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毅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試論鋼琴教育對兒童學習習慣的影響
蔡 毅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目前鋼琴教育以其對兒童各方面的益處成為了廣大家長為孩子選擇素質教育的首選。但在廣大琴童中不一樣的孩子所體現出來的學習效果卻并不一樣,有輕松優秀的,也有吃力困難的。本文就會對這種現象的成因——學習習慣加以闡述,以說明不同的鋼琴教育會對兒童的學習習慣產生完全不一樣的影響。進而使廣大家長對鋼琴教育對兒童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有一個清晰的理解,以選擇真正能使孩子受益的鋼琴教育。
鋼琴教育;學習習慣;影響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鋼琴也從一開始的貴族樂器走進了廣大普通家庭的生活中。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會讓孩子在學習的課余再學點什么,而鋼琴由于其對兒童智力,手腦協同,音樂修養等方面的益處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廣大家長們的首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擁有三千萬的學琴兒童。然而在廣大的琴童中,總會有些兒童無論鋼琴還是學校學習亦或其他方面都顯得非常優秀并且輕松自如,有些兒童則無論鋼琴還是學習上都非常吃力,家長和兒童都痛苦不堪。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學習習慣是指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學習行為模式。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對于兒童還是對于成年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習習慣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創新思維,行動力等等方面。我們總會看到一個學習輕松優秀的孩子具備以下的特點:學習時認真專注,會合理分配時間,會動腦思考,不拍麻煩,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而學習困難吃力的孩子總是學習不能認真專注,懶散沒有時間觀念,不善于在學習中思考,怕麻煩,遇到困難就退縮。筆者認為上述的表象基本可以把學習習慣分為專注力與認真;時間分配與效率把控;動腦學習;學習心態這四個方面。本文就將從這幾個方面來闡述不同的鋼琴教育對兒童學習習慣的不同影響。
對于所有學習來講,認真和專注都是第一位重要的方面。有了專注和認真學生才能理解意義,才能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學習,沒有則完全不能稱之為學習。在鋼琴學習中依然如此,從孩子的啟蒙開始,好的鋼琴老師就應該不斷地強調這一點。雖然孩子的天性有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但在良好的鋼琴教育中是可以逐步幫助孩子建立起很好的專注力和認真態度的。
例如:鋼琴學習中的認譜問題就必須要專注認真才能解決。五線譜上的音,節奏,指法,甚至連線,表情術語都必須認真研讀并轉化為動作,否則就會錯音,錯節奏,錯指法等等。雖然音樂有靈活想像并不斷變化的特點,但在認譜的問題上則是非常嚴格的不對即錯。所以好的鋼琴老師在認譜的問題上是不會有絲毫讓步的。當然教學要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理解能力和專注力的時長來靈活設置。從一開始的幾個小節,到一行,再到一頁,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專注力和認真讀譜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運用多種技巧讓學生的專注力能在一定時間內完全放在樂譜上,并逐步增加專注時間。不能一下子違背兒童好動的天性要求過高而適得其反。而且老師應與家長思想保持統一并在兒童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看書,畫畫等)也引導學生能在一定時間內專注并認真。
但是如果是不好的鋼琴教育,學生則會出現學了幾年依舊不認識譜的問題,不能專注的對應樂譜與自身動作的關系,依賴家長和老師給出正確答案,或者干脆用猜的,并且這些問題絕不會只是在鋼琴中存在。沒有建立起專注和認真的學生在學習上依然如此,會有各種不能認真讀題,不能認真領會題目意思,不能專心聽講等問題。
所有的學習都需要花時間,自然也就需要對時間安排要有計劃。而學習效率則是考慮的時間與學習效果的問題。所以在這里我們把任務時間分配與效率放在一起討論。不難發現,一個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一定會是能根據自身狀況合理的安排時間,并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的。反之,則是不會安排時間,學習效率低下。在鋼琴教育中,由于基本是一周一次課,所以對于老師所留的作業如何完成就會涉及到任務時間分配與效率把控的問題。
一個好的鋼琴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自身狀況給出相應的作業任務,并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高效率地完成作業。當然這必須建立在專注和認真的基礎上。每天的練琴時間是和作業的量與學生的效率相關的。好的老師會引導學生以一周的時間來做計劃。例如:對于兒童啟蒙的樂曲來說,基本上每首曲子的篇幅也就兩三行。所以在認真的情況下,兒童一天只彈熟一首曲子,只需要十幾分鐘,基本也在兒童的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內,重復的次數也不太多,效率也高。在這樣的時間分配下,一周有個三,四首曲子的量就會讓學生既比較輕松有能有學習效果。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大幅縮短練琴時間,而且容易讓兒童在短時間內專注,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還能培養孩子對于任務做計劃分配時間的習慣。