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慧 李 赟 安慧琳 張志偉
包頭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內蒙古地區蒙醫藥事業監管問題研究*
范文慧 李 赟 安慧琳 張志偉
包頭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近年來,蒙醫藥事業全面發展,其監管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從內蒙古地區蒙醫藥發展現狀、蒙醫藥監管情況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分析內蒙古地區蒙醫藥事業監管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蒙醫藥;監管;對策
蒙醫藥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形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鮮明地域特色的蒙醫藥基礎理論,為廣大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貢獻。
(一)蒙醫醫療機構建設
經過政府多年的政策扶持,內蒙古地區蒙醫藥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蒙醫院機構數量增加,床位和醫護人員也隨之擴充,已形成由百余所自治區、盟市、旗縣蒙醫醫院為主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蒙醫科為基礎,其他醫療機構蒙醫科和社會辦蒙醫機構為補充的蒙醫藥服務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蒙醫診療區服務能力建設也在不斷開展中。
(二)蒙醫藥人才培養
近年來,內蒙古地區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部署蒙醫藥事業的發展,不斷深化蒙醫藥教學改革,目前已形成本科教育為主,其它教育為輔的教學層次,將人才培養與醫院規劃及社會需求相結合,注重實用性人才和蒙醫藥專科人才的培養,立足實際,通過專科建設促進現代化蒙醫院的創建[1]。以此同時,蒙醫藥科研機構也為技術、和藥品的研發以及科研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主持和保障。
(三)蒙醫藥企業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蒙醫藥發源地,高度重視蒙醫藥的開發研究,從法律和行政等多方面提供保障,已然成為自治區醫藥企業發展的支柱。在國家扶持和政府引導下,全蒙區各級政府正逐年增加財政投入,蒙醫藥企業在數量增加和規模壯大的基礎上,涌現了一批知名的企業及產品,加快了蒙醫藥企業發展進程[2]。
(四)蒙醫藥文化發展
國家重視蒙醫藥專著及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內蒙古自治區響應國家政策,政府每年劃撥專款搶救、整理、編撰蒙醫藥文獻。同時,注重培養蒙醫藥文獻整理方面的高級人才,更好的實現對蒙醫藥文獻的保護[3]。
內蒙古重視蒙醫藥對外交流,曾多次派專家、學者與鄰國進行交流學習,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蒙醫藥的國際知名度,并推動了蒙醫藥的現代化進程。
在我國蒙醫藥立法的綜合性法律框架相對健全的大環境之下,有助于內蒙古地區蒙醫藥事業監管的開展,利于良好醫療環境的建立和維護。
(一)法律規范
《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的發展;對歷史文化遺產、珍貴文物和名勝古跡的保護,這都為內蒙古地區發展蒙醫藥事業的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促進蒙醫藥事業的法制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蒙中醫區域自治法》為內蒙古地區蒙醫藥監管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為蒙醫藥的管理提供了執行標準。《中藥品種保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都對蒙醫藥的監管做了相應的要求和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為蒙醫藥資源的商業秘密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蒙醫藥相關預防、治療技術及藥劑配制等資料已被納入歷史文化遺產,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保護范疇。《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分別為蒙醫藥開發、設計的專利申請及蒙醫藥產品的商標注冊提供的相應的保護。
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不僅從蒙醫藥的機構建設、科研技術創新等方面予以規范,而且為蒙醫藥文獻的發掘與保護、蒙醫藥教育的發展及醫藥資源的開發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二)政策保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扶持蒙醫中醫事業發展的決定》、《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為本階段內蒙古地區蒙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進一步細化了任務和舉措,有利于不斷健全蒙醫藥事業監管體系。
(一)專門立法不足
雖然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和全國范圍內都有蒙醫藥事業監管的法律法規,但表現為立法分散,使內蒙古地區蒙醫藥事業監管處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中藥品種保護條例》和《中醫藥條例》是針對我國所有傳統醫藥制定的,內蒙古地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但對于具體蒙醫藥的保護、救濟和發展途徑缺乏細致的規定。即使有的蒙醫院內部自己制定了相關監管制度,但由于其效力范圍限制,只能在其內部實施,不利于整個內蒙古地區的蒙醫藥事業監管的完善和發展。
(二)人才培養缺失
蒙醫藥產生和發展背景決定了其獨特的優勢。蒙醫藥之所以能在當今先進醫療技術條件下存活并不斷創新發展,都有賴于其具有自己的特色。內蒙古地區乃至全國蒙醫藥立法顯然都忽視了這一點。以蒙中醫醫師資格的授予為例,《傳統醫學出師考核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已明確規定出師考核合格者頒發統一的《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但出師人員參加相應專業醫師資格考試需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對醫師資格實行國家考試制度,很多蒙醫藥傳統醫學從業人員相對缺乏現代西醫知識,無法通過該考試取得執業資格,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蒙醫學技術可能陷入失傳的尷尬境地。
