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 李 赟 安慧琳 范文慧
包頭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內蒙古蒙醫藥行業法治對策研究*
張志偉 李 赟 安慧琳 范文慧
包頭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近年來,內蒙古地區蒙醫藥行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其發展現狀出發,簡要分析其存在問題,提出了相關法律對策。
蒙醫藥;法治;對策
(一)總體情況
近年來,內蒙古地區蒙醫藥事業快速發展,并取得豐碩成果。蒙藥方面,全區蒙中藥材種植面積目前已達30多萬畝,種植肉蓯蓉、黃芪、甘草、防風等22種道地藥材。蒙藥生產企業已達18家,注冊蒙藥品種130個,常年生產的品種近70種,年銷售額近6億元,醫療機構制劑室生產的蒙藥制劑年銷售額近4億元。①
蒙醫方面,目前內蒙古的蒙醫中醫醫院共計122所,蒙醫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6100人,執業醫師5712人。2016年,蒙醫中醫醫院年門診量突破940萬人次,還吸引了不少蒙古國、俄羅斯患者來區內進行蒙醫藥診療。②
(二)制度建設
2001年,內蒙古自治區頒布實施了《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以較高法律位階的形式(地方性法規)將蒙醫藥的主要工作納入到了法治規范的軌道上。
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出臺了多項蒙醫藥技術標準。
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頒布實施,自此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行業各項建設在法律層面具有了較為完備的保障。
(三)科研
內蒙古各盟市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一些蒙醫藥科研工作,其中既有文獻整理、實驗研究,也有開發研究。在實驗研究方面,主要是圍繞著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一些地區已開始進行協作研究。③
(四)人才培養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開創了現在醫學教育與傳統師承方式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有多所醫藥院校開設或籌劃開設蒙醫藥學及相關專業,但僅有內蒙古醫科大學蒙醫藥學院和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形成了較有規模的人才培養體系。
(五)合作交流
內蒙古蒙醫藥事業已從民族邁向世界,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好評與肯定,并與美國、俄羅斯、蒙古國、韓國、法國等國家保持著友好合作交流關系。
(一)制度建設
1.相關規范或制度執行不力
現實中,有些法律規范或制度并未完全貫徹執行,有的束之高閣,有的打了折扣,實際的施行效果并不如人意。
2.地方性立法工作不足
現實中,自治區各盟市蒙醫藥方面的法律工作主要借鑒已有的其他醫療方面的法律規范,沒有專門的地方立法,相關工作略顯不足。
3.蒙醫藥標準化建設緩慢
現行《內蒙古蒙藥材標準》制定于1986年,已不能適應目前的需求,而新的蒙藥材標準多年沒有頒發。同時,內蒙古至今還未頒布正式的蒙藥材炮制規范。
(二)其他方面
1.醫藥醫療
內蒙古地區蒙醫藥資源最為集中的是呼和浩特市和和通遼市。在醫療資源方面,上述兩個地區從醫療機構床位、相關技術人員及蒙醫藥門診量方面都占據了全自治區的大部分。
蒙藥產業方面,通遼市和呼和浩特市依然走在了全區前列。通遼市側重于蒙藥生產,而呼和浩特市在蒙藥制劑方面占有絕對優勢。
反觀全區其他盟市地區,蒙醫藥產業尚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全區蒙醫藥產業發展不均衡的態勢十分明顯。
2.科研方面
從科研機構及相關人才的數量上進行比較,通遼市和呼和浩特市在全區的蒙醫藥科研工作走在了前列。而全區其他盟市地區科研機構、科研團隊少,科研人員分散在各級醫療、研究機構之中,難以形成科研合力。
3.人才培養方面
但從全區來看,目前內蒙古的蒙醫藥企業、高校、
科研機構都面臨著高等人才斷檔危機。此外,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蒙醫藥人才流動性強,穩定性差,高水平的蒙醫藥研究很難保證。
4.合作交流方面
近年來,內蒙古各盟市充分利用現有蒙醫藥資源,擴大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拓展蒙醫藥發展渠道,但仍存在著交流方式單一,交流主題同質化等問題。
(一)制度建設
1.繼續堅持貫徹和實施自治區各項規章制度
蒙醫藥行業的各項工作應圍繞《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兩部地方性法規開展;積極貫徹執行《蒙醫藥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于在衛生計生工作中加快蒙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蒙醫藥中醫藥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等自治區級相關政策,因地制宜的開展各項工作。
2.積極開展各盟市地方立法工作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探討制定符合各盟市的蒙醫藥地方性法規,明確各盟市蒙醫藥發展方向,規范各盟市蒙醫藥行業發展。
(二)政策調整方面
1.整合及利用蒙醫藥資源
