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然
(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貴州苗族儀式音樂的研究綜述
舒 然
(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儀式是人類社會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種文化活動,而大多數這樣的活動(尤其是群體性的大型儀式)中都伴隨著音樂,因此,“儀式音樂”便成了人類學和民族音樂學論著中經常被提使用的一個概念。苗族是貴州境內最為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多依托于儀式而傳承及演變。
儀式音樂;苗族;族群
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薛藝兵博士在其《儀式音樂的概念界定》中,從“音樂”這個基本概念的藝術屬性和文化屬性分析入手,并最終對“儀式音樂”這一概念做出了明確界定。即“儀式音樂是在形式和風格上與特定儀式的環境、情緒、目的相吻合的,可對儀式參與者產生生理和心理效應的音樂,儀式音樂形成于特定的社會及其文化傳統,并依存、歸屬和受制于其社會和文化傳統”。
近年來,民間儀式音樂發展得如火如荼,在各大國內外核心期刊和文化論壇上均有建樹,如:姜華敏的《磐安民間禮俗儀式音樂的考察報告》,以磐安民間禮俗儀式音樂為切入點進行田野考察,發現不同的禮俗儀式使用不同的曲牌,強調了“禮”在族群和地域內部起到的重要分類作用;齊琨的《空間:儀式音樂分析中的一個維度》,從社會學的角度,通過對南匯婚喪儀式的田野調查,揭示了婚姻儀式與喪葬儀式內在所隱含的族群內部的秩序和制度,以及在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的進程中,這些儀式音樂所進行演變的過程和狀態等。
隨著少數民族文化的大力宣傳和發展,近幾十年來關于苗族音樂的研究已有相當數量著作與文章,人類學家、民族音樂學者們對各民族各地區的一系列儀式音樂研究與調查也已經不計其數。這些文獻大多論及苗族音樂的歌曲形態、曲式分析、比較研究、功能意義、傳承發展等等,如何法元、陳曉靜的《論苗族多聲部情歌的形態特征及其文化生境》(《名作欣賞》2011年第26期)中,就對黔東南苗族聚居地之一的臺江縣反排村等自然村寨自古傳唱的苗族古歌之一的情歌進行了全面透徹的分析,描述并研究這一別具獨特的民間歌唱品種的音樂形態及其生態文化背景;李惟白《徵調式與苗族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運用音樂學專業性調查發現按徵、羽、宮、商、角順序排列的調式音階是苗族音樂中流傳最廣泛并具有調式發展基礎意義的調式音階,由此得出貴州苗族調式音的分布是以族群的服飾與土語為分界線,形成若干不同類型調式音階而分布于各部地區的結論,為以后的貴州苗族音樂調查具有重大意義,其余還有李昕《滇北花苗基督徒熱衷唱詩原因解析——以云南昆明芭蕉箐教會為例》(載于《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等。之后也出版了許多音樂集如《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貴州卷》(上、下)、《貴州少數民族音樂》(張中笑,羅廷華主編)等可供讀者和音樂愛好者實現與苗族音樂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此些相關的苗族音樂文獻及音樂集的出版發行無疑都促進了苗族音樂的傳播,也相應的帶動了整個苗族文化的發展。苗族人們運用音樂的“族群性”將本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緊緊凝聚在一起。
綜上苗族音樂的研究其領域絕大多數都限定在湖南湘西、貴州黔東南一帶,筆者在走訪黔北湄甕邊界時對境內一支花苗的婚姻儀式音樂進行了田野調查,并在茅坪鎮地關村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有由遵義縣馬德光先生(已故)收集合編的《遵義笙歌》,該書由苗漢文對照寫成兩大部分:神話傳說故事《虐派讓與蒙姿彩娥奏》和古歌《苗家古歌》,共計三萬字,以及湄潭縣有關茅坪花苗婚俗“非遺”申報材料,其中包括:非遺申報書一份、古歌14首、神話故事一則、儀式傳承人普查表一份、侯家婚禮實錄、家族傳承譜系(侯氏、項氏家族)一份,筆者將這些成文的材料加以田野個案調查收集整理后發現在當地花苗婚姻儀式中音樂的表現形態各異,從青年相識、戀愛、訂婚、結婚、回門整個過程中,音樂在各個環節中都不斷得以衍生,貫穿于整個人生洗禮的始終。而音樂織體的擴充與音樂結構類型的變化也為儀式帶來了與之相應的效應,這樣的效應體現為儀式中的執事行為最終與參與者合二為一,達到意識形態與主觀能動性的有利統一,儀式中音聲是增強和延展儀式行為和參與者認知的一個主要媒介,它渲染了儀式氣氛,賦予儀式觀賞性和生命力。儀式執事者和參與者通過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及聽覺體驗感知儀式的認知行為。就此更加引證了音樂對儀式的有效性,能幫助讀者更深一層次的理解這支黔北花苗的族群文化內涵。以《哭嫁歌》為例,其中的“哭腔”是全曲最具特色的曲調代表,悲傷溫婉的腔調一起,便立馬勾起了父母心中萬般的留念與不舍,將現場傷感的氣氛推向高潮,所有至親以及賓客都立馬帶入到感傷的情緒中,跟著一同哭吟起來,堂屋內氣氛悲傷而沉重,渲染了儀式的音聲環境。
貴州苗族在幾千年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長河中,曾有優秀燦爛的文明,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得益于自己較為封閉的地理優勢完好的保存了這些“傳家寶”,要加以搶救與發揚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也事關到我們貴州西部苗族文化的發展。近些年來,加緊進行搜集整理苗族文化的“家珍”乃是當務之急。促進發展、保持少數民族地區穩定,推進民族進步,增強民族團結這一行動刻不容緩。因此,對儀式中的音聲研究能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發掘這支花苗婚禮儀式的魅力和重要性。本課題以研究茅坪花苗婚俗儀式音樂為切入點,揭示出“音樂與族群認同”這個主題,提倡關心、愛戴、支持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大對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關注與保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