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現
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學,湖北 利川 445418
高中歷史問題教學的有效策略
劉 現
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學,湖北 利川 445418
問題教學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慢慢總結出以下有關問題教學的一些有效策略,以期給同仁們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高中歷史;問題教學;有效策略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需要教師首先實現觀念的更新,課程觀、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等都在不斷的轉變中,我們使用的教材在變,面對的學生也在變,傳統歷史課堂教學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為此,探索適應當今時代發展需要的中學歷史教學模式,深入學習有關問題教學的相關理論,不斷摸索問題教學在實踐層面的技術和藝術,并將之不斷發展與完善,從而作為探討如何活躍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歷史素養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代漢語詞典》里有一種解釋與我們研究的范疇很相近,即“須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①。”對于“問題教學”,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中進行了解釋:“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引導學生運用智慧去研究和探索,以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問題教學法的價值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傳統教育灌輸教材的做法;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真知②。筆者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多年,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認為問題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要因地制宜,要結合各地中學歷史課堂的具體實踐。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問題教學具有四個基本特征:
(一)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包容態度
主動參與是問題教學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問題教學在整個設計與實踐過程中,學生始終有權利自由地提出和補充問題。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真心誠意的贊賞學生不斷萌發的問題意識,創造條件使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賞識中培養一種包容、誠實和自信的學習態度。
(二)能夠不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
學生在學校中、在課堂上能學到的知識總是有限的,但他們一旦具備了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等于是給自己插上了一對自由飛翔的翅膀,可以翱翔在知識的天空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來選擇知識。中學問題教學法是一種經過國內外諸多教學實踐證明,是能夠使學生從問題啟發開始,通過自身的思考,以解決老問題為目標,并催生萌發出新問題的成功教學模式。
(三)能夠充分展示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過程
問題教學將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問學生答,變為學生問、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和回答。在教學問題的形成和解決中,以學生思維視野為依托,充分展現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過程。問題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不斷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去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樂趣、對未知知識產生好奇和不斷探究的思維過程。
(四)能夠增加學生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自信心
問題教學要求師生做出改變,從關注知識和能力轉變為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在今天這個時代,創新就是從思考問題開始,創新就是從尊重每個個體的思想開始的,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與趨勢。在這樣一種大的發展態勢下,包括中學教育在內的中國教育要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要培養符合現代化發展要求的創新人才,就必須要重新考量我們的中學基礎教育。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天賦,我們的教育現狀與教育資源還不能完全使我們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我們必須要進行變革,逐步向“因材施教”的方向靠攏。
(一)培養學生形成問題意識
樹立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觀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們提出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發展的過程,強調構建充滿生命的課堂教學體系。
1.興趣生疑法。歷史圖片,歷史漫畫,豐富的文字材料,精彩的歷史故事,感人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跡,再現當時歷史情境的電影、電視劇的片段等等都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巧妙使用這些素材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2.批判質疑法。在新課程實施中,要著力培養學生個性鮮明的歷史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形成自己的見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3.自主質疑法。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的傳統也主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口語訓練的重要手段。
(二)培養學生提出歷史問題
課堂教學根本目的,既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怎么來引導學生主動思維的愿望,并推動學生能自主地創設問題,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思維發展到主動思維呢?
1.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如在學習秦朝到清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時,可先從發展演變過程、特點和趨勢進行探究,首先講清楚“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概念,其次分析秦朝確立君主專制時在中央官制上和建立中央集權時在地方官制上的制度設計及其原因和影響,從而形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認知體系。
2.教師要賦予和保護學生提出問題的權力。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顯得有些幼稚和偏激,教師也應該首先肯定其大膽質疑的勇氣,鼓勵和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給予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3.課堂教學要講究“留白”的藝術。一堂好課應該是:充滿了學生不完全懂而又有濃厚興趣去研究的各種問題,使課堂從生成問題開始到帶著問題結束,讓問題貫穿歷史課堂的始終。課堂上適當的“留白”,既可以打破“課堂學習”的固化模式,又能不斷保持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問題意識,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解決歷史問題
我們知道知識本身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知識之間具有繼承性和連貫性,學科內的知識往往也具有相通性或者相似性,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非常強調學科內知識遷移和方法借鑒的能力。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假設,從而去挑戰前人、挑戰老師、挑戰身邊每一個比自己優秀的人,又要經過細心求證,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錯誤從而使學生的主動學習落在實處。
綜上所述,無論哪一種教學策略,都不可能是萬能的。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任何教學策略的運用都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等條件而定,只有靈活地、有針對性的應用教學策略,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 注 釋 ]
①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版,1996:1322.
②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6.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