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縈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陜西 西安 710061
淺析無效合同法律問題
文丹縈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陜西 西安 71006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對于權利意識越來越強,在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接觸到合同,但我國合同法相關理論制度以及司法解釋中對于無效合同的制度尚存有一定問題,對于無效合同的法律規定偏于原則性,在司法實踐中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逐漸暴露出了在制度設計層面的瑕疵。本文將針對無效合同在實踐當中關于時效的適用等無效合同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于無效合同制度的完善建議,以期可以更好的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發展,積極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無效合同;訴訟時效;完善建議
合同的效力一種價值判斷,是法律對私法權利行為進行干預,是國家意志對于私法自治的一種限制。在合同法理論中最為核心的原則之一是合同自由原則,但其所強調的是一種有限制的自由。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階段,要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秩序,需要對無效合同制度做出較為全面的把握,不然就會造成濫用無效合同制度的局面,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由此對于無效合同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緊迫并且重要的意義。
(一)無效合同概念
無效合同是指由于合同嚴重缺乏使合同有效的要件,按照我國法律的直接規定賦予的法律效果,不按當事人的合意內容產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在我國法學界,對于無效合同是否是合同有著較為一致的看法,合同無效并不必然代表著合同不成立。合同無效是指合同已經成立,但是欠缺合同有效的成立要件,合同不成立是指合同欠缺合同成立的構成要件。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對于某些違反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利益等的合同以及用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和違反強制性法律法規的合同是無效合同。
(二)無效合同分類
根據合同的主張對象不同,無效合同可以分為絕對無效合同和相對無效合同。絕對無效合同是指合同自始當然絕對的無效,任何人均可以主張,主要體現在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五種情形中。相對無效合同是指針對某個特定的對象才不發生效力,例如不能對善意第三人進行主張合同生效,我國對相對無效合同的體現主要在《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中對于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以及效力待定合同的規定。
根據合同無效所涉及的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全部無效合同和部分無效合同。如果合同無效的原因涉及合同的全部則為全部無效合同,如果合同無效的原因僅僅涉及合同的部分內容則為部分無效合同。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我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對于合同部分無效以及自始無效的規定。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意志應當對于私法自治領域干涉的越少越好,因此部分無效合同可以更加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以及更好的實現實踐效率。
根據無效合同是否具有溯及力可以分為自始無效的合同和嗣后無效的合同。自始無效的合同是指合同在成立的時候就由于存在無效的原因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嗣后無效合同是指合同在成立的時候并不違反當時的法律規定,符合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但是由于后來國家頒布了新的法律或者對現有的法律做出了修改,使得原有合同違法強制性規定等而被認定為無效的合同。對于嗣后無效的合同是否要溯及既往應當根據合同實際履行情況以及返還給付的困難程度進行綜合判定,做出慎重考慮。
在我國對于無效合同的法律規定中,并沒有明確規定無效合同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目前在我國學術界也存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其中第一種觀點認為,對于無效合同的確認不應當受到訴訟時效問題的限制,相關當事人可以在任何時候,針對所涉及到的違法合同向法院或者是仲裁機構請求確認合同無效。首先,因為確認合同無效是一種對于合同性質的否定性評價,只要合同所違反的國家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序良俗等沒有發生變化,合同的這種違法狀態就會持續不斷,并不會僅僅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改變或者消逝,所以對于合同無效的確認就不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其次,由于合同沒有被法院確認為無效,在實踐當中合同雙方當事人往往按照合同約定繼續履行合同,所以,即便事隔多年,為了保障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也不應當適用訴訟時效。最后,如果認為對無效合同的確認適用訴訟時效,那么在訴訟時效期間經過之后,無效的合同將會變為有效的合同,違法的合同將會變成合法的合同,違法的利益也將會變為合法的利益,這明顯不符合我國立法的目的和宗旨,不利于維護法律秩序。除此之外,第二種觀點認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無效合同應當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從價值選擇的角度看,不能為了追求絕對的公平而放棄效率的存在意義,片面的過于追求絕對的公平并不一定會實現最大化的公平,僅僅是滿足了部分人的公平。并且法律不保護“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適用訴訟時效可以督促權利人積極行使權利,減少資源的浪費,更好的配置司法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財富作用。筆者更支持上述第二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的確認需要適用訴訟時效。
由此,對于無效合同確認適用訴訟時效中,關于返還財產和損害賠償請求等所涉及的適用范圍問題也存在著適用說、不適用說和折衷說的爭議。折衷說克服了另外兩種觀點的以偏概全和一概而論的瑕疵,認為針對實際中發生的具體情況應當區別對待,更加科學合理。
