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林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翻譯與跨文化之間的關系
康 林*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翻譯從表面看是兩種不同語言的轉換,但實際上更是兩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翻譯人員在具備基本的翻譯語言知識和語言功底基礎上,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合理地把握翻譯與跨文化之間的關系,才能使翻譯工作優質高效,準確達意,才能促進不同國度之間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播,起到翻譯應有的作用。
翻譯;跨文化;交流;傳播;關系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由于不同國家之間使用不同的語言,使得翻譯人才一度受到青睞。翻譯人員作為不同語言之間轉換的橋梁和紐帶,必須具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這就要求翻譯人員深入了解和掌握翻譯與文化之間關系,巧妙地將文化因素孕育到翻譯實踐中,使所翻譯內容真實地表達文化背景下的內容,使語言真正成為文化交流的載體。本文通過對翻譯與文化之間密切關系的闡述,介紹了翻譯工作中跨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旨在為更好地提高翻譯工作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卡特弗德在他的《翻譯的語言學理論》一書中闡述了“翻譯”的概念,所謂翻譯就是把一種語言(源語)的文本材料替成另一種語言(目標語)中對等的文本材料。張今認為翻譯是兩個語言社會之間的交際過程和交際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進本語言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進步,它認為是要把原作中所包含的現實世界的邏輯映像和藝術映像完好無損地從一種語言移注到另一種語言中去。[1]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翻譯作為兩種不同語言之間轉換的橋梁和紐帶,它與現實世界中的文化因素永遠無法脫離干系,我們想研究翻譯,想更好地進行翻譯必須深入研究翻譯與跨文化之間的關系。
眾所周知,曾經幾近瀕臨死亡的英國文學著作《貝奧武甫》被愛爾蘭詩人希尼翻譯之后又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這便是最最經典的成功翻譯案例。那么,希尼能如此成功地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正是對翻譯與跨文化之間關系的精準把握。語言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在進行語言轉換過程中要注意一點即是對原本的忠實。然而,這種忠實并非字面上的忠實,更需要翻譯者從文化的整體視角進行把握,準確地將某一種語言中的文化現象真實地轉化再現為另一種語言。鑒于此,分析翻譯與跨文化之間的關系還需要從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談起。眾所周知,語言實際上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特定的社會文化發展而來的,是文化的產物,同時語言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由此可見,語言的存在和發展與社會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任何一個人想掌握一門語言,必須掌握和了解語言所承載著的特定文化,否則,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掌握這門語言。對于翻譯這個實現兩種不同語言轉換的特殊業務,它終究是在玩語言這個游戲,因此,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就造就了翻譯與文化之間的關系。翻譯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滲透與融合,翻譯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兩種文化之間交流的過程。我們知道,不同國度的文化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進行翻譯時一定要注意這種差異,要注重將翻譯原本中的文化要素完整、忠實地傳遞到譯文之中,使每一位閱讀譯文的讀者都能體會到他國的文化信息,感受異國的風情。
高水平的翻譯者一定會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但同時他也會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積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跨文化素養。這有這樣,對兩國文化都比較諳熟,才能承擔起兩種文化交流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才能翻譯出高水平、忠實度高的作品。正所謂譯者的職責和最高原則是忠實于原作,再現原作的文化內涵,實現文化交流。從這種意義上講,譯者應成為文化的傳播者。[2]大家所熟知的泰戈爾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他所著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很濃厚的文學底蘊,但泰戈爾并不滿足于此,他又將自己的作品翻譯成了英文,這篇譯文生動地再現了其原作的風格和文化要素,語言恰當、連貫、達意,譯文的魅力甚至遠遠超出原作,具有更加迷人的魅力。正因為此,它的作品能夠打動每位評委而力壓群雄獲得諾貝爾獎。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具有多個版本的譯文,但是最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還屬英國著名翻譯家戴維.霍克斯所譯的版本,因為它不僅將這篇名著的文學價值忠實再現,也將它所包羅的諸多文化信息體現出來,可見戴維.霍克斯對我國古代文化頗為了解,具有極高的跨文化素養。通過對翻譯與跨文化之間關系的論述,我們不難得知:跨文化素養會直接影響翻譯質量的好壞。這也是很多高校非常重視對英語翻譯專業大學生跨文化素養培養的用意所在。任何一位譯者必然要將自己的文化特色融入到譯文中,一篇譯文也無疑會打上具有譯者鮮明特點的烙印,譯者的跨文化功底定會反映在他的譯文里,這就決定了譯者的跨文化修養在翻譯中的重要性。[3]
總之通過對語言與文化之間、翻譯與跨文化之間密切關系的深入闡述,我們不難看出翻譯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的轉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對于一個翻譯者而言,要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譯基本功,掌握翻譯理論,熟練地運用翻譯技巧,更需要在平時多學習、積累、了解異國文化,只有具備較高的跨文化修養,才能翻譯出高水平、高質量的譯文,才能承擔起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重任,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諧發展。
[1]張今.文學翻譯原理.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2]白靖宇.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張艋.淺議譯者跨文化修養在翻譯中的重要性.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四卷),164.
康林(1962-),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