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鋮 黑龍江財經學院
藝術學研究藝術實踐、藝術現象和藝術規律,藝術類學科第一個特點是有學科的邏輯性,不同于理科的環環緊扣、層層深入,藝術類學科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散點性,藝術學科的學習需要點的積累,一些散點穿成線,融會貫通成面,注重多面的修養。第三個特性就是反復性,藝術的認同與提高需要不斷反復、多次錘煉,必須有完善的過程。另外藝術學科還具有實驗性、浪漫性、群體性、包容性等特點。
藝術類學生普遍個性較強,根據不同的方向,其個性差異非常大,有的能吃苦,有的喜歡安靜,也有的性格奔放豪爽。大部分藝術生在專業領域都有自己的強項,都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當然在不同層次上,藝術類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也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性格和三觀的差異也造就了藝術教學的難度。
藝術類課程以藝術現象為研究對象,闡明其性質、特征及基本規律。它涉及藝術的發生發展、藝術家、藝術作品、創作過程、藝術風格、藝術欣賞、藝術批評、藝術市場等。通過學習對藝術學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對當代藝術面臨的問題與發展趨向有深刻與明確的認識和解析。
由于部門專業還沿用美術教育的實踐框架,實踐教學采取調整和遷移的方式,如有些專業是從計算機派生出來的就套用工科的實踐模式,這些框架模式是無法適應當下藝術設計專業對人才能力培養的需求的。
當下信息井噴式爆發,藝術專業的顯著特征就是及時反映社會審美變化,通過藝術的形象、語言和獨特的風格顯現出來,但是如果我們的藝術實踐刻板陳舊,就無法體現對社會、科技等發展的敏感性,當然一些新的技法、工藝、新材料也無法及時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最終導致走上社會的學生短期無法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需要。因此陳舊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與社會接軌,了解社會需要,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實踐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中我們重點要體現培養學生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思維創新的能力,思維創新是藝術的本質驅動力,是內核;二是培養創新創造的能力,有了好的想法應敢于創新創造,去努力實現;三是要重視反思評價的能力,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反思和再創造,最終實現質的變化。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過于呆板,因循守舊,創新創造精神缺失,背離了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初衷,忽略了創造這個核心內容。
對于藝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當下最有效的就是堅持工作室模式,在很多學校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收效,師生通過工作室實踐都得到了提高和鍛煉。具體實施,建議工作室可以跨專業、跨學院,最大面積地與社會接軌,學生進入工作室相當于進入了工作實踐,按照導師的要求和社會工作需求,完成各項設計,最終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畢業設計和創作成果。目前開展得比較好的是四川美術學院,在川美的教師可以申請特色工作室,學院給予一定支持,目前該校有20多個特色工作室,在實踐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本身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外,我們應從頂層建設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新的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出發。藝術類的專業特征決定了藝術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也要與時俱進,跟隨社會發展需要,有了一個科學的頂層設計,各個高校將結合各自情況根據頂層培養質量標準,將藝術教學與實踐教學統一起來,實現科學評價,有效出口,進而形成各有特色的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優勢。
藝術就是創造力的體現,在教學和實踐中我們要圍繞創造力,著力培養能夠思考未來的人才。全球化背景下,藝術類專業將來培養的是思考人類未來的人才,要以國際化的思路審視新的藝術類專業教學實踐,在教學與實踐中滲透以我為出發點,超越自我,創新協作的思想。
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突出藝術特性,要著眼于未來,通過有效地與社會接軌,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創新是驅動力,未來的藝術人才就是創新的代名詞,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