(三)蒙醫藥資源保護不力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建立眾多自然保護區,客觀上對區內蒙醫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保護作用。但由于一些自然保護區監管不善,如在保護區內建立礦產企業或者肆意放牧,導致保護區內自然資源遭到極大破壞。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傳統蒙醫藥起源于蒙古族,代表的是蒙醫本身的生活習性、宗教信仰及傳統文化,因此,蒙醫藥事業監管應尊重其自身的蒙醫特色,對其實施有別的監管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套用普通的監管模式,以保護傳統文化。健全蒙醫藥事業法制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完善蒙醫藥事業監管的必然要求。
首先,應制定蒙醫藥事業監管方面的專屬立法。現有的《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有助于實現蒙醫工作法制化管理,但蒙醫藥法律規范方面存在多宏觀、少具體、欠針對性、欠可操作性問題,很難滿足蒙醫藥事業的現實發展需求。應根據本地醫療發展狀況,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蒙醫藥事業監管整體規劃。《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中專門單列了監督管理一章,但不是專門針對蒙醫藥事業監管的規定,而且法條規制也不夠詳實細致,有必要單獨設立蒙醫藥事業監管的具體辦法,以規范日常操作,保障醫療安全。
(二)規范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
在蒙族、蒙醫聚居區域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將蒙醫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納入衛生事業規劃,加大扶持力度。同時對聚居區外蒙醫醫療機構的設立予以鼓勵和支持。
蒙醫藥企業作為一類特殊的醫療機構,適當放寬其行政許可準入制度,從另一個側面扶持蒙醫藥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必須對該類企業的違法行為加大懲治力度,確保蒙醫藥事業的發展有一個健康環境。
蒙醫醫務工作者是蒙醫藥學的載體和傳承人,應當建立相應的有針對性的監管制度。如針對蒙醫藥從業人員建立專屬的執業資格制度,按地域分層次管理,充分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制定專門的蒙醫藥人才培養計劃等等。
1.培養蒙醫藥人才
培養蒙醫藥人才要注重教育和傳承相結合,內蒙古地區應鼓勵相關高等院校設置更多的蒙醫藥傳統理論研讀的課程,與當地蒙醫醫院建立長期的戰略伙伴合作關系,以臨床實習基地為依托,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學習。同時各相關高等院校應根據醫療改革的需求設置蒙醫藥專業招生人數、設置學校開設的課程,力求形成學校的教學與醫療改革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使培養出來的蒙醫藥專業學生滿足社會需求[4]。
2.制定蒙醫行醫資格認證要求
蒙醫行醫資格認證需要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但許多人有經驗的傳統行醫者缺乏西醫知識而拿不到行醫資格。內蒙古自治區應根據蒙醫藥的特點,在《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規、條例的基本精神指導下,為民族醫藥人才“量身定做”從業資格認證要求,從而方便蒙醫藥人員,特別是現有的老民族醫生行醫。
3.完善蒙醫醫療機構內部監管機制
加強對蒙醫藥事業的監管,促進其良性發展,一個完整的蒙醫醫院管理體制是首要任務,一切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都由這一管理機構承載和負責。目前,全區蒙醫藥工作統一交由衛生廳蒙中醫藥局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因多頭管理造成的工作不協調、不統一的現象。在此基礎上配合完善蒙醫醫院內部規范,建立專門的蒙醫醫院內部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
(三)保護蒙醫藥資源
在蒙醫藥資源的保護方面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雖然內蒙古自治區根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也制定了適合本區情況的相關制度法規,但落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區內蒙醫藥資源普查的基礎之上,掌握具體情況,為蒙醫藥資源的開發保護和監管指明方向,對稀缺蒙藥資源加大人工栽培投入,提高人工栽培技術,大力發展蒙藥資源種植基地建設;同時對蒙醫藥的開發研制及檢驗予以規范管理[5]。
完善蒙醫藥事業的監管,有利于創造良好醫療環境、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蒙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
[1]趙文華.蒙醫發展現狀概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09(總第146期).
[2]劉文登.政府在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1.
[3]蘇根元.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事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對策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9,12(12).
[4]王秀蘭.蒙醫藥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展望[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5,1(3).
[5]特色蒙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現狀及發展戰略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5,03,40(5).
*包頭醫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青苗計劃“當代蒙醫醫政發展研究”(立項編號:BYJJ-QM 201675)。
R29;D630
A
2095-4379-(2017)32-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