隨著程度和年齡的增長,還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狀況合理運用精力充沛的時段來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而不好的鋼琴教育則是只關心每天有多少練琴時間,比如雷打不動的一小時,除了這個時間量以外,既不按自身狀況分配工作,也沒有任何學習效率可言。長此以往則會讓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磨時間,不能有質量的完成作業,不愛動腦等不好的學習習慣。更有嚴重的情況會讓學生覺得低效的痛苦的學習就是應該的,刻苦就是用時間去堆砌。這樣下去最后就會變成鋼琴,學習都學不好的痛苦情況。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問題。那么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則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學會動腦學習。一個優秀的人總是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對于其他人來說困難甚至無解的問題總是能被優秀的人看似輕松地找到方法化解掉。原因就是優秀的人會動腦學習,會思考,會創新。在鋼琴教育中也是無時不刻地存在著需要動腦學習的情況。從剛才說過的專注與認真,時間分配與效率把控,到鋼琴技巧的提升(比如快速跑動等等),音樂內涵的表達等等都需要用腦去學習,去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
一個好的鋼琴老師會引導學生去動腦體會學琴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練琴效率與精神狀態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好的精神狀態對于提高練習效率的作用等等。又如在克服技術困難上,好的老師會引導學生找到產生困難的原因,并和學生一起制定相應的對策加以克服。再如音樂表達上,好的老師會引導學生去體會什么是音樂,如何才能用音樂去表達自身的情感。自己在表達上的問題在哪里,如何解決,以及和學生一起關注解決效果。這一切都需要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學會動腦去學琴進而動腦去學習,養成會思考,不迷信,不盲從的習慣。
而不好的鋼琴教育則會讓學生不能自知,不能體會自己在如何學習,遇到問題也不會去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找不到解決辦法。如果老師本身也沒有解決辦法,那問題就一直存在。基本就一直是沒效率,越學越困難,技術不能提高,音樂也沒有表現力的狀況。更有甚者還會把這些問題歸結到諸多莫名其妙的方面,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些言語“沒有天分”,“沒有童子功”,“多練幾個曲子就好了”,“長大點就好了”等等。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問題就是無解的,而不是動腦去思考,去解決。長此以往學生面對其他方面也會如此,不會思考,不會創新,總認為優秀的人是天生的,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心態也是很重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心態是第一位重要的東西。心態就是人對于某種事物的看法和態度,只有當心態是正面的時候,學習才能學好;反之則是無論用多么高超的學習技巧也不可能有效果的。在鋼琴教育中依然如此,學生在剛接觸到鋼琴的時候心態一般來說都是正面的,因為覺得音樂好聽,或者是沒有任何態度的。接下來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適時的調整來基本讓學生保持在比較正面的心態上,當然家長的配合也很重要。
一個好的鋼琴老師會引導學生喜歡音樂,喜歡克服困難,喜歡解決問題,喜歡接受挑戰。當然這需要老師有很正面的人格魅力,并和學生一起以音樂為樂,以解決問題為樂,以勇于接受挑戰為樂才行。并且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自身狀況安排合理的挑戰和困難,陪著學生一步步建立起良好的學習心態和自信。比如在解決學生技術困難的時候,老師引導學生不拍困難,開動腦筋,解決克服困難,并一起分享克服困難后的喜悅與成就感。又如充分激勵學生在良好的學習前提下大膽上臺表演,與學生一起分享上臺表演的各種心理過程,并加以指引。這樣學生就會基本以一種積極良好的心態來面對鋼琴學習,進而作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與挑戰,但心態的不一樣將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如果是不好的鋼琴教育情況下,學生很難建立起良好的學習心態,遇到困難就退縮,不敢于迎接挑戰,進而不能繼續往下學甚至放棄。鋼琴中如此,學校學習也是一樣,隨著課程的復雜程度提高,科目的增多,學生的學習心態不好就會讓學習舉步維艱,最后依然是鋼琴,學習都學不好的局面。
由于鋼琴學習具有普遍開始于學齡前,一對一授課,持續時間長,內容豐富等特點。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低估了其對兒童學習習慣的影響。正確良好的鋼琴教育不僅可以在兒童開始學校學習之前就對專注力等學習習慣有所培養,而且相較于學校老師一對多的局面,更能有針對性,有計劃的培養兒童的學習習慣。并且鋼琴中的困難和挑戰也比學校學習中會遇到的困難與挑戰更早的出現,這也有利于兒童在學業真正開始復雜和困難以前(比如初中開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這也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才能實現。綜上所述,鋼琴教育好能讓學生受益終生,不好則后果嚴重。希望本文能為廣大家長朋友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以選擇真正能讓孩子受益的鋼琴教育。■
[1] 勞拉.E.貝克.兒童發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關鴻羽.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