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馳
吉林省敦化市實驗中學,吉林 敦化 133700
試論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及其法律保護
張若馳
吉林省敦化市實驗中學,吉林 敦化 133700
現如今,人們物質生活日益富足,對于自身合法權益給予了高度重視。其中隱私權是一項重要的人格權,但現行法律制度中,并未給予明確的規定,特別是未成年人的隱私權極易被侵犯,無法得到法律有效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重視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也是尊重未成年人的具體表現。文章立足于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必要性,針對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現狀提出法律保護措施。
未成年人;隱私權;法律保護
依法治國理念下,人們對于私人空間的保護意識不斷提升,隱私權也得到了廣泛關注。但對于特定主體隱私權的研究,特別是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研究較為匱乏。而相比較國外發達國家卻不同,其法制更加完善,對于未成年人權益設置了完善、專門立法,將未成年人視為一個獨立的法律主體,使其各方面合法權益都能夠得到法律應有的保護。
與一般主體不同,未成年人隱私權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如其主體是未滿18周歲的公民,客體較為單純,如私人日記、對某人的情感等。由于未成年人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逆反心理較為突出,常常想擺脫家人與學校的約束和限制,但由于其知識經驗、社會閱歷較為匱乏,對于事情的處理能力相對薄弱。日常生活中,即便是隱私權受到了侵犯,無法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1]?;谖闯赡耆巳后w特殊性,加強對其隱私權的保護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法律保護,能夠給予未成年人足夠的尊重,保護其自尊心,從而更好地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一)保護現狀
現階段,我國現行法律中,尚未將隱私權設置為一種獨立人格權,在司法實踐中主要依附在名譽權上,當受到侵犯時,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從整體上來看,對于未成年人隱私權的法律規定分散在《憲法》、《民法通則》等法律中,沒有形成系統性、協調性,過于寬泛,不具備可行性。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日記、信件被家長、教師拆開看的事件普遍存在,對未成年人內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影響了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隱私權得不到保護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未成年人產生輕生念想,或者離家出走結交不良人群,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法律保護對策
隱私權作為人格權的一部分,能夠保護人的自由,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特別是對未成年人來說,為了確保其能夠健康成長,加強對他們的隱私權保護非常必要。
1.完善法律體系
完善的法律體系,構建和諧的法律環境,才能夠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如將隱私權明確在《憲法》與《民法通則》中。其中憲法要明確隱私權是在憲法保護下的基本人權,賦予該項權利強大的法律效力。對于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將其歸于名譽權,不利于對當事人的保護。故在《民法通則》中要明確各個人格權。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應根據其特點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調整《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隱私權的部分,使其更具可行性。如針對日記、書信及抽屜等敏感隱私,監護人要禁止干涉等,或者增加網絡隱私權規定,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為未成年人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
2.采取司法方式
司法作為實現法律公正的重要保障,要發揮其優勢。相較于其他主體,未成年人處于弱勢地位,需要司法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保護,不能夠因其年幼,或者侵犯主體是家長與教師而忽視對其保護。在立法尚未完善前,可以通過明確司法解釋方式,幫助未成年人敢于上訴,如若是他人侵犯隱私權,可以在家長、監護人的輔助下進行訴訟。通過這一方式,能夠有效彌補立法不完善的缺陷和不足,使得未成年人隱私權得到進一步保障。
3.設置保護組織
考慮到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為了對其實施更好地保護,可以建立保護組織,向未成年人宣傳法律,提供法律代理服務等。當前,我國上海、北京等地區已經成立了保護委員會,主要面向未成年人[2]。該組織還需要加強對家長、教師的引導,使得他們能夠明確親權、監護權及隱私權之間的差別,要給予未成年人足夠的尊重,通過溝通和交流,了解未成年人,不要主動侵害未成年人的隱私權,為未成年人提供自由的成長空間。
4.增強未成年人隱私觀念
一方面,父母要對未成年人進行引導,增強法律意識,在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及時表達出來,并通過正確途徑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學校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觀念培養,采取合理的方式,對未成年人予以引導,并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此外,還需要通過社區的宣傳,增強主體自身隱私保護觀念。
綜上所述,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是法制社會建設的必然趨勢,且社會發展希望寄托在未成年人身上。因此我國要加大立法力度,完善隱私權保護法律體系,加強司法保護,并盡快設置相應的保護組織,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與服務,從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1]李延舜.刑事訴訟中未成年人隱私權保護的制度設計[J].中國青年研究,2016(04):34-39.
[2]張雪.未成年人隱私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12):283-284.
D913
A
2095-4379-(2017)32-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