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旭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四平 136099)
淺談配器技術理念的革新
程 旭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四平 136099)
音樂的發展是音樂風格從演變到形成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曲技術手段的變革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這種變革,正是體現了作曲家們新的理念。對于管弦樂隊配器而言,新的技術理念為新作品找到新的方向,得以更加自由的發揮創造力,突破傳統的束縛,打破傳統理念的限制,擴大音色資源,以獨特的手法使管弦樂隊作品擁有更加豐富、更加震撼的音響效果和音樂色彩。
傳統配器理念;現代配器理念;變革
在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這一學科中,四個分支學科——和聲、曲式、復調、配器被我們稱為傳統四大件,然而這四大學科中專業力量的分配,卻有失平衡。大多數專業學生在選擇繼續研究方向時,更傾向于和聲和曲式兩大學科,對于復調和配器專業的研究,相對較弱,更多的認識還僅限于傳統意義的理解,對于其技術手法,也僅僅是對傳統技術手法中規中矩的了解,然而這些專業方向的實際發展,早已打破了傳統形式,衍生了新的技術手法,并且新技法越發成熟,逐步與傳統技術手法相媲美。
早在17世紀,西洋管弦樂隊的雛形初現。當時的樂器種類較少,性能單一,因此并沒有明確的樂隊編制和樂器分組,較為常見的樂器有羽管鍵琴、鼓、長號、雙簧管、長笛等。在那之前人們對于音樂的認知,大部分還停留在類似于祭祀這樣的慶典當中,對于樂器的運用方式還很單一。而發展到17世紀,才有了多種樂器的集合演奏,但并無明確功能區分,這就形成了最早期的管弦樂隊。18世紀,樂器的性能有了明顯的改進,將小提琴融入樂隊演奏,這時,管弦樂隊已初步形成,弦樂器、木管樂器以及鍵盤樂器的配合使用上,有了基本的功能定位。再至19世紀,中小型管弦樂隊已經發展較為成熟,樂隊的編制、樂器的分組已較為清晰,在貝多芬的作品創作中,能看出當時雙管編制的管弦樂隊已基本完善,在19世紀后期,作曲家們開始逐步擴大樂隊的編制,三管編制、四管編制也出現,用更多的樂器來填充龐大的音響效果,直到20世紀后期,才將常用的管弦樂隊編制逐步恢復到雙管編制的樂隊。
在傳統的配器技術手法中,樂隊的編制、樂器的分組是為了更好的達到音響的平衡,更好的體現音色的對比,以及更準確的發揮音勢的變化。“平衡”是傳統配器理念的基礎,是一部好的管弦樂隊作品的基點。
首先音響的平衡是這種平衡關系中的重中之重,各聲部之間的平衡關系被視為一部管弦樂隊作品成熟與否的關鍵,在樂器數量的選擇和使用上,我們有明確的標準,例如在雙管編制的樂隊的情況下,通常我們會安排8--12把小提琴來達到木管音色與弦樂音色在音響上的平衡關系。而在具體音樂中的使用,織體的安排和處理也應該在相對平衡的基礎上進行,而對織體的控制,我們通常會選用一些技術手法來達到,例如音色的選擇、織體的形態和演奏的方法。
其次對于樂器的分組,同樣也存在著平衡的關系。各樂器組有著明確的分配標準,大多是按照樂器的材質來分配的,分為木管組、銅管組、弦樂組、打擊樂組以及彩飾性樂器組。每個樂器組的樂器有著相似的音質特點,有著同樣善于演奏的音樂形態,并且每個樂器組所能達到的音域范圍基本一致,各自含有分別擔任高音、中音、低音區域的樂器,這樣的分組模式,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形成了平衡關系。
傳統意義上的美,通常被認為應該是和諧的、對稱的、呼應的,這些都可以理解為平衡,所以在這樣的慣性觀念下,對于我們音樂中美好的理解,也習慣的將這樣幾個方面作為基準,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美的理解逐漸產生了變化,從個人的服裝、發飾到家具建筑的裝修、裝飾等等生活狀態都發生了改變,不對稱不平衡的美被接受認可,我們發現絕對的平衡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美好,都有其不對稱性。同樣在音樂中,絕對的平衡也是不存在的,然而正是這些不平衡,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藝術體驗。
現代的配器理念,打破了平衡觀念,音響的平衡已不是首要考慮因素,同時摒棄了傳統樂器分組的概念,或者說是對于樂器有更新的認知,有了新的分組模式,而這些改變更多的體現運用在了音色方面,這也正是現代配器理念的重點。作曲家們對于音色的把控更為大膽,著力于突出音色的個性,更善于通過音色的個性體現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音色成為了當代配器手法中最為活躍和最為積極的因素。現代管弦樂作品的編制體制越來越小,小型樂隊和室內樂的形式居多,這其中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更多的作曲家們認為,相同樂器的數量越多,反而會對音色的特點帶來損失,會削弱其個性,導致整體音樂的表現力失色。
現代配器理念的革新,技術手法的變革和發展,其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在樂器的性能以及使用方式方面,都有新的進展和發現,得以更加靈活的運用和體現各個樂器的特點。有了對樂器性能深層的挖掘和理解,作曲家們打破以往按照音質和材質分組的形式,將樂器分為延音類和非延音類樂器,這種新的分組形式,使我們在運用配器技術手法的過程中,給每個個樂器帶來了新的生命軌跡,同時也給作品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這樣以新的配器理念結合新的配器手法創作而成的作品,不論在音響效果上,還是音色感受上,都在體現著配器乃至作曲這一學科的發展,而音樂藝術的發展,也正是由這些理念和技術的革新來推動的。現代配器理念是凝結傳統配器技術手法的精髓,同時大膽創新,豐富其藝術效果,從而來成就更多具有現代風格、現代色彩的音樂作品?!?/p>
[1]康保嬰.管弦樂隊配器法教程.吉林教育出版社,2008,11.
[2]于京君.配器新說.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
[3]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