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琳琳 運城學院音樂系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技巧是幫助演奏者提升演奏質量的重要條件,在演奏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引導演奏者,使其演奏的作品更富張力,與此同時,還可以促進演奏者與作品之間的辯證關系,更好地幫助兩者達到統一,進而提高演奏者的藝術水平。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只注重技藝表演,會導致其作品過于空洞,進而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實際意義沒有詳細認知[1]。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形成內心聽覺的主要標志是當學生在拿到鋼琴樂譜的第一時間,就可以不依靠任何相關工具在內心對該樂譜進行內心演奏并對其旋律有一定的認知。本文就內心聽覺能力在鋼琴中的培養做了簡單論述。
內心聽覺主要是指在直覺受刺激時對感官產生直接作用的一種心理及認知過程,其包括儲存、提取、信息加工三方面。儲存是指大腦對過去聽過或者現在正在聽的音樂音效信息通過固定形式進行儲存;提取是指大腦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對所需音樂音效信息進行查找;信息加工主要是指以收集的音樂音效信息為基礎,適當加入自身的感知與情感,然后將其通過音樂畫面或形象的形式表達出來。鋼琴演奏主要是依靠聽覺來表現的一門藝術,其主觀色彩較強。演奏者內心的音樂記憶力、想象力都是依靠聽覺能力來表現的,聽覺能力在不知不覺中使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思想發生改變。這不僅可以幫助演奏者不受外界聽覺影響,還可以真正達到心理感知的靈活運用。
在培養內心聽覺能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聽覺意向必須以良好的音樂作品感知能力作為橋梁,因此,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培養其內心音樂聽覺的必要條件。在感受音樂旋律及氛圍時,適當加入自身特有的感知,保證當前大腦所存在的思想與當前音樂氛圍相融合,進而提升音高聽辨能力,積累多種經驗,為以后的音樂道路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應勤加鍛煉聽覺能力。每當聽到一部音樂作品的時候,可以借助樂器音響模式將所聽到的音樂旋律表達出來,使演奏者自身可以聽到音波震動,進一步產生更好的聽覺感受。在此過程中實現情感共鳴,就是聽覺感受的基本過程。演奏者在聽完樂器音響效果后,自我演奏時應將自身對該演奏作品情感、思想,以及感受慢慢融入演奏作品中,進而和音樂作品產生更好的情感共鳴。與此同時,演奏者還要接觸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音樂,比如通俗、民族音樂等。長此以往,人們就會習慣性地將自己的主觀感知及自我意象帶入音樂作品中。
其次,對于實用的音樂理論知識,應多次對其進行復讀、日積月累。在音樂中加入感性因素的同時,還應對自己的技藝性適當提高,適時適當地融入自身所學的理性知識。在演奏作品時,演奏者除了要對不同的演奏內容有理論了解,還應對其形成背景有詳細了解,進一步切實感受到當時所在的實際氛圍,更好地達到情感共鳴。
此外,演奏者還應借助節奏、和聲等多種形式對曲譜進行具體分析,以當前所需演奏曲目為基礎,加深對其有關作品風格及作曲背景的認知程度。熟練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可以幫助演奏者和聆聽者更為理性地對當前作品進行分析。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掌握理論知識充實演奏者專業儲備量,使其能夠了解到音樂中的真正含義,最終達到將感知合理表現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的理想目標。
培養音樂記憶能力是培養鋼琴演奏內心聽覺能力的基礎條件。音樂記憶力可以幫助演奏者在大腦中再次呈現以往的演奏情景,幫助演奏者再次產生情感感知。這是對演奏者極為重要的記憶形式之一。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可以發現,從多個方面對演奏者的音樂記憶力進行培養對其發揮聽覺有著較為明顯的積極作用。而演奏者要想提升自身音樂記憶力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此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可適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達到提高音樂記憶力的目標。例如,對樂曲節奏、和聲等進行詳細分析、利用圖片等其他形式加強音樂記憶力。
背奏也是提高演奏者內心聽覺及音樂記憶力的有效措施。在背記樂譜的過程中,還應對其所富含的思想與含義、作曲者在當時情境下的情感與思路以及曲目所在時期的音樂藝術進行背記。這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地了解曲目內涵及曲目靈魂,加深其音樂記憶力。
通過實施以上幾種措施,可逐漸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記憶力,幫助其自身更好地產生內在聽覺,與此同時對演奏者把控音樂整體的能力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從本質上來看,聽覺意象是音樂想象的先行條件,因此在形成內心聽覺的過程中也應重點培養音樂想象力。在評價內心聽覺中,感知是評價的主要內容。而音樂想象力是決定其自身內心聽覺能否良好表達的重要標準。因此,逐漸提升自己音樂想象能力是不斷優化與提高內心聽覺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文化知識和專業修養,同時在生活中要對周邊的自然景色、不同情況下的人物情緒及實際形象等進行細心觀察,進而增加自身感知能力。當一個人情緒較為低落時,其內心環境就比較復雜了,進而引發其自身想象力。熟悉音樂的多種形式是增加音樂想象能力的基礎,比如,快速半音階的下行旋律與下雨較為相似、輪擊定音鼓所產生的聲音與雷聲相似等。由于不同演奏者的表現手法各異,其彈奏的聲音也各不相同,給人們留下了較多的想象空間。除此之外,還可以較為常見的歌曲類型(比如:感情歌曲、戰爭歌曲等)為基礎,對其發揮聯想能力,在演奏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成果,進而使演奏作品時情感更為豐富。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視唱練耳與內心聽覺兩者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因此適當增加視唱練耳的練習程度對內心聽覺的培養也有著明顯效果。在視唱練耳過程中,同樣也是通過感知與理性的有效結合。在對視唱練耳練習時,利用自身的內心聽覺對高音位置進行分辨,同時將該部分音調唱出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音響、書面、背唱等多種方式來表達自身內心聽覺,提升自身視唱練耳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內心聽覺能力的最終目標。
總而言之,內心聽覺的形成本質就是演奏者對當前所演奏樂曲的一種自我感知能力。因此演奏者必須提升自身對樂曲的認知能力,進而提高演奏水平。且在培訓鋼琴表演的過程中,演奏者依照自身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及特有的表現形式進行情緒節奏的培養,可為后續培養聽覺感受能力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提升自身音樂聽覺及專業修養。而就鋼琴演奏者可能出現的多種音響聽覺問題,可遵循不同音樂語音特點實施規律性重組,進而幫助演奏者更好地實現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崔秀峰.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能力培養之我見[J].藝術研究,2016,(01):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