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生 江西省教育學會陶藝教育專業委員會
進入“十三五”規劃以來,陶藝教育作為一門全新的藝術教育課程,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動手能力的有效的教育內容,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全國大中專、中小學、幼兒園中被廣泛開展。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廣泛學習、深入研究乃至大力發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情趣高尚的教育,已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而在擁有兩千多年的制瓷歷史的景德鎮,豐富的陶瓷資源,絢麗的陶瓷藝術、陶瓷文化和技藝的深厚積淀,不僅為景德鎮奠定了舉世公認的瓷都地位,同時也為瓷都的陶藝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和全面發展的肥沃土壤。
陶藝是對“陶瓷藝術”的簡稱,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已有一萬多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它蘊含著深厚宏博的中華文化精神。而陶藝教育卻是一個嶄新的話題,它進入學校只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在美、英、日本等國家,陶藝教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在我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小學陶藝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重視,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學課程標準中已將陶藝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內容。實踐證明,陶藝教育的價值很高,在藝術教育中,陶藝教育更能開發人的大腦,能創造一種輕松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它不僅使學生找到了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天地,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深受學生的喜愛。陶藝教育內涵豐富,涉及文化、藝術、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非智力因素、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以及對推進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有特殊作用的課題之一,適應了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陶藝制作的諸種特點決定了陶藝課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當學生在用泥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能促進左右腦的細胞活動,對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有著很好的作用。動手和動腦一樣重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更容易體會學習的樂趣。例如,在進行拉坯、雕塑等學習時,重點不在于學生能做出多高水平的作品,關鍵是使學生在文化、知識、技能上得到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闡述童真的最好途徑,也是他們幼小心靈上的一片最純的凈土,人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于一些調皮、好動的學生,當你用善待的目光、激勵的話語,引導他們進入陶藝這個廣闊的天地時,竟能得到意外的收獲!他們懶散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孩子愛玩泥的天性,加上自由的創作空間,真切的操作享受,實實在在的成就體驗,使他們成了勇于實踐、樂于創新的人。我們不能小看一塊簡簡單單的泥巴,正是它給了學生自信和勇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他們開辟出了一方新天地。
要制作一件構思獨特、充滿藝術個性的陶藝佳作,必須是慧心和巧手的完美結合。因此,把創新教育合理有效地滲透到陶藝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實現“學創結合”的功能和目的,充分體現陶藝教育的多元價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可以借助景德鎮師資雄厚的優勢,聘請陶藝專家開設陶藝知識、技法講座,使學生了解陶藝作品的設計理念,學習陶藝作品的制作技能。這如同交給了學生創造所需的工具,為其更好地進行創新作好了鋪墊。陶藝屬于藝術的范疇,而沒有新意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時,在制作過程中不斷地創新。在構思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盡可能求新、求異、求變,既不重復自己,也不抄襲他人,努力使自己的作品獨一無二。剛開始,可能大多數學生會無所適從,發現自己的創造力和形象思維非常貧乏,這時教師應鼓勵他們放開手腳,隨心所欲地去發現,并強調與眾不同并非十全十美。搓捏、拉坯、盤筑、彩繪,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眼睛看,腦子轉,心里想,手上做,學生的觀察能力逐漸敏銳,同時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創造能力得到發揮,鑒賞能力得到提高。
時代的發展給現代陶藝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陶藝專業與陶藝課的開設在普及和基礎培養方面為現代陶藝教育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而且陶藝教學資源的開發極大地豐富了藝術教育的內容,為學校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陶藝知識和技能,而且培養了創新精神,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心理素質,為其將來成為“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必備的素質基礎,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