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艷
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制約新疆民族關系的國際因素及其輿論引導*
丁慧艷**
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新疆多民族、多語言、多元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制約其民族關系的國際因素錯綜復雜。國際環境的動蕩不安、全球化的恐怖主義和“三股勢力”國際國內相互勾結等。抵御外侵、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要靠政府和各族民眾共同努力。政府決策的方向和有效實施、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以及正確的輿論引導,決定了是否能在思想文化領域爭取人員和陣地,讓三股勢力無機可乘,讓穩定、繁榮和發展的新疆與全國同步。
新疆民族關系;國際影響因素;輿論引導
民族關系是指各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語言等方面的相互關系。民族關系作為一種具有特定內涵的特殊的社會關系。它兼具社會性和民族性,本質上是涉及民族這個社會人們共同體的地位和待遇,民族這個社會利益群體的權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員的民族意識和感情的社會關系。健康和諧的民族關系是國家安定、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世居民族主要有13個,其中9個民族的生活區域是跨國界的,他們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與周邊國家的民族非常相似,因此增加了新疆民族關系的復雜性。從民族主體而言,新疆民族關系主要有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及各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而在維漢這兩個世居民族為主體構成的多元社會里,維吾爾族與漢民族之間的關系在新疆各民族關系中具影響力。良好的民族關系對新疆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極為重要,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國防安全。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從實際出發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在各自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回族和維吾爾族善于經營商業和餐飲業,漢族擅長種植蔬菜,而哈薩克族擅長放馬牧羊。長期生活在共同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下,人們雖然民族不同,但結成了友好、融洽的同事、朋友和鄰里關系。這種穩定的關系甚至經得起社會動蕩的考驗。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商品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視野逐漸開闊,保守、封閉的思想觀念被打破,各民族都增強了對異族文化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中的共性在增多。國家對新疆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民族在經濟、生活和社會交往的各個層面不斷擴大,相互依存程度逐漸提高,多民族社區不斷增多,彼此間的了解與友誼也大大增強。
從上個世紀后20年起,隨著蘇東劇變,世界民族主義潮流促使國內民族的民族意識上升,國內外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分子趁機煽動蠱惑,原有的良好民族關系受到沖擊。近十年來受國際國內恐怖主義活動影響,族際關系的變得敏感與脆弱。新疆的經濟發展和多元文化的共存共享并沒有給維吾爾與漢族間帶來明顯的心理距離的縮小。而心理距離是族際關系的歷史和現實在心理中的投射。[1]
民族關系是歷史與現實環境和條件下的產物。作為中國連接歐洲大陸主要的陸運通道,向西開放戰略的主戰場和前沿陣地,有著特殊地緣區位優勢。而國際上的風云變幻總是通過民族這一窗口影響到新疆的民族關系。當前,新疆的民族關系總體向好但也還存在薄弱環節和不穩定因素。除了新疆維漢兩個民族表現于政治、經濟、文化、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長期客觀存在的族際差別,國際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日益增加。
(一)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
由于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個跨國界民族等歷史遺留與現實問題的存在,地理位置特殊的新疆在意識形態領域更容易招致復雜的周邊地區和國際勢力的干預和影響。冷戰后,世界民族主義浪潮掀起并快速跨越了國界傳入新疆。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與新疆相毗鄰的中亞五國相繼獨立,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獨立的愿望乘勢被激發。除了國際上泛伊斯蘭主義者以及西方大國利用金錢和輿論手段支持和資助著新疆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在新疆地區實施各種分裂破壞活動,還有同種(突厥語系)、同教(伊斯蘭教)的中亞、西亞的伊斯蘭國家東突分裂勢力在政治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認同。同時,還出現了不同國界、不同宗教間互相聯合的趨勢,一些分裂主義的組織者還同“基地”組織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極端分子互相勾結,獲得幫助指揮、策劃和武裝訓練,然后由境內組織實施暴亂活動,對我新疆的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全穩定構成了重大威脅。
(二)全球化的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被認為是21世紀威脅全球安全的“政治瘟疫”。一向被認為相對安全穩定的歐洲近幾年也成為遭受恐怖襲擊最多的地區之一。世界東西方文明對立、國家領土爭端、大國地緣與能源爭奪、伊斯蘭世俗政權與民族主義極端勢力間的矛盾等等成為恐怖主義生成的根源。國際社會恐怖主義更加猖獗、愈演愈烈的趨勢必然會對新疆地區的“東突”恐怖分子、民族分離主義分子的發展壯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中亞“三股勢力”的滲透
中亞的“三股勢力”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傳播分裂主義思想,例如把網絡作為反華渠道,建立網站和專門機構,雇傭寫手,制造并利用網絡謠言,惡意炒作社會熱點問題和敏感新聞并散布反動言論;利用出版物和文藝演出借題發揮,宣泄不滿情緒,在意識形態、思想文化領域制造事端;還通過非法出版印刷物進行宣傳造謠惑眾、制造分裂輿論。與新疆的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暴力恐怖主義等組織相互串通、里應外合,共同策劃和實施恐怖活動。[2]新疆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安全、領土主權完整和民族團結都面臨著西方大國對我國“西化”政策和軍事影響的威脅與挑戰。
