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統籌編輯|劉曉雪 主筆|孫凱 攝影|E-IMAGE EMO
小眾教育 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策劃|本刊編輯部 統籌編輯|劉曉雪 主筆|孫凱 攝影|E-IMAGE EMO
ANOTHER pOSSIBILITY OF EDUCATION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這個話題存在的歷史或許和人類文明社會的歷史一樣久遠而漫長,而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始終未能得到一個唯一的標準的正確答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及至現在,隨著社會結構的多樣化,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又被添加了新的內容,“教育產業化”“教育商品化”等等不一而足。
拋開形而上的哲學思考,教育的核心無非就是兩點:社會需要和個人升華,社會生產力在不斷進步,技能教育在教育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當生存問題得到滿足之后,人們更關注的是個人精神形態的升華發展。反映在教育領域則是:多樣化、個性化的興趣教育、美學教育代替了傳統的語文、數學、外語等技能教育,越發受到家長和孩子的青睞。幾千年來“學而優則仕”的功利性思考開始有了不同的質疑聲,我們終于開始正視在社會技能之外,內心真正需要的東西:關于美學、關于夢想、關于愛與被愛。
直指孩子內心向往的個性化小眾教育,終于有了生存發展的土壤。
所以,有了不以考級為最終目的的藝術培訓;有了帶著孩子們在田園中耕種的生活體驗;有了鼓勵孩子擁抱自然的野外觀察;有了……我們在不停地探索,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最適合孩子的。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理念,折射出的是從業者自身對教育的理解,而不同的選擇則是孩子對自己內心的探索和嘗試。
尋找有著共同理念的家長;尋找有著相同興趣的孩子,引導、培養,每一個小眾教育者的心中,都藏著一個自己兒時未竟的夢,如今,希望被寄托在了孩子們身上。
未來如何,我們無從知曉,在為自己圓夢的同時,用愛和自由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讓他們能夠自由翱翔,或許就是這些“正統”之外的教育者們,新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