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
察藝術以觀人,看美術評水平。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學生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素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并被作為評判個人素養的標準之一。基于此,本文從美術核心素養教育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實踐。
書本難盡天下事,春秋一度須臾間。美術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學生也只能在課堂上“淺嘗輒止”,難以對某種美術作品或者某種感興趣的藝術形式進行相對深入的了解和學習,更別說增加自身的美術常識和底蘊了。有鑒于此,在分析美術核心素養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筆者利用網絡媒體展開教學活動,在延長學生美術視角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圖像識讀素養和審美觀念素養。
中國美術博大精深,但教材內容對中國畫的介紹寥寥無幾。為此,在教學時,筆者利用網絡信息媒體,帶領學生系統地學習了中國畫的各種類別,從色彩、線條、工筆、寫意等角度欣賞和分析了大量的中國傳統美術作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美術魅力,體會中國美學價值,逐漸培養他們的圖像識讀素養和審美素養。
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門檻,這就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以滿足社會的需求,除了專業素養外,美術素養對學生來說也至關重要,通過一個人的審美,可以看出他的個人素質和水平,這對其就業和工作交際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筆者根據生活與美術的關系,通過生活化教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無論是在當下的學習中,還是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學生都會碰到很多與美術知識相關的事物,因此筆者從此入手,展開美術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電腦美術》時,筆者從學生熟悉的照相入手,通過拿出手機進行拍照,跟他們找到共同話題,在其興趣正濃時,順勢提出Photoshop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圖片與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講述Photoshop在社會中的應用和作用。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審美水平,培養審美素養。
美術教學離不開動手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看和會進行簡單的評價,還要使其具有一定的繪畫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色彩選擇、搭配的能力。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美術教學不是培養藝術家,之所以要動手實踐,是為了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體會一件優秀美術作品的來之不易,并在學生感受美術魅力的同時,引導其正確看待生活,樹立理性的成功觀念。
例如,在學習《圖案設計》與《圖案造型》時,除了學習必要的教材內容以外,根據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筆者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所學知識,設計一組能代表學生精神的圖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積極參與,熱烈地討論,在課下收集各方面的資料,深入學習與圖案相關的美術知識,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這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還有助于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素養。
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美術分為各種流派,有印象派,也有古典派,還有現代主義流派……每件美術作品的背后都蘊含了一種思想,體現了某種文化,彰顯了某種精神。文化理解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應增加拓展教學活動,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和學習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增加他們的文化理解,使其品味作品背后的故事,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內涵,提升其美術素養。
例如,在學習中國畫時,除了帶領學生學習國畫種類,欣賞各種作品以外,筆者還做了兩項教學活動:一是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國畫的藝術文化和內涵,認識如黃派、徐派、南北宗等各種國畫流派以及代表特色;二是對中國畫與西方畫的代表作品和文化風格進行對比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學生對兩種不同美術文化的認知。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長學生的見識,還有利于增加其文化底蘊,培養他們理解文化的美術核心素養,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其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要認識到美術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在分析具體教學內容特點和要求的基礎上,教師根據美術核心素養的內容與目標,采取恰當的方法,展開相關教學活動,在提升教學質量、推動美術教學進步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