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
目前,一些高等藝術院校對藝術人才的培養方式已經相對落后,很難教育出高度符合當代社會需要的美術設計人才,從而導致我國美術設計人才的缺口開始變大。為了填補我國美術設計人才的缺口,我們需要幫助高職美術院校調整美術專業的培養方案,找出培養美術設計人才的最佳途徑。
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高職美術院校在對美術生進行教育教學時,通常在理論方面抓得很緊,對于理論知識的考查也是細之又細,但對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非常少。這就導致從高職美術院校走出來的美術設計人才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往往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很少能夠彰顯個性自由,進行藝術性的美術創作。同樣,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過少也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基本功不扎實,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往往會因為一些小失誤導致作品要從頭再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因此消耗了學生對美術的熱情以及他們的創作靈感。
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他們的靈感常常來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學生需要源源不斷的創作能力以及與眾不同的思路。好的靈感決定了好的藝術感,而藝術感往往是與別的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的,對學生進行美術、攝影、音樂等多學科知識的教育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與綜合藝術素養。
高職美術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一方面,要讓學生學好本專業的知識,讓學生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要靈活地進行本科教育,結合課程特色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鼓勵學生多進行實踐活動,參加學院為學生提供的選修課程,提高學生的知識廣度。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就不會再苦于沒有思路和靈感。
學生在畫室進行藝術創作時往往會自由發揮,非常有個性。但是,由于學生并不了解市場對于畫作的真正需求,盡管他們的作品很完美,但是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自信心,懷疑自己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創作能力。以往高職美術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往往是對學生進行純藝術的教育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會與社會相脫節,使學生在參加工作后很難滿足工作需求。因此,鼓勵學生從畫室走出來,讓學生直面市場,預測用戶的需求,設計出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作品,才能使其在社會上快速立足。
由于當今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也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進行藝術創作。很多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惰于尋找靈感,往往喜歡參照前人的作品來進行仿造式的創作,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能夠不明顯地進行抄襲上,這使美術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日漸低下。因此,高職美術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要正確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原創藝術設計和制作。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要知道設計和制作是一體的,要在設計初期就考慮到制作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如材料以及現行技術等。這樣一來,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就能夠直接制作出來。這也說明,高職美術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灌輸的同時要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使其掌握制作工藝,從而讓學生設計出能夠真正為人所用的產品。
高職美術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要充分意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可以鼓勵學生走進中小企業,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理論實踐活動。這樣一來,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合適的實踐場所,幫助學校培養優秀的美術設計人才。同樣地,企業也可以提前儲備美術設計人才,節約人才培養成本,縮短人才對于新崗位的適應時間。學生在企業中進行理論實踐活動時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提前調整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高職院校應鼓勵學生走出畫室,走進中小企業進行實踐活動,直面市場。高職院校對于美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滿足社會對于美術人才的實際要求,調整對美術人才的教育教學方案,幫助其擴展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