(一)對癥下藥、協調發展
有學者們多依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強調經濟因素的重要性。[3]也有學者認為社會治理的好壞主要還是取決于政府,認為政治因素是影響新疆民族關系的首要因素。[4]筆者認為三個因素相互交織不分輕重,但是政治和經濟一定是服務于文化教育的。為推進新疆和諧民族關系發展,國家已經針對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對癥下藥大力采取措施。自治區黨委決定自2014年起利用三年時間組織20萬干部下基層,在新疆全面推開“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三民工程”,把人力、物力和財力向基層傾斜,以實現轉變干部作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保障改善民生等任務和目標。對以調節族際關系為目的的民族優惠政策,及時調整政策的幅度和對象;通過政策的扶持和調控以實現經濟資源的分配和轉移從而直接或間接改變少數民族相對的社會經濟地位。加強教育投資和規劃,反思和彌補雙語教育的不足,以便提高少數民族農牧民市場競爭意識和獲得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然而政府的惠民思路和政策如何才能被民族百姓所理解和接受不僅是增強民眾對黨和政府執政權威信任度的問題,同時也是抵御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的基本要領。由于民族關系受到主體民族成員主觀意識的支配或影響,而國際因素都是通過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識和行動進而影響民族關系的。當今媒體發達時代,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的前沿,對人們思想意識與社會精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并對行動起到很大的助推力。因此,構建新疆和諧民族關系,在做好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輿論引導很關鍵。
(二)強化自身、抵御外擾
新形勢下,輿論宣傳面臨挑戰。“暴力恐怖音視頻是宗教極端活動轉向暴恐活動的加速器和思想源頭,已成為新疆安全穩定的最大隱患。”[5]“東伊運”等恐怖組織就是利用互聯網將暴恐音視頻傳入我國境內。要想打贏網上反恐維穩戰爭,必須加強新疆網信工作。因此,迫切的是盡快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網絡輿情收集、預警及應對危機等機制。政府秉承開放而不封閉的理念和自信而不自棄的原則,以符合現代傳播規律的手段,向全疆人民傳播現代文明意識和先進文化思想,積極探索網上“去極端化”,用現代文化“對沖”宗教極端思想。[6]堅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正負面報道相結合,傳統輿論引導與網絡新媒體引導相結合已是公認的原則。在宣傳方式、內容和形式上,首先要暢通官官、官民信息溝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向民族地區的群眾宣傳解釋國家的政策和主張,及時向上級反映群眾的意見;拓寬民族知識分子精英信任發聲的機會和渠道,以便正確引導民族意識。同時,擴大媒體宣傳尤其是現代化的新疆發展變化,而非僅僅民族特色的宣傳,縮小與內地區域間的信息差和心理距離,媒體宣傳方式和內容要避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傾向。再有,高度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廣播電視節目的自由制作、譯制、出版、播映與發行;多培養優秀少數民族新聞工作者,擴大信眾基礎;促進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加強對其文化和情感的尊重。例如,媒體宣傳可以有計劃地引導更多的漢族和維吾爾族互相學習語言,并設立免費的語言培訓機構,為少數民族和漢族溝通交流解決語言障礙,以增進各民族間的了解和容忍,相互關心與重視。從而弱化“民族”概念,強化“國族”概念,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和凝聚力。[7]
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平等、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要靠政府和各族民眾共同來維護。國家在全力發展新疆的同時,堅持公平重于效率,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反對民族之間的隔閡、歧視、仇恨和沖突,筑起抵御“三股勢力”的長城。影響民族關系的不利因素需要各族同胞加強免疫力共同來克服和減少。政府制定現實有效的政策并通過宏觀調控加快新疆經濟發展、縮小區域間區域內的差距,加大民族教育文化事業的投入。在全力提高民生、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輿論引導緊跟時代;疏通各民族、疆內外和國內外的交流渠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現代主導文化引領,相信新疆的繁榮、和諧和美好指日可待。
[1]李曉霞.新疆民族關系走向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2]郭亞萍,朱瑞海.對新疆民族關系網絡輿情的思考[J].西部社會,2014(3).
[3]張立輝,趙野春.和諧民族關系研究綜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2).
[4]李揚,俞可平.社會良序更多依靠社會自治與自律[N].文匯報,2011-04-18.
[5]羅夫永.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網絡安全保障.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15-12/03/c_1117340108.htm,2015-12-03.
[6]陳杰人.新疆宣傳部長文章透露反恐“隱蔽戰場”秘密.“杰人觀察平臺”.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Q5ODI2OQ==&mid=401793108&idx=1&sn=6d2b4abb7fec2cb58547cd91cf6cce5c&scene=5&srcid=1209xgidhD7WEG3jzDhX9EvK#rd,2015-12-09.
[7]高學民.從根本上提升新疆民族關系的幾點思考[J].實事求是,2010(4).
*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疆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新疆民族關系”媒體輿論引導研究》(項目編號:14XJJC860001),主持人:胡小青。
** 作者簡介:丁慧艷(1972-),女,河南蘭考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方向,如跨文化交際、話語分析等。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