首先,在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標準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各盟市蒙醫藥標準化升級工作,提高蒙醫藥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蒙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其次,大力發展蒙醫藥醫療服務,不斷提高蒙醫藥醫療水平;擴大蒙醫藥診療范圍,完善升級各級蒙醫醫療機構軟硬件水平,尤其是軟件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積極引導和扶持各級蒙醫醫療機構。整合、發掘各盟市現有的蒙醫藥資源;利用政策優勢,吸收引進區內乃至全國的優質蒙醫藥資源;有條件的盟市地區,應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地質類型、水文條件、植被類型、氣象條件等,因地適宜,興建藥材種植基地,大力開展和推廣蒙中藥材人工培植工作;扶持相關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擴大蒙藥生產規模,增加創收。
財政方面,建議每年配套一定資金,在蒙醫蒙藥技術研發、蒙醫特色專項、蒙醫傳承、蒙醫蒙藥信息建設、蒙醫能力建設以及設備購置等資金和項目方面給予支持;在規劃和審批等方面,為蒙醫藥行業開辟綠色通道,在用地、稅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深化科研,建立相關支撐平臺
重視蒙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加緊開展各盟市地區蒙醫藥傳統資源和古典文獻的挖掘、繼承、保護等工作,對一些瀕臨失傳的特色診療技術、方法進行搶救性保護。
加大對蒙醫藥藥用植物的研發扶持力度,加速推進蒙醫藥原藥的保護工程,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蒙藥材種植研發基地建設,促進蒙藥新產品研究開發現代化。積極引導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和企業進行交叉合作,推動建立科研開發聯合機制,使研究成果產業化、效益化,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3.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機制
鼓勵或扶持包頭相關教育機構開展蒙醫藥人才短、中、長期培養工作,解決技術人才短缺的現狀;委托區內外相關教育機構,定點培養最為緊缺和需要的蒙醫藥相關人才;建立蒙醫藥人才對外交流及培訓機制,不斷提升人才水平。
鼓勵蒙醫藥醫療機構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和引進管理型人才和學術骨干。發掘民間資源,完善蒙醫藥師承制度,傳承名蒙醫的醫德醫風和臨床經驗。制定引導政策,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選拔一批蒙醫藥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繼續醫學教育、業務培訓和適宜技術推廣等方式,加快培養基層蒙醫藥業務骨干和實用型人才。④
4.建立及強化對外蒙醫藥交流及宣傳機制
運用多種途徑和媒體宣傳和介紹蒙醫藥,擴大蒙醫藥的影響力及公眾認知度;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的同時,注重網絡、微平臺、app等新興傳播途徑的作用,開展蒙醫藥文化宣傳和知識普及。
與藏醫藥、維醫藥等其他民族醫藥建立良好的溝通及交流機制,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定點的外出交流學習;邀請兄弟盟市及新疆、西藏地區的高水平民族醫藥從業人員講學、座談。
與蒙古國等其他國家開展蒙醫藥交流合作活動,增加人員、信息及資源的往來,互通有無,提高水平。
加快建設具有蒙醫藥特色的集預防、治療、康復、保健、旅游于一體的蒙醫藥信息化體系,實現跨區域蒙醫藥服務機構信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服務。
[注釋]
①烏蘭.蓬勃發展的內蒙古蒙醫藥事業[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3(5):14.
②烏蘭.蓬勃發展的內蒙古蒙醫藥事業[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3(5):14.
③蔡會榮.淺談現代蒙藥的發展之路[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9):15.
④關于促進錫盟蒙醫醫藥事業發展的報告[R].錫林郭勒盟政協報告,2016.11.
[1]畢力夫,吳巖.繼承和發展蒙醫藥,加快蒙醫藥的研究和發展[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7,29(6):3.
[2]劉圓,尚遠宏,劉超等.蒙藥的歷史與研究現狀、發展前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32(2):281-285.
[3]畢力夫,烏仁圖雅,吳巖.醫藥學的現代化研究是蒙醫藥走向繁榮的必經之路[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7,29(4):256-257.
[4]內蒙古衛計委.關于加強蒙醫藥中醫藥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2016.
[5]內蒙古衛計委.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2016.
*包頭醫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青苗計劃“當代蒙醫醫政發展研究”(立項編號:BYJJ-QM201675)。
R29;D630
A
2095-4379-(2017)3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