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柯利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淺析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的民族特色
青柯利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巴托克是一名偉大的作曲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民俗學家,同時也是一名民族文化研究者,這也同樣體現在了他的作品里。他的這首作品《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是他的民族音樂創作的作品之一。
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民族性;旋律;節奏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特點,由外到內都有所不同。這些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演變發展沉淀而來。民族音樂也是如此,來源于民族生活,一切都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是巴托克通過從羅馬尼亞不同地方采集的音樂、舞曲加工而成的,是巴托克廣受人們喜愛的一首鋼琴作品,本人準備對這首作品的民族特色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希望能通過對這首作品的分析,對于演奏這首作品有一定的幫助。
巴托克是1900年代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很成功的民族主義作家,是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人物。他的音樂成就不僅僅在匈牙利民族樂派的領域,更值得人尊敬的是,他像以為尋求真理的哲人,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孤獨又執著的尋求真理。
巴托克的創作很廣泛,一生創作了許多體裁的作品,如歌劇、芭蕾舞劇、鋼琴曲、管弦作品等,還有一首合唱。
巴托克的創作時期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巴托克早期的創作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風格,會受到后期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影響,但是技巧已經在日益成熟。第二個時期:這一時期是形成和發展他獨特的音樂風格。他開始收集民間音樂,在民間音樂的收集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創作風格,為以后他獨特的音樂風格打下了基礎。第三個時期:這一時期的創作表現出了向新古典主義發展的趨勢,但是巴托克依然繼續自己的民族主義道路。第四個時期:這是巴托克在美國的度過的生命中最后五年,這一時期的作品相比前幾個時期的作品來說都更加的完整成熟,而且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散發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
《羅馬尼亞民間舞曲》這首作品最大的特色便是作曲家將民間曲調直接利用作為基本素材,沒有經過任何修飾,創作成鋼琴這首作品。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這首作品才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這部舞曲共包括六首標題小曲,分別表現了六個不同的場景。每一曲子都長短適度,曲思充滿趣味,氣氛溫暖。每首曲子并列組合在一起,又具有自己的獨立性。從含有高潮但溫和的第一首,向精力充沛的第六首前進,節奏和力度都逐漸加強,整首曲子在通常情況下都會作為一個整體來演奏。
作品分析:
這首曲子的旋律采集于特蘭斯瓦尼亞山地的馬羅許。2/4拍的節奏,整首作品的速度為中庸的快板,風格是淳樸,粗獷有力的。該曲的每一樂句的末尾都出現了極具特色的節奏,結束時都由兩個強奏的和弦和八度音程作為結尾,這正是模仿了敲打棍棒的聲音。該曲的旋律具有濃厚的匈牙利民族特色,而且歡快明朗。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樸素的農民們在干完農活之后聚在一起歡快跳舞的畫面。
這首曲子的旋律來自羅馬尼亞多倫塔爾地區,是該地區的舞蹈音樂。整首曲子只有16小節,是簡單方整的一段式,這正好體現了農民的質樸簡單的品質,反復彈出的短曲充滿了快樂的氣氛。描繪的是裝飾著彩色飄帶的姑娘們懷著歡快明朗的心情輕盈跳著歡快的舞蹈的場景。舞曲風格輕盈,生動。快板的速度也表現了歡快的情緒。旋律樸素,節奏輕快,巴托克還加入裝飾音,這樣使旋律更加流暢。同樣,這也是一首充滿畫面感的樂曲,仿佛可以看到一群在風中翩翩起舞的姑娘們,頭上的彩帶迎風飄揚,時而還傳出一陣陣歡笑聲。
這首曲子的曲調來源于羅馬尼亞多倫塔爾地區的一首民歌,是農夫們在收獲的時節勞動時所唱的歌曲,有著濃厚的匈牙利風情,充滿了歡樂的情感。旋律使用了具有特色的增二度音程,并在高音部分配上了輕盈的裝飾音,使旋律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也使該樂曲具有無窮的魅力。而左手的伴奏織體相當的簡單,全曲都是由一個空五度和弦來襯托旋律,是模仿風笛伴奏,這也是羅馬尼亞農民音樂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和弦,更加突出右手的旋律線條。巴托克的這個結尾,很好的營造了音樂漸行漸遠,慢慢消散的感覺。
這首曲子的旋律來源于布舒姆地區的一種民間角笛舞,充滿濃郁的鄉村氣息,可以說是六首曲子中最優美抒情的一首。3/4拍子,是這個組曲中第一次出現的三拍子舞曲。但是三拍子的特點表現并不明顯,強拍的節奏被三連音細分,使曲子擁有了非常抒情的旋律。速度是穩健的緩和的中板,用同樣的材料來進行變奏,正是體現出羅馬尼亞農民音樂的特點,由于三連音和附點節奏的運用,使旋律有了獨特的吉普賽風味。
在新民族音樂的發展中,巴托克可以稱得上是鼻祖,是他給后面出現的民族音樂開創了道路,而這首《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是他的民族音樂創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可以稱得上是獨樹一幟,獨一無二的作品。它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旋律最大的保留了匈牙利民間音樂的原始韻味,而伴奏的織體都簡單樸素,正好表現了民歌的樸實美。
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是每個作曲家創作的基礎和源泉。沒有哪個作曲家可以完全拋開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來進行創作,傳統的民族藝術文化,無時不刻不影響著藝術家們的思想,滲透著他們的創作。但是,藝術高于生活,如果沒有作曲家們的個性點染,光靠民族傳統文化,也是不可能創造出精彩而經典的作品的。■
[1]熊靜.巴托克與羅馬尼亞民間舞曲[J].鋼琴藝術,1998,06.
[2]邵義強.民族樂派樂曲賞析[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01.
[3]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