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巍巍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民族舞蹈一經產生,便和音樂有了密切的聯系,舞蹈無法脫離音樂獨立存在,音樂也在舞蹈的藝術創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華民族的音樂是世界藝術之林中極其富有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優秀的音樂人才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形成了具有深刻內涵的民族音樂體系。
有關音樂的產生,歷年來存在各種各樣不同的說法,如勞動起源說,模擬自然說等。狹義上來說,民族音樂是生活在中國的56個民族在歷史文化傳統上所創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夠體現各民族獨特文化和獨特精神的音樂。廣義上來說,民族音樂以“五四”為界限分為傳統音樂和現代新音樂兩部分。從中國傳統的音樂構成上說,中國的民族音樂調式可分為“宮、商、角、徵、羽”五個音調。民族音樂產生于民間,流傳于民間,主要表現民間生活和民間特色。認識中國的民族音樂,不僅要從歷史和地域方面去考察音樂,還要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真正內涵。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擁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因此也就產生了獨特的民族音樂。如中國南方的音樂溫婉動聽,北方的音樂高亢激昂,東方的音樂柔情似水,西方的音樂則極富鄉土氣息。
中國各民族在生活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最初形成的舞蹈表演形式為樂舞,當時的樂舞動作簡單,其主要應用于祭祀和占卜等重要場合。隨著各民族的逐步發展和進化,逐漸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主要流傳于民間,因受當地風俗習慣的制約,各地區的舞蹈風格都較為穩定。民族舞蹈的產生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民族舞蹈,如西部地區的新疆舞,北方的蒙古舞,東北地區的二人轉,南部地區的黎族舞蹈,都具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此外,不同民族也在生活生產中逐步積累自身的舞蹈文化,土家族的“擺手舞”,苗族的“木鼓舞”,傣族的“孔雀舞”以及高山族的“狩獵舞”等,都是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所形成的,是中國民族文化發展的產物。
縱觀中國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發展歷史,從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民族舞蹈和民族音樂伴隨各朝代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跌宕起伏,有過高潮,也有過低谷。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產生和發展并不是相互獨立完成的,而是相互配合,相互襯托,從最初的原始樂舞開始,相伴發展。原始的樂舞包括三部分,主要分為音樂、詩歌和舞蹈,音樂主要是講述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而舞蹈則是對事件發生發展的戲劇表演。從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到鼎盛唐朝極富欣賞價值的歌舞再到唐宋后興起的戲曲音樂,都完美地體現了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結合。
舞蹈是以人為媒介的表演藝術,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歌者的思想情感。單一的舞蹈和單一的音樂都無法將舞者和歌者所需要表達的感情淋漓盡致地傳達給觀眾,而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才能為觀眾呈現完整的情感盛宴。民族音樂是民族舞蹈的靈魂,民族音樂能夠在民族舞蹈的整個創作過程中表現出舞者的個性和情緒,能夠烘托氣氛、塑造舞者的形象,使舞者表演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立體。特別是當舞者要表現濃烈的感情時,音樂能夠激發表演者的表演熱情。一方面,在民族舞蹈的表演過程中,優美音樂的配合,為舞者創作舞蹈的旋律和激發情感、把控節奏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靈感;另一方面,民族舞蹈也為民族音樂提供了情感的詮釋。許多民族音樂在創作過程中會創作相應的歌詞,歌者在表演過程中會輔以獨特的舞蹈動作,這些獨特的舞蹈動作,便能夠將民族音樂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行完美的詮釋。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相互合作催生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作,這些作品可以再現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特色。跨越千年,現代的人也可以通過音樂和舞蹈來領會當時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和思想感情,甚至體會創作者的喜怒哀樂。
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是各民族人民實踐的產物,是各民族審美方式的展現。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結合,不僅反映著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獨特表達。雖然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各自具有鮮明的特征,但相互間總是相輔相成、和諧共生的關系。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相結合所創作的作品,不僅能夠體現民族音樂獨特的音韻美,也能夠體現民族舞蹈的動感魅力。只有當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緊密相連時,才能創作出更符合民眾情感的藝術作品,才能推動藝術的整體發展和整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