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芬 朱 松
1.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2.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關于基層檢察機關案件評查的思考
——以華容區院案件評查實踐為視角
徐裕芬1朱 松2
1.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2.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案件評查是檢察機關履行內部監督職能的重要手段,是保證辦案質量、提高執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在司法責任制深入推進的進程中,如何加強對檢察權運行的監督制約,以實現現代司法公正與效率的價值目標,案件評查無疑是必選項之一。
案件評查;特點;問題;路徑
基層檢察機關如何開展案件評查,落實司法責任制中的監督制約機制,筆者以華容區院開展的案件評查實踐為視角,就案件評查主體、評查范圍、評查標準、評查結果等方面提出初步看法。
華容區院對2017年1月-3月已辦結反貪、反瀆、批捕、公訴、民行、刑事申訴等案件105件進行全案評查,評出優秀案件3件,合格案件102件,優秀法律文書4份,優秀訊問筆錄5份,案件評查取得一定成效。
案件評查中,共查出問題273處,主要問題:一是工作文書制作不規范。存在排版不統一、字體行距不一致、入卷審查報告隨意做標記等問題。二是法律文書使用不規范。存在提訊證未填寫提訊時間只簽名、送達回證無送達人簽名、無簽發人簽名等問題。三是辦案程序不規范。存在執行回執送達時間滯后、退查案件不按規定時限重報等問題。四是卷宗裝訂不規范。存在卷宗裝訂順序錯誤、封面填寫不完整、卷宗目錄制作不規范、卷宗頁碼編制不規范等問題。五是筆錄制作不規范。存在筆錄沒有全面使用電子化制作、犯罪嫌疑人未在訊問筆錄中捺手印或捺手印不到位等問題。主要原因是:規范執法意識淡漠、執法主體責任心不強、執法能力有待提升、獎懲機制落實不到位。該院通過制作《案件質量評查報告》和問題清單通報,全部反饋給業務部門和承辦人,督促整改,并與業績考核掛鉤,著力推進執法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增強業務部門和承辦人的質量意識、規范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了執法規范化水平,為案件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評查主體規格高。該院黨組高度重視案件評查工作,啟動之初,組建案件評查工作專班,配齊配強專門評查隊伍,黨組書記、檢察長擔任評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檢察長擔任副組長,員額檢察官全員參與案件評查,檢察長、副檢察長根據工作時間按評查案件的5%-8%適時參與案件評查。
二是評查案件范圍廣。為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一案一評查”要求,該院將檢察機關所辦理的案件類別全部納入評查范圍,做到不遺漏一件案件,全面發揮案件評查“過濾器”作用,實現件件案件無差錯無瑕疵。
三是評查案件標準細。按照案件類別,分別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制定評查標準,按分值設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評查中,將案件辦理程序、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處理效果作為核查重點,逐個案卷深查細核,找準問題。
四是評查案件機制新。該院制定《華容區人民檢察院案件質量評查實施細則》,建立“一季一評查”機制,要求每季度的前三天送交整理好的案卷材料給案件管理部門,案件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案件評查工作;改變傳統以條線為單位的評查方式為交叉評查方式,明確本業務的分管副檢察長和承辦人不能評查本部門案件;同時,邀請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檢風檢紀監督員等參與案件評查工作,強化內外部監督制約職能,凸顯案件評查效能。
五是案件評查反饋實。該院建立案件評查反饋機制,案件評查后,評查組及時制作《案件質量評查報告》和問題清單通報,通過檢察委員會會議、業務部門負責人和業務骨干座談會等形式,反饋評查結果,評析問題案件原因,研究解決措施,由案件管理部門督促業務部門和承辦人整改并反饋整改情況。對評查出的優秀案件、優秀文書、優秀筆錄、優秀辦案人員及時給予獎勵,對不合格案件、屢教不改的承辦人進行通報處理。同時,將評查結果納入個人執法檔案,作為員額檢察官年終考核、晉級、晉職的重要依據,確保評查實效。
華容區院案件評查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和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評查認識不統一。部分檢察官對案件評查的作用表示質疑,對案件評查的必要性不能得到普遍認同,案件評查被有些檢察官看作是走形式,評查中遭遇重重障礙。同時,基層檢察機關面臨案多人少的現狀,檢察官辦案難免出現程序性或實體性瑕疵,案件評查中,這些問題必然暴露出來,部分檢察官對此存在抵觸情緒。另外,鑒于單位內部評查,存在有的評查人員不敢監督不善監督不愿監督,怕得罪人,對案件評查抱著走過場心態來對待,影響評查的實際效果。
二是評查隊伍素質不匹配。案件評查對評查人員的業務素養、責任意識要求高,盡管該院評查專班成員都是員額檢察官,但有的評查人員業務素養欠缺、有的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案件評查的要素把握不準,不能有針對性地找準問題和癥結,評查結論缺乏公信力和權威性。
三是評查重點不突出。案件評查范圍確定為所有案件類別,有利有弊,有利于涵蓋全部案件,實現“一案一評查”;弊端主要體現在評查時間有限,評查案件較多,每件案件分配的時間必然減少,對不捕不訴、涉檢控告申訴案件、社會有影響案件、群眾反映強烈案件等重點案件的評查精力投入就會減少,發現問題的概率相對降低,評查效果相應降低。
四是評查形式滯后。目前,該院采取的評查形式仍是傳統的評查紙質卷宗,屬于事后評查,沒有實現實時動態評查,與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的作用脫節,不能及時反映和糾正承辦人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沒有真正發揮案件評查的監督作用。
