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榮芳 侯素璐 高啟鴻
太原科技大學哲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淺析西游記中角色名稱的翻譯
史榮芳 侯素璐 高啟鴻
太原科技大學哲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西游記》是中國的四大經典名著之一,在文學史上是一部杰作,本文以《西游記》詹納爾的英文版本為例,簡要介紹了《西游記》中角色名稱的翻譯,分析東西方文化在翻譯過程中是如何相互融合的,從而看譯者的個人視野如何影響翻譯進程。.
翻譯;融合;視域;名稱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小說中最著名的,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廣泛程度可見一斑。關于西游記的作者一直以來都有爭議。但現在,大多數的學者還是堅持認為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西游記的翻譯版本也是很多的,最初上海基督教文學會出版了著名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譯本,即A Mission to Heaven;其次是1930年,海倫·M.海斯的譯本The Buddhist Pilgrim's Progress這個版本最終在倫敦和紐約出版。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英國翻譯家詹納爾和美籍華人教授余國藩的西游記英譯本,本文選用的是英國翻譯家詹納爾的譯本,即Journey to the West,1993年由外文社出版。
西游記的角色名形式簡單,便于記憶,但卻有深刻的意義。作者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在這個奇幻的世界里,大部分的角色都不是人而是神仙或惡魔之類的。“他們的名字是極其多樣和復雜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風格,作為一個姓氏加一個給定的名字。一般來說在西游記中的名字可以分為六種:人名、以宗教道號來命名、以職位職業命名,幼兒乳名、長相命名、昵稱。本篇文章只選取在西游記中的四種名稱,以下內容將對這四種類型進行詳細論述。
(一)以姓氏命名
個人的名字是一個特定的標記,它用來區分別人。而中國人名的基本模式是一個姓加上一個名字,我們稱之為“xingming”(姓名)。
例如:房 Fang
劉 Liu
秦瓊 Qin Qiong
(二)以宗教道號命名
在中國,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宗教的名稱,例如,一個和尚或佛教信徒有佛的名字,一個道士有有道教的名字,修女也有自己的圣名。這些宗教名稱與宗教思想有關,本質上都是與自己宗教的教義有關。
例如:悟空 Wu kong
玄奘 Xuanzang
Patriarch在牛津高階英語字典里的漢語意思是指家長、族長。祖師在中國原指華夏祖宗創立某種學說或創造某種技藝而為眾師法的人。如今泛指各行各業創始者,很顯然詹納爾在這里作翻譯時也參考了作者的歷史背景,選取了一個與原作者意思接近的英文翻譯,巧妙地還原了作者的文本視域。宗教的名字跟中國古代的文化是緊密相連的,悟空這一小說中出現的人物,真實世界中其實是有它的原型的,據歷史考證,悟空,生于公元731年,到公元812年去世,唐朝人,俗名是車奉朝,這個人確實是唐朝的一位高僧,在今天涇陽縣云陽鎮一帶居住,是后魏拓跋氏關系疏遠的后人。被后人認為是著名古典原著《西游記》孫悟空的原型。
(三)以職業、職位命名
這類名字是指以統治階級命名,包括皇帝、貴族和政府官員。其他地方長官的名字有各種各樣。“在中國古代,皇帝有自己獨特的名稱系統,例如廟號、年號、謚號、尊號、諱號。一些官員以他們的官方職務頭銜或其爵位來命名。”
例如:唐太宗 Emperor Taizong of the Great Tang
魏征丞相 Minister Weizheng
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常見廟號。自漢朝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人,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詹納爾在這里選用了“emperor”一詞,這與他所處的國家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系。歐洲的帝王、君主只有一個,并且不會清楚地去劃分第一代君主的稱呼或是第二代君主的稱呼,而在英語中也只有“emperor”或是“king”來表達君主而已。
(四)以昵稱命名
(一)“一個綽號是一種評論的方式。它反映了這個綽號的主人的判斷,以及人們表達的贊揚或指責,無關乎喜歡或不喜歡。”(吉常宏,2007,《中國人的名字別號》)在文學作品中,綽號充滿了作者的創意和思想,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內涵和多重含義。
例如:辟寒大王 King Cold-avoider
辟暑大王King Heat-avoider
辟塵大王King Dust-avoider
《西游記》里的妖怪,辟寒大王與辟暑大王、辟塵大王,都是修行多年的犀牛精。辟寒大王手使一把鉞斧,是妖精的魔頭,辟暑大王使用一桿大刀,辟塵大王使的是少見的奇撻藤,三妖怪都能飛云步霧,多種變化。
我們置身于歷史中,和歷史融為了一體,翻譯中忠實于原著,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翻譯是藝術的再創造,翻譯是一種藝術魅力,同時也是一種語言活動。例如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在翻譯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對方的語言習慣以及宗教背景。培根在他的四假象說中也談到過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種族之間的差異等等,會造成各種假象,所以說在翻譯過程中,對待語言、種族、生存環境等等差異。我們都要采取的是不同的處理方式和辦法,對待文化更要是一種包容的態度,這樣翻譯出的語言等等都是藝術美麗的再呈現。本文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再次呈現了語言的藝術魅力,對后世研究翻譯文化希望可以有一個新視角,新態度。
[1]Eugene A,Nida and Charles R,Taber.1982.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J].New York.
[2]劉放桐.新編現代西方哲學[M].人名出版社,2000.
[3]吉常宏.中國人的名字別號[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籍秀琴.姓名·名字·稱謂[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9.
H315.9;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