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越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論占有的物權法保護
王 越*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在現代民法上,占有成為獨立于所有權和他物權的一項制度,并在物權法的理論與實踐中占有重要分量。本文以占有的物權保護為研究對象,立足我國的立法現狀,以及各學說觀點,對我國物權法上的占有保護制度進行探討。首先通過對占有及占有保護的概述入手,對占有及占有保護進行簡單概括,其次著重對占有私力救濟和公力救濟的進行深入探討。最后,對我國2007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時,納入占有制度進行肯定并關于占有的保護制度進行總結以及提出不足之處以及完善建議。
占有保護;私力救濟;公力救濟;缺陷與完善
(一)占有
占有是指人對物的實際控制與支配。現今民法之中,占有是獨立于所有權及他物權的一項制度。不僅所有權人的占有還包括非所有權人的合法占有及非法占有等,都會得到占有制度的保護。該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維護物的事實秩序,禁止他人以私利進行破壞。占有是人類社會產生之時即已存在的人對物的支配關系,其得以確立的宗旨,即是占有人通過占有保護制度來維護自己對物的實際控制,保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占有制度起源于羅馬法,在古羅馬優士丁尼時期已經成熟。近現代大陸法系各主要國家,比如德國、瑞士、荷蘭、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日本、韓國以及我國民國時期民法典,均規定有占有以及占有保護制度。
(二)占有保護
占有保護作為物權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占有保護制度歷史悠久,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各占有保護之形態與產生也進行了不斷地改變。針對于我國對占有保護發展脈絡的研究,怎樣更好地運用占有保護制度或移植該制度,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占有實際上是一種事實上的占有狀態,其學說包括人格保護說、意思保護說、所有權保護說、債權的利用權人保護說、法律秩序保護說、生活關系繼續保護說等。各個學說的爭議,從19世紀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目前,大多數學者更傾向于后兩種學說。
(一)占有人的私力救濟
我國民法典草案沒有承認占有人享有私力救濟權。多數沿襲日耳曼法的國家,都對于此類問題予以明文立法。
根據各個國家的立法體例,占有被侵奪時通過下列方法進行自力救濟:
1.自力防御權
自力防御權,是占有人對于侵奪或妨害其占有的行為可以通過自力行為加以防御的權利。它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正當防衛的特殊形式。其目的是為了防衛侵害,排除侵害,必須在受到現實的侵害,而不單單是有侵害的危險時行使,具有消極權能。且其更多地在于防御侵害,排除侵害。
2.自力取回權
自力取回權,是占有人在其占有完全被侵奪或妨害后,可以自力取回占有物而回復原占有狀態的權利。其目的是為了通過行使權力取回對物的占有,以保護自身的現實對物的占有的狀態,從而更好地保障占有人之占有,而不僅僅是排除侵害。
(二)占有人的公力救濟
公力救濟權是占有人向相對人請求或直接通過訴訟強制維護其占有的權利。法律賦予了其可以在一定期間內的享有公力救濟權以實現對原占有人的保護。在超過對私力救濟的可以行使扥期間后的造成的妨礙,以及可能的危險,只能使用公力救濟得到保護,因此,對防止個人權力的濫用來講,公力介入很必要。
為了維護占有人對物的實際上的支配,占有人可以依據其享有的占有保護請求權提起占有保護之訴。占有被侵奪之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適當的公力救濟的途徑如依據占有物返還請求權、占有妨害排除請求權、占有妨害防止請求權以及損害賠償請求權以維護自己的占有。
(一)我國占有保護制度的立法缺陷
我國《物權法》于2007年進行了修訂,并在該法第五編并列列入了占有制度和擔保物權及其他物權,從而構成了我國現今的物權法體系。雖然我國立法已經對占有及其保護作出了一些規定,并在保護占有人的合法權益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然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我國《物權法》對占有的性質、分類界定不明;其次,也沒有對占有人的自力救濟權作出明文規定;最后,雖然我國立法賦予了占有人一定的公力救濟權,但其內容規定只有一條,這種試圖通過一個條文來對占有進行“一網打盡”似的保護,也過于簡略①。
總而言之,我國占有保護制度的立法缺陷產生的原因包括經濟原因、政治原因以及思想原因等。這需要我國立法者根據社會具體情況加以彌補。
(二)對我國《物權法》占有保護制度的完善建議
我國保護占有,有利于維護國家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更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對于我國當前立法中存在的占有保護制度之不足,應當詳細劃分占有的類別;賦予占有人自力救濟權,但必須對自力救濟的行使進行限制,否則容易引起社會紛爭。最后,將占有保護體系并入我國物權法體系之中,雖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這種改變也不是近乎完美,還存在需要改進的空間,比如完善占有保護請求權的具體內容等。
占有保護是占有制度的應有之義,占有保護的發展和進化與現今的立法趨勢和整個民法體系的構建息息相關,我們仍需對該制度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使占有保護制度更加完善,以更好的保障占有人的合法權益。
[ 注 釋 ]
①趙曉鈞.論占有效力.法律出版社,2010:225.
[1]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王澤鑒.民法物權(用益物權·占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3]趙曉鈞.論占有效力.法律出版社,2010.
[4]郭玉.對物權法中占有制度若干問題的探析.經濟與法,2012(6).
[5]季境.占有之債權保護路徑思考.法律適用,2012(3).
王越(1990-),女,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