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國 李士金 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
學術批評包括對先進文化的傳播。例如,“錢偉長教授的素質教育觀[1]”便值得贊揚,其指出袁編文學史的問題是愛人以德。袁編認為“《東皇太一》為至尊之天神”,說法不確。朱子在《楚辭集注》中引《漢書》云:“天神貴者為太一。”所以,朱子注釋云:“太一,神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袁編認為“《九歌》以描寫愛情為主”,完全沒有理解《九歌》的思想實質。屈原的《九歌》絕不是“以描寫愛情為主”的,《九歌》的比興之義乃是學界常識。袁編認為,《東皇太一》寫得“莊嚴富麗”,所以“與愛情無涉,顯示了主神和陪祭諸神的區別”。若真如袁編所云,這是“主神和陪祭諸神的區別”,那么《九歌》其他各篇豈非寫的都是“愛情”或至少與“愛情有涉”?袁編的這一觀點存在矛盾,“雖也有流連哀婉之辭,但較多的是對神跡的頌揚”,這一觀點也存在邏輯錯誤。袁編認為,“《九歌》中最多、最動人的還是對人神情感的摹寫”。殊不知,《九歌》所描寫的多是神與神、人與神的情感,而且比興之義重在“寄吾區區忠君愛國之意”也。袁編所敘述的《九歌》“愛情”描寫許多是不實之詞。對于《湘君》,朱子注釋得十分準確,“望湘君而未來,故吹簫以思之也”;“此篇本以求神而不答,比事君之不偶”;“湘君既不可見,而愛慕之心終不能忘”。對于《湘夫人》,朱子注釋云:“思之之切,至于荒忽而起望,則又但見流水之潺湲而已。”“言舜使九嶷山神繽然來迎二妃,而眾神從之如云也。將筑室依湘夫人以為鄰,而舜復迎之以去,則又不得見之。”“此篇首末大旨與前篇同。”其中,寫的是“求神不答”,二神“不可見”“不得見”[2],而袁編認為“描寫的都是迎接湘水神的降臨,以及巫與神雙方復雜的情感狀態”[3]。“無論是巫還是神,他們都懷有十分真摯的愛情”,這一論述略有混亂。郝桂敏則認為袁編給出的《秦風蒹葭》例證不適當。郝桂敏認為,《蒹葭》詩只是運用了“興”和“賦”,并沒有運用“比”的手法。教材中所云“賦、比、興手法運用得最為圓熟的作品”,而以《蒹葭》為例進行說明,顯然是不夠妥當的[4]。
入學方四月,已然臨歲末。來不及,等不得,一聲嘆息: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怎忍回唱,舊年心情,都依稀還似夢境。客途輾轉,又譜新曲停。走來,李夫子,師名“士金”。芳駕諸君,滿坐側目皆驚!古代文學,何人識?切己,言性情;真趣所在,法理之實,存乎志氣。那日少年狷介狂,猶憶初文紙上:笑看八纮一宇,獨對天地蒼茫。博客望,大地兮!誰主沉浮?當有仁愛赤子心,施得因材教育行。腳踏實地,以期強健國力。再莫讓,形式空誤子弟身……有師如此,幸甚至哉!(淮師“古代文學”記——1308班楊修國)
陳晨啊,朝霞滿天的時候,你不是一個很勇敢的人么?徐生雙,你是時代的產物,不動聲色,卻變化無常。湯夢竹,湯夢竹,Everthing is shining in the sun!薄亞群,要在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就必須始終追求,生活在藍天白云的夢中。黃曉冬,人生路上,除了死亡,都可以繼續努力。張玉蘭,努力吧!努力總是會獲得相對的成功。余娟,你要奮斗!李秋月,李秋月,秋風清,秋月朗,多少人沉醉在秋色田園之中啊!蔡華,蔡華,愛我中華!劉玲玲,玲玲,玲玲,不是劉伶。蔣逸飛,俱懷逸興壯思飛。唐慧敏,慧敏,唐代慧敏。杜甫有仁而缺乏慧敏,惜哉!惜哉!陳曉燕,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母月,母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孫欣,孫欣,悟空、悟能、悟凈。包玉潔,冰清玉潔,美玉無瑕,閬苑仙葩。朱夢濤,夢中濤聲依舊,人生幾何,對酒當歌。徐霞,徐霞客,熱愛祖國的偉大的旅行家,毫無功名利祿思想的人啊,我愛你。韓雪,韓雪,獨釣寒江雪。潘冉,潘巧云,潘金蓮的時代已經過去,你必將開辟一片正氣浩然的新天地。翟小勉,無則加勉。可惜啊,翟讓,遇到了李密。賈會新,正如賈寶玉,本是一個溫暖的人,后來卻出家。