬斯洛提出的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需求的層次不謀而合,說明了用戶體驗能夠對產品設計進行指導。
用戶體驗是用戶與產品之間互動的結果,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功能設計層面來看,用戶通過產品的使用能得到什么、解決什么樣的功能問題,產品具有什么樣的特性和功能。造型設計層面來看,產品設計應該具有美感,其中自然的黃金比例就是最美的構成。交互層面來看,產品設計最終是供用戶使用,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易用、易學、易記能說明產品的使用體驗是良好的。用戶體驗對產品設計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戰略層主要是站在企業和用戶的角度進行分析,從企業的角度去分析設計產品的目的,從用戶的角度去分析產品設計的需求。進行設計之前應該要清楚產品設計的目的、用戶的需求,從根本上指導產品設計師圍繞著一個主題、一個目標進行設計。面對現代緊湊的生活節奏,產品開始從單一功能轉化為多功能的設計,多功能的設計形式在市面上許多產品功能的運用上顯得梧鼠五技,失去了產品本身的含義,因此功能的定義就能明確設計目的,例如,椅子的設計可以定義為“為坐而設計”。
范圍層主要決定產品的功能范圍。在新時代下,并不是功能越多產品就能夠解決越多的問題。功能的范圍需要站在戰略層上出發,從設計產品的目的、產品設計的需求出發進行功能范圍分析。功能的疊加需要考慮用戶在使用的范圍。例如,洗衣機中洗衣與脫水的疊加,這是為了滿足用戶在洗衣過程中先洗衣后脫水的流程;再如市場上在洗衣機中加入烘干的功能。
結構層是確定產品各種特性和功能最合適的組合方式,用來引導用戶如何使用產品,并且在他們做完事情之后應當如何。首先是產品功能需要滿足的條件,材料、結構、工藝的選擇都能夠直接影響產品功能;其次,結構的運用直接指引用戶的使用流程,例如,折疊座椅先打開再坐的流程就是通過其結構來表現。在設計產品時要讓用戶使用起來易用、易學、易記,方便用戶使用。
框架層是指產品設計中的功能按鈕、提示細節等的位置,優化美觀,以達到這些元素最大的效果和效率。這里框架層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交互方面:功能按鈕、提示細節等能夠指引用戶如何使用及使用后的回饋,例如,功能按鈕是滑塊,那它所在的位置應該是用戶容易滑動的位置。美觀方面:功能按鈕、提示細節等從整體上提升產品外觀的美感,造型的美感在此可以體現為功能按鈕及提示細節等位置與整體的比例關系和構成。
表現層是指產品設計中的交互動作是如何產生的。某一個功能按鈕按下去后執行的動作是什么、反饋回來的信息是什么,這些能夠使用戶很好地理解產品的行為。當用戶理解了產品的行為,那么產品與用戶之間就產生了溝通,一旦產生良好的溝通(用戶既能理解產品的行為,產品也能理解用戶的行為),好的用戶體驗就應運而生。
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圍繞用戶在功能設計、造型設計、交互設計的需求下進行產品設計。功能設計方面:要優先考慮用戶需求和使用目的,在增加產品多功能時要審視產品設計的目的進行功能定義。造型設計方面:首先產品設計的外觀要符合目標用戶的審美需求,可以應用自然界中完美比例關系和構成關系;其次在產品造型設計時應考慮產品的功能層面,造型的目的是為了與用戶達成溝通,如何使用產品;再次產品設計細節處理時,應該運用比例和構成的原理進行位置的處理。交互設計方面:產品是為了供用戶使用,達成人—產品—環境的有機協調,無論是在功能設計方面還是造型設計方面都應該考慮用戶的使用方式,特別是目標用戶的使用習慣。
用戶體驗視野下的產品設計要使目標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易用、易學、易記。產品設計應該不斷地改進用戶體驗,提升用戶體驗滿意度,使用戶獲得產生預期的愉悅,從而整體提高產品設計的用戶體驗,從各個方面都追隨系統論中的“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