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弦影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的指導方案》,其中提出了普通高校音樂教師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重視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忽略學生內心體驗和實際運用能力。
所謂開放式教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意義,西方教育學家賦予其不同的意義。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學家為開放式教學提出了新的見解,可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開放式教學包括多種多樣的形式,包括課程設置、組織方式、教學資源、實踐訓練等多方面,開放式教學絕非一方之力即可完成,應當是知識、能力和創新整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以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為目標,音樂教學的根本應當是教授音樂知識,培養音樂興趣,注重技能訓練,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具有高藝術修養的音樂人才。以豐富課程形式為目標,將多種課程形式整合在一起,建立豐富多樣的教學課程模式,在原有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加設舞臺設計、音樂鑒賞、美術賞析等課程,提升學生整體的美學素養,同時關注學生內在對于音樂的內心體驗,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個性化教育從而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建構開放性的教學形式,此模式注重與學生間的互動,從而增加學生的參與感,營造和諧有趣的教學氛圍。
第一,課堂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轉變傳統的“一對一”為“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僅僅采用口述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觀看視頻圖像等方式,充分利用計算機與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多方位參與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從各個角度感受音樂。
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引出問題,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討論問題。也可以在課前給出一些提示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讓學生來講述自己查到的知識,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第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現階段高校音樂教材鋼琴教學的選材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需求來調整教學內容。在選取教學內容時,要遵循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即興伴奏的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師選取多樣化的鋼琴曲目,不僅局限于我國的鋼琴曲目,外國的鋼琴曲目也是考慮的對象。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教學內容中合奏曲目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教學組織的開放性。鋼琴的學習不僅僅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更多的需要學生的實際操作。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教學地點,不應該將授課地點拘泥于教室。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在多功能教室中進行實際操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甚至可以帶著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給學生充足的發揮空間,培養學生的信心。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一些知名音樂人士來學校給學生們講述自己的經歷,讓學生從中找尋自己的發展道路。
第四,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鋼琴教學的教學方式與傳統學科不同,自然也不能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學生的演奏水平只是評價學生成績的一方面,要從多方面考量學生的學習狀況,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評價機制,充分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成績。
第一,促進學科發展。鋼琴教學改革措施的推行,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通過積極的實踐與研究,許多教師都在教學改革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無疑推動了鋼琴學科的發展。
第二,優化培養模式。經過教學改革,對于學生的培養方式從原有的相對的應試教育,轉變成現在的開放式教學。經過實踐證明,現階段的教學模式是適合學生發展的,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學生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心。
第三,高專業技能。學校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比賽,通過比賽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還能在比賽中讓學生體會到專業知識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
第四,激活創作能力。鋼琴演奏需要演奏的靈感,死板教條的演奏是沒有靈魂的,學生通過不斷實踐,不斷摸索,找到自己的演奏風格,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實踐過程中,靈感的迸發,即興的創作都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實踐證明,開放式教育能促進學科發展、優化培養模式,它是未來鋼琴教學的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