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鋒 廣東省湛江藝術學校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為我國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應對教育體制改革,具有多元化、開放性、綜合性特點的戲劇教育被引入我國基礎教育中,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與歡迎。戲劇在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其本身也是一項比較接近人們生活的藝術,是對人們生活狀態的一種再現與展示。采用基礎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聯想,增強學生的感知力并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另外,戲劇教育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并健全學生的人格,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利用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就戲劇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起到的獨特功能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期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幫助。
戲劇本身屬于一種綜合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等形式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戲劇教育是將戲劇元素以及方法應用到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在戲劇實踐中完成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其整個過程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意蘊,并以此來不斷豐富自己對生活的感知,培養健全、完美的人格。
戲劇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其本身是對我國優秀文化的一種傳承。戲劇的目的是教育,而且是一種“全人”教育,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外在表現形式都具有教化大眾、促進人們全面發展的作用。我國教育部明確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對藝術的熱愛,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以此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將戲劇教育引入我國基礎教育不僅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素質,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1]。
首先,豐富學生感知,規范學生人生。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劇中的內容多源于生活,其本身就是對人生的縮影、對現實的提煉。基礎教育以青少年為主,其本身正處于一個長知識、長見識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另外,中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在生活閱歷、社會經驗方面非常欠缺。采用戲劇教育的形式可以將一些具體、鮮明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度,讓學生通過戲劇教育增強見識、了解社會、感受人生,進而也對自身今后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起到規范、導向的作用。
其次,陶冶學生的性情,在快樂中進行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純真、善良的年齡階段,其對待事物非常感性,內心也非常容易被感動。戲劇可以給學生以強烈的情感刺激,有助于學生精神上的宣泄、釋放,讓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華,從而幫助學生從小建立起對真善美的信仰。除此之外,戲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活動,其本身具備一定的娛樂性特點。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形式,其有助于給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寬松、舒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的教化。整個戲劇教育的過程中充滿了娛樂性與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也非常適合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順應了人們追求快樂與幸福的天性。
最后,提高學生的道德,健全學生的人格。教育本身屬于戲劇的一項基本功能,戲劇對于人們生活中的道德規范起到一定的宣揚、傳播作用。我國的優秀戲劇中有很多關于“團結友善”“尊老愛幼”“懲惡揚善”的主題強調,這些都充分表明戲劇在構建良好道德社會方面的積極作用。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正處于一個形成時期,還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然而,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傳統的教、灌輸等道德教育模式很難達到實際的教化效果,需要一種更為生動、具體、形象化的教育方式,戲劇教育正迎合了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讓學生的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得到不斷的提升。除此之外,戲劇憑借其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主動接受教育內容的熏陶與教化,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與良好的性格,進而不斷凈化學生的心靈并健全學生的人格。
首先,增強學生的角色意識,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角色扮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演員根據自己所分配的角色并結合故事情節的需要來塑造劇中人物形象,進而給觀眾呈現出最好的表演。另一方面,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對待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且都具有非常強烈的模仿興趣。因此,采用戲劇教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戲劇中體驗不同的角色扮演,并根據角色的不同來調整自己的狀態,進而培養其強烈的角色意識。這種角色意識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它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種換位思考的意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新事物并適應新環境,進而提升其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另外,戲劇是對實際生活的提煉與總結,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以在戲劇表演中得到極大的激發與調動。通過參與戲劇表演可以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加深學生對事物的思考深度,特別是一些臨時性的即興表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以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
其次,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演員在戲劇表演過程中需要根據故事情節配合他人共同完成表演,其整個過程通常也是一氣呵成,這比影視劇拍攝過程要難得多,同時也對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戲劇教育中對于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其必須做到膽大,敢于在眾目睽睽之下講話并進行表演。因此,戲劇教育在提升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方面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其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加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其性格變得愈加開朗、活潑。戲劇中包含文學、唱歌、繪畫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學生在戲劇教育過程中也會極大地開闊自己的視野,涉獵更多的藝術形式,這有利于學生今后與他人交往時找到共同話題,進而使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般而言,戲劇是由演員、燈光、音效、舞美等共同參與、集體創作出來的舞臺表演,它需要各個環節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努力,這是團隊合作的結果而并非一人的努力。戲劇教育中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不能只注重個人表演,還應該在完成自己表演任務的同時配合其他人共同完成表演。戲劇教育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進而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現在社會是一個講究共贏的社會,只有具備團隊協作能力的人才能受到更多用人單位的青睞,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獲得成功。另外,學生們在不同的戲劇表演中可以體驗到更多劇中人物的經歷,進而增強自身的社會體驗。學生還可以在戲劇中接受道德教化,提升自我辨別善惡的能力,進而構建并完善自己的三觀,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2]。
戲劇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具有獨特功能,在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另外,戲劇教育也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大背景下對教育方式的一種創新,符合時代發展的變化需求。要想使戲劇教育發揮其應有的效果,還需注意以下兩點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本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師的道德品質以及藝術修養在戲劇教育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學校不僅僅要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專業培養,同時還要爭取建立起一支具有專業化水平的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學生在接受戲劇教育過程中的需求,進而使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3]。
(2)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一方面,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看待事物比較敏感同時又有著強烈的個人主見。另一方面,每一個學生都擁有選擇自己獨特方式進行學習的權利。因此,教師在進行戲劇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將全員參與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靈活多變、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綜上所述,戲劇教育對于塑造學生完美人格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顯著的意義。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有必要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通過戲劇來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現階段,我國的戲劇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不斷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來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徐婷婷.探究戲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獨特功能[J].教育,2016(8):00203-00203.
[2] 王蘋.基礎教育中的戲劇教學困境與對策研究[J].四川戲劇,2016(8):160-163.
[3] 池夏冰,董蓓菲.教育戲劇在語文課程中的功能與路徑[J].基礎教育,2017,14(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