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芷雅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水晶于此非天然水晶也,而是指源自歐洲的人造玻璃,其主產地為歐洲的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捷克等地,一般被稱為水晶或水晶玻璃。水晶玻璃不僅在不同地區各具特色,而不同的廠家更有其獨門秘方。17世紀末的中歐,玻璃的制作工藝有了極大的改進,在此期間,捷克出產裝飾精美并且工藝精湛的水晶玻璃逐漸取代了威尼斯的玻璃制品。在眾多的捷克廠家中,以世界水晶制造業最杰出的名匠之一Ludwig Moser(路德維希·摩瑟)于1857年創建的Moser工廠的質量達到了最高水準,因此Moser品牌贏得了皇室貴族的信賴,成為皇宮和總統府的宮廷御用廠商,該品牌的水晶玻璃更被譽稱為“國王的水晶”。
時至今日,Moser仍堅持以純手工的方式打造無鉛水晶玻璃。出于對水晶玻璃的喜好與對該品牌之所以百年不衰的好奇,筆者來到了坐落于捷克卡羅維瓦利小鎮的Moser工廠一探究竟。
Moser水晶玻璃博物館里按生產年份的順序陳列了成百上千件水晶制品,品類繁多,囊括了酒具、花瓶、雕塑擺件、飾品、獎品及獎杯等,Moser的產品造型從具象到抽象,裝飾從神話故事到動植物主題的演變以及色彩方面等都在跟隨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品牌的特色是手工磨圓、磨棱、鍍金,完成這些效果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生產中,一個小小的錯誤足以讓努力前功盡棄。藝術打磨更是Moser水晶裝飾的最高境界,百年來,能夠進行藝術打磨的水晶玻璃大師均少不了Moser的精心培養,他們不僅需要極高的天賦、審美觀、手工的技巧,還要有足夠的毅力才能發展為品牌真正的藝術家。
吹制生產工作間里是井井有條的生產布局和工作團隊。據了解,工匠們一般以三人為一個隊伍進行分工作業。在Moser工廠內,不管是器械、工具的位置和工匠作業的設置都很規范,即便是熱氣騰騰的生產第一線,都體現著講究與科學。值得一提的是,工匠們所使用的工具、模具,甚至硬質天然山毛櫸木材或梨樹木材等木質用料都由Moser工廠獨自生產。為了創造最佳的生產條件和物質資料,不惜從原材料生產上開始“錙銖必較”,不得不感嘆Moser品牌的精益求精。
筆者了解到Moser的工匠們每天上午四點半開始進行備料,六點半準時開始進行生產,中午只有四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然后一直工作至三點,隨后工匠們開始為下一個工作日準備水晶玻璃融化程序,整個熔化過程在凌晨五點才能結束。手工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雖有局限,但在水晶玻璃行業中,Moser的“國王的水晶”見證了機械所不可替代的美與智慧,筆者認為這種智慧是一種堅持,堅持使用生態環保的無鉛水晶,堅持從原材料的配備到生產的每一道工序都以純手工生產方式去完成,保持著品牌百年的溫度。
參觀期間,筆者還看到有很多學生跟老工匠學習,據說每年都有不少學校的學生有機會到Moser工廠學習技藝,有的學生為了畢業能留在廠里工作會進行長期實習,直到通過考核,方可留下。可見該工廠對手工藝技術的重視和對于技藝傳承的考量之嚴苛,實際上,品牌擁有者非常清楚,沒有這些歲月的磨洗,就不會有能工巧匠,也就更沒有百年的“國王的水晶”。
在品牌的建設上,Moser不僅長期與世界頂級藝術家合作進行產品的研發,使品牌保持著敏銳的藝術觸角,同時游走在王室和社會名流的圈子之內,各種盛宴、酒會上都能看到彰顯身份的Moser水晶。當然,走如此高端路線,除了有賴于品牌高品質的產品,還需要準確的品牌發展戰略和定位,這也是Moser得以長存百年的原因之一。2015年,這個歐洲最古老的水晶品牌瞄準了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國內首家Moser水晶專賣店落戶上海,雖然其入駐中國的時間晚于著名的奧地利水晶品牌施華洛世奇,但這個頗具特色、品質一流并且立場堅定的水晶品牌正有條不紊地觀察著這個市場。據悉,Moser 品牌未來將在中國增設一家水晶精品店,并逐步建立覆蓋中國重要城市的分銷網絡,這對于我國的水晶行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壤不同出品自然有區別,但區別不意味著差別,我們看到他人成功的經驗,需要總結和反思,但也不應妄自菲薄。過去,我國的水晶行業發展或有局限,但今日,我們應當有足夠的自信,不僅是堅持國家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自信。對待西方的百年品牌,我們辯證地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此,筆者在書寫本文時把更多的筆墨著重在Moser品牌一絲不茍的品質追求方面,而非論述其設計以及文化理念。但不管是品質的追求、工匠精神的塑造還是文化自信的樹立,無疑都是我國工藝美術從業者、愛好者以及行業同仁為之努力的方向。Moser,這個百年水晶品牌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人力、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之上,希望通過了解和淺析Moser品牌,能為國內的水晶行業、工藝美術同行提供些許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