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珊
(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淺談拉莫古鋼琴舞曲的作品分析與演奏
謝文珊
(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古鋼琴實際上是鋼琴的前身,早在16世紀就由國外的樂器師發明,古鋼琴也是用繃緊的金屬絲線來振動發音的,但是,古鋼琴使用羽毛管制的撥子,撥動一根金屬琴弦,與現代的三根金屬琴弦的聲音是不盡相同的。著名的巴洛克風格音樂繼承者拉莫對于這種撥弦古鋼琴的彈撥和使用,盡顯古鋼琴纖細渾厚的音色。本文將就法國古鋼琴藝術全盛時期的拉莫鋼琴舞曲的作品進行簡要的分析。
拉莫;古鋼琴舞曲;作品;分析;演奏
古鋼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由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獨弦琴,(這兩種樂器對于后世古鋼琴和鋼琴的制作都有直接影響是畢達哥拉斯制作的)。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古鋼琴渾厚的發音方式異常興盛,最具影響力的是被作曲家們所鐘愛的撥弦古鋼琴,也稱羽管鍵琴。 羽管鍵琴的結構原理和翼琴相似,只是撥弦的是鳥類的羽毛管。因為羽管鍵琴的琴鍵比較大,所以又稱大鍵琴。
拉莫于1983年出生在法國,他的父親是一名著名的音樂家,在多個教堂里擔任管風琴師,從小拉莫就展現出了天資聰穎的姿態,在當時他的天分受到了很好的重視,雖然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從事法律工作,但是骨子里的音樂天分使得拉莫最終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對鍵盤演奏的學習,同時,拉莫還對作曲非常感興趣。
在當時,古鋼琴的興盛時間并不長,拉莫對于鍵盤演奏的青睞,以及其獨有的音樂天賦,使得其在青年時期就已經受到了皇室和貴族的喜愛,被奉為皇室作曲家,享受非常優厚的待遇。拉莫一生對自己所喜愛的音樂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創造了65首古鋼琴作品,他的作品風格華麗、曲調悠揚,但是卻顯示出一種疾世憤俗的氣概。拉莫也是一名非常有建樹的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不僅精通古鋼琴,而且還擅長風琴,從事教學工作,將自己的音樂創作和音樂演奏經驗傳達后世。在晚年,拉莫編寫了《羽管鍵琴曲集》一書,后期又多次再版,成為傳世之作。在他的作品和演藝生涯中,古鋼琴組曲的創作尤為重要,擅長在小步舞曲之前加上前奏曲,擅長華麗的威尼斯舞曲風格,其作品中有比較明顯的洛可可裝飾藝術風格傾向,因此,受到了當時歐洲皇室的排擠。
拉莫對于古鋼琴的熱愛是非常明顯的,他的音樂風格承襲了巴赫的法國組合舞曲,在學習了這種華麗的風格之后,拉莫的鋼琴舞曲風格似乎是在預示著一個輝煌的時代。拉莫的古鋼琴舞曲演奏風格帶有一種天生的詼諧和幽默,雖然拉莫被稱為是宮廷鋼琴樂師,于是他的性格嫉世憤俗,并不屈服于權貴,反而忠于藝術和音樂的創作,忠于自己的本心。因此,拉莫的音樂風格體現出一種非常本真和天然、甚至天真無邪的意味。拉莫的古鋼琴舞曲組曲給予聽眾一種非常舒服的聽覺體驗,雖然沒有戲劇性的激情和轉折,但是卻有一種新生力量的醞釀。拉莫非常擅長使用主題變形的手法來進行創作,這種主題變形的方法重復了單一的意象,通過這種重復延長了余韻,有了豐富多彩的變化,衍生出很多相似的主題變奏,成為西洋樂器滑音的雛形。總體來說,拉莫的鋼琴藝術體現了和聲理論的雛形,在實踐的基礎之上,加強和延伸了鍵盤音樂結合的勢頭,在歐洲音樂創作的早期,引領人們從嚴謹的和聲創作中走出來,以一種更加華麗的創作旋律,達成法國巴洛克時期鋼琴藝術創作的藝術高峰,具備豐富的洛可可時期古鋼琴音色風格鏗鏘而柔美的矛盾一面。
