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博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在展廳設計中,設計者將信息有計劃,有邏輯地傳達給觀眾,通過在展廳中所看、所觀、所感建立起人與展品的關系,并對展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傳統元素的運用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往往帶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表達最直觀的效果,展示中傳統元素運用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信息的傳遞。傳統剪紙元素是設計的重要表達形式,尤其是在展示設計中,傳統元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設計中常被選材研究,更是重要的創意渠道,它不僅是東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國歷史的沉淀積累,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具有自身特色的獨特魅力。展示活動中,傳統元素往往能夠凸顯品牌形象,營造良好氛圍,創造豐富的空間層次。傳統元素運用得當與否,關系著設計的成敗。
傳統剪紙藝術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選擇在一些比較薄的材料上以鏤空的技法進行雕刻裝飾,這為之后出現的造紙術為紙上雕刻藝術奠定了基礎。東漢時,造紙術發明之后,剪紙在膠州初現雛形,真正意義的剪紙藝術也就由此開始,人們在紙上進行演練、研究,設計的圖案中,寓意象征等藝術手法開始于祭祀活動中得到應用。
魏晉以后,動物類圖案開始流行,以馬、牛等動物形態應用到剪紙紋樣中。此時,膠州剪紙開始帶有裝飾性藝術的特點,以植物花紋、葉紋等紋飾進行細節上的裝飾,但因當時的社會背景,馬剪紙與剪彩在社會上層最受歡迎。
唐宋時期,傳統剪紙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吸收了其他優秀的藝術表現形式,剪紙圖案越來越豐富,動物類、植物類、象征、寓意暗示、祈福祝愿等藝術題材新穎,文化傳播迅速蔓延到各個地區。
宋代,隨著造紙術技術的成熟,剪紙藝術的發展空間拓展到了各個領域,此時開始出現了技術高超的職業剪紙人,且當時皮影藝術盛行,皮影的制作也是剪紙工人用厚紙質制作而成的皮影道具,同時,宋代的瓷器發展也是一顆璀璨的“星星”,而瓷器的制作過程中,剪紙藝術應用也有所涉及,在瓷器上釉時,將剪紙圖案附著其表面,一并進行燒制,瓷器上精美絕倫的裝飾圖案就由此得來。
明清時期,剪紙藝術達到鼎盛,藝術應用范圍也是越來越廣泛,在日常生活中家居裝飾,刺繡圖案等方面的應用逐漸在廣大民眾生活中開始普遍盛行,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在各個地區也都已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例如,膠州地區,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逐漸形成了:古風淳樸的西部剪紙;占交通優勢、海韻風味十足的北部剪紙;漁耕文化遺存的東北剪紙;山野存趣的南部剪紙;存古拓新的市區剪紙五種既個性鮮明又相互共通的藝術風格,完成了一次重大嬗變,形成了膠州剪紙的獨特風格。
現如今的展示設計中,櫥窗展示中常將傳統元素結合其中,傳統剪紙藝術常以精美的鏤空技藝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此次本人的膠州剪紙展覽館設計中,將傳統剪紙元素的表現形式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并應用于展廳設計中。一方面,從外觀來講,將傳統的剪刀形態進行提煉簡化,組成現代剪紙的表現形式,既符合現代設計的要求,又與剪紙主題相對應。整個展廳以直線的符號貫穿始終,進行裝飾,闡釋剪紙元素的魅力。展廳內部,以直線劃分各個區域,內部與外部都對應傳統剪紙元素中直線的應用。其次,展廳內容上,以序廳昔、夕、希三部分展示了膠州剪紙的發展歷程,分別代表過去、現在、未來的寓意,每一部分的展廳根據傳統剪紙元素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符號化的區分來布置展品,以時間軸剪紙文化為主線,通過時間軸不同時期的剪紙作品系統地總結傳統剪紙元素的特色所在。另一方面,建筑用材上,主要利用“混凝土、鋼板與玻璃”三種材質巧妙結合。鋼板顏色采用剪紙藝術固有的顏色——中國紅,來做建筑的點綴,凸顯現代設計的風格,同時突出展館的主題。總的來講,把傳統剪紙中基本的直線、剪刀形狀等元素與現代展示設計相結合,色彩上傳統的中國紅與剪紙藝術一致,闡釋了傳統剪紙元素與現代展示設計的巧妙結合。
剪紙藝術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同時,還要注重吸收現代設計中的“養料”。每一門藝術的發展不僅要與時俱進地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的特點,而且還要懂得創新,挖掘自身的潛質,將優點發揮到最大。在現代展示設計的多元化發展領域里,如何設計出與眾不同、符合大眾心理的作品;如何將傳統剪紙元素與展示設計巧妙地結合并進行應用,且創作形式新穎,則要深入探索傳統元素的文化底蘊。傳統剪紙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的運用會帶給剪紙藝術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兩者共同發展,最終登上一個嶄新的藝術“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