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耘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藝術系
作為美術創作的主要形式,針對油畫所開展的創作,并非對某個人或事物進行單純的描繪,而是需要作者將自我情感與油畫作品進行充分融合。換句話說,如果一幅油畫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沒用融入作者的自我情感,那么,這幅油畫就是沒有“靈魂”的畫。由此可以看出,表達自我情感,對油畫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在本文中以油畫的創作作為研究主題,首先分析了油畫創作中表達自我情感的類型,然后結合知名油畫作品,從題材選擇和創作兩個方面,分別就“如何將自我情感融入油畫創作過程中”展開了討論,希望可以為各位油畫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對構圖進行變化,是作者將自我感情表達在油畫中時,較為常見的類型。在創作的任意環節,作者都可以通過對構圖方式進行變化,使油畫呈現出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效果和情感。以《墓地上空》為例,作為列維坦的代表作,在創作《墓地上空》時,列維坦就通過變化構圖的方式,將開闊、深遠的情感向參觀者進行傳達,使參觀者產生安寧、寧靜的觀看體驗。
油畫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對其進行創作時,作者可以通過造型語言完成自我情感的有效表達。點、線和面是油畫創作的基本因素,其中的點又是基礎,后續全部的造型線條都是以點為基礎衍生得出的。在油畫創作中使用直線,能夠讓人產生“直截了當”的感受,而曲線又會給參觀者帶來“活潑、輕快”的感受。
對油畫而言,保證色彩的合理應用,能夠在作者和觀賞者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無論是深淺差別還是明暗差別,都可以作為作者情感流露的渠道。以凡·高為例,作為一名擅長利用色彩對情感進行表達的畫家,凡·高在創作《向日葵》時,就通過使背景和向日葵主體在色彩上形成對比的方式,表現了向日葵頑強生長的精神,同樣,凡·高也通過色彩將自己對生活具有的態度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想要創作出一幅好的油畫作品,需要作者將自己真實的感受融入創作的過程中,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生活中產生的真情實感。因此,在確定油畫題材時,作者應當將社會或日常生活作為靈感的主要來源,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使自己在經歷某些事件時,能夠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并將其與油畫創作的過程相融合,參觀者在觀看畫作時,自然而然就能夠產生聯想。
以羅中立所創作的《我的父親》為例,該油畫主題的確立便是作者有感而發:作者在某個除夕的夜晚趕回鄉下老家,映入眼簾的便是蹲在角落里、抽著旱煙、被農活壓彎腰的父親,在這一瞬間,已經進城工作許久的作者的內心深處,憤懣、憐憫、愧疚等情感噴涌而出,于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父親作為自己下一幅肖像畫的主題,雖然無論是從構圖還是從點線面的造型上來看,這幅《我的父親》都具備明顯的優勢,但是大部分人在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時,就能夠感受到和藹、親切,這就是對人文情感進行表達得出的效果。
如果想要將作者具有的自我情感在油畫創作中進行更加系統、全面的表達,根據現有素材,完成相應的構思及再創作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對油畫還是對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創作時,保證作品能夠成型的前提和關鍵因素是素材,但是大部分來源于日常生活的素材缺乏應有的藝術性,這就需要作者通過對創作素材進行構思及再創作,使原本普通甚至稍顯煩瑣的素材煥發出全新的生機和活力。顯然,無論是構思還是再創作,都是需要作者深入思考的,也只有通過這兩個環節,才能夠使素材具有更加鮮明的藝術性,從而實現藝術的升華。
以莫蘭迪所創作的《靜物》為例,初看這幅油畫,仿佛過于簡單,但正是由于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了構思及再創作,才使得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器物變得更加具有活力。雖然畫面整體看似簡單,但是作者在畫面分割上融入了自己的心思,使得每件器物在色彩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區別,畫面整體既生動又活潑。這就是作者通過再創作生活素材的方式,表達自我情感的有力證據。
通過對上文所敘述的內容進行分析能夠看出,作為油畫創作的靈魂所在,在創作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保證所創作出的油畫作品具備應有的表現力和生命力,情感表達是很重要的。只有將油畫創作和自我情感表達進行融合,才能讓人們在觀賞油畫作品時,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藝術創作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