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武漢市第一醫院輸血科
很多乙肝患者往往陷入治療誤區,病情難以控制,造成嚴重后果。常見的誤區主要有以下九個。
乙肝病毒傳播主要是通過血液和體液接觸,感染主要分幾種方式:垂直傳播(嬰兒出生時母嬰傳播)、不安全的注射與輸血、性接觸等。共同進餐、一起工作,都不會傳播乙肝病毒。成年人即使感染急性乙肝,隨著機體恢復,轉變成慢性乙肝的比例也只有5%,患者大可不必過分緊張,影響乙肝治療。
目前抗乙肝病毒治療藥物的療程尚無統一標準,但按依照目前的臨床經驗,至少要治療兩年以上。有研究證據表明,12%的E抗原陽性的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一年后,E抗原可轉陰或轉變,但還要治療至少一年后方可停藥。而大多數乙肝患者則需要長期用藥。
2010年版中國慢乙肝防治指南提出,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的一般適應證包括:E抗原陽性者,乙肝病毒載量≥105/毫升;E抗原陰性者,乙肝病毒載量≥104/毫升。同時,對于一般的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轉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的兩倍,應該考慮進行抗病毒治療。
大三陽、小三陽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不能直接判斷,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與大三陽相比,小三陽只是乙肝病毒不活躍,但如不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小三陽向肝硬化、肝癌轉化的概率有時甚至比大三陽更高。面對小三陽更需要重視。
許多乙肝患者僅吃護肝的藥物來達到保肝的目的,或只關心轉氨酶檢測結果是否正常,而對乙肝病毒漠不關心,導致肝功能不斷惡化。轉氨酶不是評價病情最可靠的指標。如果病情處于最佳抗病毒治療時期,應積極抗病毒。
由于肝臟沒有痛覺神經且代償能力比較強,即便肝臟功能超負荷運作,它也會繼續“正常”工作。很多乙肝患者出現肝臟受損的情況但沒明顯的臨床癥狀,等出現明顯癥狀再檢查,往往已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乙肝通過科學規范的系統治療是可以達到臨床康復的,并且通過治療可以大大減少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的幾率。等到病情發展到肝硬化、肝癌階段再治療,不僅患者要承受更大的痛苦,而且后續治療的時間長,費用也較高。
很多藥物長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產生耐藥性,但是可以預防和減少,不能因為害怕耐藥就不治療。治療過程中不能隨意停藥或者改變藥量,不規范用藥會造成抗病毒治療的藥效不夠,從而更容易發生耐藥。
肝病患者的飲食需要均衡合理、營養全面,一味地進補高蛋白的食品,很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建議患者遵照醫囑,按照個人情況按需進補,不要吃得太過精細,多食蔬菜水果,葷素合理搭配。 圖/祁雪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