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于紅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幾百年前荷蘭畫派的畫家們,是歐洲最早走出宗教牢籠的畫家群體,他們不再面向教堂和宮廷,不再尋求特權和貴族的供養(yǎng),開始接受法律和市場的制約。畫商向畫家訂購,最先考慮的也是最大多數市民的購買力和眼光以及自身的創(chuàng)作需要,這就為題材內容與形式風格的多樣化提供了前提和保證。荷蘭畫派之所以走上現實主義的道路,是現實中的城市市民通過市場牽引著他們的客觀結果。
由于實驗科學的奠基,技術體系的發(fā)展在17世紀達到高潮。自文藝復興之后,科學意識逐步擴大,技術水平和手段不斷提升,技術的影響力也從直接或間接的層面深入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身處一個技術進步或變革的年代,任何一個工匠或藝術家都不可能無動于衷。
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名著《技術與文明》一書中,對中世紀到20世紀的技術史進行了整體審視,認為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對于世界的把握能力不斷提升,而藝術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技術初期階段為5-18世紀包括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后來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技術與藝術的分化開始萌芽。商業(yè)貿易的增長促使社會生產力得到發(fā)展,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產業(yè)化進程的有力推動,使科學藝術大發(fā)展。以達·芬奇為代表的藝術家或者工匠們,力求發(fā)現隱藏在自然界的真理,對透視的理解和運用改變了無數畫家的繪畫風格。他認為這是一門要求深奧計算和發(fā)明的數學研究。而工藝與實驗就是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徑,這種探究自然中的真理精神從美術界逐漸擴展到了科學界。在18世紀之前,藝術家同時指創(chuàng)新的人和工匠,工匠指工程師的意思,藝術家指從事制造和思想的人。從15世紀開始人類邁入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進程,這一進程促使印刷業(yè)、鑄造業(yè)有了巨大進步,文字著作、雕塑繪圖普遍受到技術進步的深刻影響。
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闡述了17世紀荷蘭繪畫藝術史的重要性,這部書中的美學觀點就是審美活動是關乎人的社會性活動,黑格爾講繪畫藝術直接與自然相聯系,并運用寫實主義的概念來定義荷蘭繪畫,因為他們自身正反映了具體的真實。此外,黑格爾把美學和社會學因素參考進去,觀測到影響荷蘭繪畫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比如影響荷蘭繪畫獨特性的重要的商業(yè)文化因素:農業(yè)、商人以及新型資產階級在社會中的支配地位。這些世俗因素與貴族階層的天主教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黑格爾把這視為解釋荷蘭繪畫的最重要手段的始作俑者,即寫實主義與藝術社會學的方法。
前面提到荷蘭繪畫的主題發(fā)生了變化,并發(fā)展成特有的繪畫類型——荷蘭風俗畫。大量畫家從事室內畫創(chuàng)作,正如黑格爾所說:“繪畫與世俗生活以及日常生活徹底融合。”[1]荷蘭室內畫中大量運用了透視技法來表現真實的空間場域,其中大多數采用較為簡單的技法來呈現畫面的有序結構和空間深度,如表現向后退的有瓷磚的地板、天花板與墻面等。他們關注畫面中的所有元素,重視透視技法的精確性,融入了光學成像技術,通過不同空間中透視技法的使用呈現出瞬間的永恒,并用它來描繪荷蘭人的日常生活,用平靜的色調闡釋荷蘭人寧靜的生活。維米爾室內繪畫作品中的視覺效果,呈現出了數學理性和自然主義的充分融合,如在《音樂課》中,建筑物特征、房間布局甚至鏡子中的反射圖像,將窗外漫射的光在鏡子投下來的陰影元素統統表現出來,通過畫面中充分表現出來的立體空間感,可以看出維米爾運用了幾何或者光學技術進行直線透視方法構圖。他也曾經學會使用類似照相機(暗箱)的設備記錄輪廓,捕捉光和色彩、光亮、陰影等用油畫創(chuàng)作。使用光學技術并沒有限制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反而成就了另一種美學藝術。
科學在于發(fā)現和揭示自然規(guī)律,技術在于解決社會實踐中現實問題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應用,藝術求得美的比例與和諧,這并不矛盾[2]。人文藝術與科學和技術之間在認識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價值觀念以及社會分工逐漸產生區(qū)別,科學保持了理性,藝術則保持了人類的感性。社會隨著時代的改變,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觀念的變化,進而又深入影響了藝術作品的美學風格和藝術表現形式。伴隨著人類社會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成熟,也同樣實現了人類自我審美精神領域的進步。在藝術表現形態(tài)變化和藝術創(chuàng)作觀念更迭的同時,它更深層次地顯露出的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
[1] 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80:17.
[2] 石炯.構圖與透視學——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理論[J].新美術,2005(0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