無效合同制度在實踐中對于當事人權利的保障,對交易的安全以及交易秩序的穩定性的維護,對于我國經濟制度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無效合同制度中存有的理論問題進行分析對于理論合同在實踐中的應用具有特別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利益界定不明確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中提及了損害國家利益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但對于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界定在理論界存有不同的觀點。國家利益通常來講更加側重于國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涉及的是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包括國家政治安全穩定、國家主權利益、國家財產所有權利益等。在認定合同無效時,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一樣均屬于一種抽象的概念,社會公共利益包含了政治基礎、道德準則以及社會秩序等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范規則。由于在我國《合同法》中并沒有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界限做出明確的規定,而是十分籠統的將其作為合同無效的條件之一進行規定,在司法實踐中賦予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很可能被任意的無限放大或者縮小。
(二)權利主張主體不明確
合同是為了保護當事人雙方的利益而設立的契約,合同當事人對于合同的效力問題當然具有權利進行主張,但對于無效合同,由于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是否應當賦予任何人均有主張合同無效的權利,我國法律并沒有對此明確規定,理論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僅僅對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主體行為能力、標的等事項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合同屬于私法自治的范疇,國家對于無效合同的認定是為了保證社會活動的正常秩序而對私法領域的干預行為。如果主張無效合同的權利被濫用,那么在社會中就會發生利用無效合同制度來惡意謀取個人私利的情況,將會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
(三)認定標準存有缺陷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幾種情形之間的邏輯較為混亂,第五項的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與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的規定屬于并列關系,但實際第五項規定的內容包含了前述幾項內容,因此對于這些規定應當進行重新設計和定義,明確彼此之間的界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法制規范的不斷完善,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憲法賦予給公民的私法自治、契約自由的意思表示權利,行政權力對此不應過多干涉而認定合同無效,筆者通過分析認為,我國合同無效的制度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完善。
(一)明確無效合同判定標準
對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的無效合同認定條件進行修訂,對于危害國家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進行明確細化,對司法和執法工作者進行業務指導培訓。對于侵害特定第三人的利益和侵害不特定第三人的利益應當予以區分,在用無效合同制度進行規制的同時要考慮侵權責任法中的規定,不宜用無效合同對其進行全部的概括。同時對第五十二條中列舉的合同無效條件進行重新梳理合并,明確列舉事項彼此之間的界限,劃清存在交叉的部分。無論合同的產生形式如何,只要違反了國家相關的強制性法律法規,應當認定為無效。
(二)明確合同無效主張權利人范圍
關于合同無效的主張權利人范圍,筆者認為,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相關規定,包含合同當事人、與合同內容由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和與合同內容、執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按照關于民事糾紛的不告不理原則,法院和仲裁機構都不宜作為主張合同無效的權利人,從而可以避免對于合同自由原則和私法自治的過度干預,避免對于權利的濫用,進而最大程度的保護社會公共利益。除此之外,在對無效合同進行確認時,要對合同雙方當事人以及利害關系人進行深入了解,知曉各方的真實意圖,避免一方因為自身私利利用權利損害其他人利益。
(三)梳理完善已有法律規范
我國關于無效合同的認定,不僅僅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還有眾多的司法解釋,這些司法解釋數量繁多,類型各異,并且跨越時間較長,導致對于同一類型問題可能存在不完全一致的規定,導致在實踐中產生了法律適用上的矛盾性。因此對于現有法律規范的梳理可以差缺補漏,剔除不必要的規定,補充新的重要規定。同時還可以建立關于無效合同的指導性案例制度,由于法官在實踐中的自身業務水平不同,對于法律規定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建立無效合同指導性案例制度可以引導基層法官可以正確的理解和適用相關法律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司法的確定性和統一性。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無效合同制度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合同法為了保護合同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在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私法自治基礎上,國家公權力對其進行適當的干預。隨著實踐中合同關系越來越復雜,交易活動越來越頻繁,合同經常被認定為無效會嚴重影響交易市場的穩定,因此對合同無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細化無效合同認定的標準,明確主張權利人的范圍,梳理現有的法律法規或者建立無效合同指導性案例制度,對于我國無效合同制度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動作用,也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合同的宗旨,維護交易的公平和秩序。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依法治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李玥.我國無效合同的規定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6(05):118-120.
[2]白子軒.論我國無效合同制度的完善[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02):46-48.
[3]王利明.論無效合同的判斷標準[J].法律適用,2012(07):2-8.
[4]張凡,魯寧.對我國無效合同制度的思考[J].社會科學研究,2011(04):73-77.
[5]陳曉影.關于無效合同若干問題的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09):158+160.
[6]楊少南.論無效合同與訴訟時效的適用[J].現代法學,2005(02):92-96.
D923.6
A
2095-4379-(2017)32-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