拉莫對于利戈東舞曲的變奏體現,是當時藝術演奏的一場變革,由于該舞曲本身的結構實際上是比較簡單的,整體采取E大調的結構形式,采用了兩個主題和一個變奏組,以8+8的等長樂段組成了不同的樂段結構,采用簡單的二聲部來重復復調,在第一小節時就戛然而止。然后開始重復第一樂句,周而復始。拉莫在進行古鋼琴的變奏演奏時,在尾聲的時候,以正格形式終止后結束整個舞曲。這種變奏是對利戈東舞曲的一種創新,采用小行板的微嫌急促的速度,迎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古鋼琴音色特點,在整曲種的跳音,體現了四分之三時值的斷音,這樣可以非常明顯地體現古鋼琴中間和結尾處的短弱對比,出現了很多,裝飾性極強的鋼琴裝飾音,裝飾音的大量使用有別于意大利式的波音,以更多顫音形成了一種獨具一格的特色,體現了更加輕松幽默的意味。
g小調小步舞曲的曲式結構在和聲布局方面體現出比較簡單的布局,由于這首曲子也是由兩部分常簡單的曲式所組成的,這兩部分在布局時連接的非常精確,小步舞曲的第一部分是8+8的,比較方正的樂曲是采用主和弦進入之后,第一小節就進行上揚的旋律分布,結尾時半格終止。第二部分的舞曲和第一部分一樣,采用連續三小節的漸進方式,旋律如旋梯一班在音階上上行進行,在第四樂句演奏的時候,旋律慢慢放下行演奏,慢慢穩定之后,在最后正格終止,這種和聲的特點就如同水面的倒影一樣,明快而翩翩起舞的音樂,伴隨著大量的裝飾音,以中度速度逐漸演奏,既體現了巴洛克時期舞曲的歡快和莊重,也體現了在下行過程中逆波音的少量使用。拉莫的創舉體現出了樂曲在進行過程中的強弱變化,旋律的跌宕起伏,在踏板的運用方面非常精致,樂曲的對比效果非常工整和分明。
簡單明快的和聲特點,是拉莫在使用古鋼琴演奏湯布蘭舞曲時的主要風格,簡單的單二部曲式,以G大調為主體,第一部分舞曲使用的是結構異常方正的4+4舞曲句式,拉莫在演奏的時候,左手使用的是d音音程,使用組合旋的兩個音構成整體句式。后期的第二樂句,基本上采用的是重復第一樂句的方式,但是在對稱的美感之中有略微的差異。由于湯布蘭舞曲的音程是緩慢而平和的,直到結束的時候,樂曲漸漸穩定下來,結束的音程仍然是層次分明的主音和屬音交叉漸變的過程。在演奏的時候,拉莫著重使用樂句主音的保持音比較,輕點古鋼琴踏板,體現出音色的交替強弱,對于不同越劇之間的互相提示和漸變,能體現出對比的效果,在進入尾聲的時候聲音卻越來越強,表現出穩定的上行趨勢。無論是哪一首舞曲,在拉莫的古鋼琴演奏過程中采用大小調交替的方式,創新式的改良了傳統教會調式體系的創舉,拉莫為了體現華麗的風格,在和弦的使用上表現力非常豐富,裝飾音的運用非常明顯,整個音樂素材在不同的運動形式上渾然一體。雖然當時的舞曲,情感體現的是比較單一的情感色彩,但是這種流動的古鋼琴旋律以及蒼涼暢快的音色旋律,以對位的音樂表現手法,展現出了羽管鋼琴的剛柔并濟。
拉莫的古鋼琴音色,是法國鋼琴音樂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嶄新一頁,這種純凈的古典音樂風,總是帶有規律性的節奏和更加鮮明的樂句結構。拉莫的鋼琴似乎是有一種與繪畫藝術通感的藝術特質,其創作風格和聲大膽、裝飾豐富、音色濃厚,為現當代的鋼琴藝術發展之路帶來的深遠的影響。而今的現代鋼琴在演奏和研究的過程中,很多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也紛紛借鑒了拉莫的古鋼琴演奏風格,將鋼琴演奏引向了更加輝煌的一頁。
[1]王蕾.鋼琴音樂作品《第一新疆舞曲》與《春舞》的音樂與演奏分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33(02):202-204.
[2]楊鴻意.拉威爾雙鋼琴作品《波萊羅舞曲》的“交響化”音樂分析與演奏探析[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5.
[3]王靜.從肖邦“英雄”波蘭舞曲的演奏特點觀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演奏風格[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4]魯果.希那斯特拉早期鋼琴作品中民間音樂元素的分析與詮釋[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0.
[5]沙莎.鋼琴音樂作品《第一新疆舞曲》與《春舞》的音樂與演奏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J624
A
謝文珊(1982—),女,漢族,福建福州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鋼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