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華 青島大學
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創作和其他形式的油畫創作不同。從字面上講,歷史題材油畫的作品創作以歷史為背景,主要表現的是一個國家和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過程,以史料為主體的一種史實,其所承載的往往超過藝術表達的本身含義;如果從宣傳意義上講,它可以更好地呈現歷史事件,更好地宣傳愛國情懷、民族氣節等;從歷史的文脈角度看,既可以做到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時代精神的重塑,又可以在情感的理念中做到傳達,做到感化靈魂、提高素質、陶冶情操。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創作屬于主流的美術作品創作。
“構圖”這個詞學者解釋為:造型藝術術語,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在這個表述中,油畫藝術的起點是構圖,是藝術家們首要解決的問題,對于接下來的色彩、造型和表現等創作具有直接影響,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構圖主要受到歷史、政治、時代的影響。
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出現時間不長,但是這種題材的繪畫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有學者認為:“漢代的《麒麟閣十一功臣圖》、隋唐的《秦府十八學士圖》、明代的《抗倭圖卷》、清朝的《康熙南巡圖》等都是我們祖先在重大歷史題材油畫藝術創作上的探索與實踐,只不過是在使用材料上有所不同罷了。”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由于近代中國發展落后,貧窮以及戰亂的影響,在近代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發展十分緩慢,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作品寥寥,只有極少數的精品。
在這一時期,對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研究后,讓我們不得不提及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的創作構圖形式影響了新中國成立后近百年的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構圖方式。一位是將西洋畫的透視學和明暗畫法帶入中國的郎世寧,他將西洋畫和中國畫結合后形成了“新體畫”。在晚清存世不多的歷史題材油畫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其中來自西方的焦點透視構圖法,又在我國古代“山水畫中,畫山盈丈,樹木盈尺,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的畫面布局原則。而另一位就是徐悲鴻,作為在法國留學學習寫實主義的畫家,他在留學期間參觀了很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欣賞了大量的現實主義優秀作品,通過這些作品,他不僅學習到了西方油畫的構圖、繪畫、色彩技巧,最為重要的是領悟到了作品中人文主義的精神。徐悲鴻回國后,其繪畫中擺脫了清末的新體畫的構圖定式,在他創作的《田橫五百士》中,成功地將歐洲古典傳統的油畫構圖與中國歷史人物相融合,極大限度地利用了畫圖空間,在1932年此畫展出時震驚了當時的美術界。此后,徐悲鴻的其他作品在我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中對這樣的構圖方法進行了鞏固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在博物館的籌備建設時期,國家相關部門對全國進行了美術作品的征集工作,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征集中,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創作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研究上,我們不得不提起蘇聯對我們油畫藝術構圖的影響,革命歷史題材的美術作品對于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是一個新的事物,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在新中國的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創作出了很多優秀作品。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對外交流不斷地對藝術家的創作產生大的影響,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在短時間內產生了新古典主義、超級寫實主義、新現實主義等派別的創作方向。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創作迎來了新時代的創作高峰。在這一時期的藝術創作上,著重體現了新時期以人為本和百花齊放的時代精神。
在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構圖創作的進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構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還看到了通過作品能反映歷史和時代的印記,但是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講,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的發展創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因為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在日益強大的今天,中國重大歷史題材油畫還有很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創新、豐富和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摸清創作構圖的演變,更好地進行藝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