而你,必然為世界帶來更多溫暖。鄭筱,鄭筱,紅樓夢醒的時候,現代的林黛玉已經香消玉殞矣!張瑜,張瑜啊,我童年時代的明星,在蔚藍的天空里。楊宇鑫,宇宙浩茫,吾心即宇宙。沈星,一顆明亮的星星,堅守內心。劉紅丹,你讓我想起了劉志丹,他若是看到今天的社會,他會自我檢討么?趙媛媛,趙媛媛,應用英語多實踐。胡慧,胡慧,沒什么好寫的,情緒化的人啊,意識流。陳菲菲,坦蕩直爽,豁達嚴謹,陽光向上。周斯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張琪,我超越生命的安琪兒,極致的現實,極致的理想。張俊雅,誠意正心,妙哉!妙哉!王一力,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妙人可愛。楊晶晶,楊晶晶,如何與貴人相處,接受貴妃的教訓吧!張雯,好一個能力決定未來,然而也要看什么樣的能力。謝文婷,平心靜氣的女孩,天天充實自己,必然有令人向往的氣質。周海珍,人之初,性本善。孝順父母,為仁之本也。張青,張青,超越了《水滸傳》中的張青,不盲從上梁山也。祖菲菲,祖菲菲,珍惜現在,充實快樂。好工整的書法,字如其人兮,未來可見也。紀艷紅,艷麗必須經過風雨的磨煉,才能經久不衰。顏磊,自信成功的帥哥!肖曉銀,活在當下的靚女,一路向前。夏茜,貴在勤奮,橫掃一切拜金主義的人。聞晶,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羅欽,學會學習,向你致敬!潘青云,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黃睿卿,厚積薄發兮,來日方長。王露,暢游兮古代文學。陳雅文,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管邦丹兮周星含,夢想多大兮舞臺多大。陳林玉,小雨點匯成大暴雨,我勸君涓涓細流兮長流不息。張敏心細兮,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閆辭聰明兮理解課堂,積累知識兮變化氣質。趙靜兮主敬,培養興趣兮追求理想。楊娜姑娘兮我驕傲的倔強,緊握雙手兮絕對不放,這一次為自己瘋狂。汪騰奔騰兮能力提高。楊修國兮楊修國,楊修聰明兮反被聰明誤也。問蒼茫大地兮誰主沉浮。陳李娜于我心戚戚焉。李文雅不斷羨慕兮不斷收獲,胸懷寬廣兮忠恕而已矣!夏超群兮真超群之美女也,大禹治水兮啟建夏朝,俯瞰世界兮繼承祖業也。肖冰洲兮語言蘊含哲理,每個站在陽光下的人都有灰暗的影子兮,終將支撐起現在之自己,同舟共濟兮,追求中華復興偉大社會理想。
傳承圣賢文化,理一分殊。許多具體學科都是圣賢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朱子文學思想研究,國內關于朱熹文學的研究回顧反思和述評類文章,目前我們看到的有三篇,一篇是馬興祥寫的《20世紀朱熹文學研究述評》,發表于《新疆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另一篇是吳宇寫的《對近10年來朱熹詩歌研究的反思》,發表于《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還有一篇是吳長庚寫的《近百年朱熹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見《文學評論》2008年第3期。吳長庚文的質量在整體上高過前兩篇述評反思文章。不過,馬興祥的《20世紀朱熹文學研究述評》中的一些內容,也有彌補吳長庚文不足的地方。比如,對于20世紀80年代的朱熹文學研究,馬文雖然沒有進行深入全面的述評,卻多少提到了幾篇很重要的文章。例如,李開金于1980年發表的《試論朱熹的比興說》,馬文提到了,吳長庚文卻只字未提;謝謙在1987年發表的《試論朱熹的“美刺”之辨》,馬文談到了,吳長庚文也只字未提。謝謙在20世紀80年代發表過一系列的朱熹文學研究文章,筆者看到的就有5篇,內容涉及朱熹文學研究的諸多方面,質量均屬上乘,吳長庚文對于謝謙的這些文章竟然只字未提,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疏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