五是評查標準不規范。案件評查標準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但如何量化卻是個難題。既不宜太細,又不能不細,要使評查尺度預先取得公知公信的認可,才能有效保障案件質量。這就需要制定明確、具體的案件質量評查標準,將可能出現的各種差錯進行相對細致的規定,用于指導評查工作。實踐中,評查的標準籠統,主觀隨意性大,容易發生分歧,無法量化評價,評查結論不一定服人。同時,評查成員沒有進行統一培訓,評查時意見不一,對拿不準的問題,沒有權威意見,最后拿不準的問題被定性為“沒有問題”,評查效果打折扣。
六是評查結果不理想。案件評查重程序性評查輕實體性評查,過于注重對形式材料等面上的評查,過多地集中于對送達回證、權利義務告知、取保候審、辦案風險評估表等文書是否齊備、完善。這些文書一般都可以事后補充,通過評查很難發現問題,不能真實反映承辦人的辦案質量。對訊問筆錄制作、案件審查報告、起訴書等實質性的材料,往往沒有給予充分重視,使評查工作流于形式,評查結果不理想。
一是轉變執法觀念,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案件評查是加強案件管理、強化內部監督的有效途徑,是保證案件質量、提高執法公信力的有力措施,其任務是保證及時、公正地審查每一起案件,杜絕冤、假、錯案發生,實現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通過對案件的監督檢查,主動發現辦案活動中存在的差錯,發揮監督功能,防止差錯案件的出現,引導檢察人員主動自覺正確辦案。因此,有必要從思想觀念上提高廣大檢察人員對評查工作的正確認識。
二是建立評查團隊,解決能力不足問題。案件評查團隊應是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精通、責任感強、威望較高的專業化隊伍。應當在設立案件質量評查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專業的案件評查團隊負責案件評查。評查團隊成員由有豐富辦案經驗的檢委會委員和業務能手組成,不僅能發揮他們的業務優勢和核心作用,又能發揮檢委會宏觀指導和內部監督制約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責的司法責任體系,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司法辦案行為,確保檢察官依法正確行使權力。由他們專門負責案件的評查,才有權威,才令人信服。同時,要定期舉行培訓班、研討會等,為評查人員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確保他們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及法學前沿動態,提高其專業素養。
三是明確評查范圍,解決重點不突出問題。案件評查要按常規評查、專項評查、重點評查三種方式分別確定評查范圍,明確一般性案件按“一案一評查”方式作常規評查案件;明確當前司法實踐中存在突出問題的案件、上訪案件、上級指定案件等作專項評查案件;明確職務犯罪撤銷、不批捕、不起訴、撤回起訴、無罪判決、上級督辦、社會關注度高、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等類型的案件作重點評查案件。
四是設置評查標準,解決評查依據不規范問題。評查標準具有導向性作用。首先,評查重心應當放在與辦案質量緊密關聯的內容上,要制定明確、規范、細致的涵蓋案件評查各個環節的具體量化標準,加大對訊問筆錄、案件審查報告、起訴書制作的考評權重,弱化與辦案質量聯系并不緊密的文書的考評權重,使評查工作有章可循。其次,案件評查應從認定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是否排除了非法證據,案件定性是否準確,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辦案程序是否規范高效,文書制作是否規范,說理是否充分,涉案款物處理是否規范及時、風險評估預警是否準確,處置化解是否妥當,卷宗裝訂是否規范等幾方面,并綜合執法辦案效果進行評定,評定結果分為優秀案件、合格案件、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四個等次。具體各類案件的評查質量標準可參照省院制定的基層院評估標準執行。
五是豐富評查方式,解決監督不到位問題。一方面,充分發揮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作用,改進評查辦法,由事后檢查轉變為案件同步跟蹤監督,設置專人每日網上巡查,實現實時動態監督;同時,將紙質卷宗與電子卷宗同步評查,避免“兩張皮”現象,強化對案件質量動態化、精細化、全方位管理。另一方面,引入外部監督機制。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法學專家、律師等社會各界代表參與評查,提高案件質量評查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六是強化結果運用,解決評查效果不理想問題。注重評查結果的執行落實,確保監督工作取得實效。首先,建立面對面反饋制度,即對案件全面質量評查后,案件評查團隊負責人召集承辦人、分管領導座談會,就評查發現的問題與案件承辦人進行面對面的點評和反饋,并就辦案中存在的瑕疵,要求各案件承辦人現場接受質詢,找出癥結所在,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并督促改正和完善,從而引起辦案部門和辦案人員對案件質量評查的重視,促進案件質量提升和司法辦案規范化。其次,對評查出的問題以案管辦通報的形式及時發布。辦案部門根據通報的問題清單,逐案建立整改臺賬,逐條認真整改,并在半個月內將整改落實情況形成報告報送案件評查專班,評查員再次審查是否已全部整改到位,審查無誤后才準許歸檔。評查專班再將全部整改落實情況報告案管辦。對經通報后上述問題仍重復出現的,案管辦將問題移交紀檢監察,由紀檢監察對案件承辦人進行誡勉談話并問責。其三,將評查結果與考核掛鉤,將評查結果納入檢察官業績檔案。堅持權責相當,公平合理地確定檢察官在其職權范圍內應當承擔的司法責任。
[1]孫琳.檢察機關案件評查制度的法理基礎和現實依據[EB/OL].北大法學網,2012.
D926.3
A
2095-4379-(2017)32-0138-02
徐裕芬,女,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朱松,男,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