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坤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淺析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
劉明坤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本文對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的創作背景以及樂曲內演奏技巧進行粗略的研究分析,體現了普羅科菲耶夫這一位20世紀初前蘇聯最偉大的鋼琴家在繼承古典主義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又對古典主義大膽的革新精神,他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形成了極具魅力風格充滿朝氣的“足球音樂風格”。
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早期音樂風格
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1891-1953),前蘇聯作曲家、鋼琴家。自幼便跟隨作曲家格里埃爾學習,13歲時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他早期作品的音樂語言清新充滿朝氣,繼承了古典傳統而又大膽革新的精神,某些作品則又受到現代主義影響,反對當時風行的柔弱傷感藝術風格以及習慣性的“美”感標準,同斯特拉文斯基般反對過于柔和的浪漫主義,主張的則是剛健有力、甚至強烈刺激性的藝術感官效果。普羅科菲耶夫d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創作于1912年。如若說他的前一首鋼琴奏鳴曲是在前者古典主義音樂風格上的延續,那么第二鋼琴奏鳴曲則是在其之上的創新,顯露出普羅科菲耶夫自小便賦有的如莫扎特般的音樂才能,對20世紀音樂風格個性的追求,如連續性快速跑動以及無窮動的“托卡塔”風格(即所謂的“足球音樂”)特點等,都在這部作品中得到體現。
這首作品采用了傳統奏鳴曲的四樂章形式,末樂章則為快速型的跑動樂章,速度標記為Vivace(急板),采用一往無前,不間斷的快速節奏方式,6/8的節拍,具有托卡塔風格和典型的塔蘭泰拉舞曲的風格,與緩慢進行的第三樂章形成對比。其中不協和的和聲、打擊樂式的鋼琴手法、所體現的極度興奮激進的音樂活力,給聽者以難以置信的想象。評論上說:“普羅科菲耶夫可能是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第一位將鋼琴作為打擊樂來演奏的音樂家”。
第四樂章以典型的奏鳴曲式三部性曲式手法結構譜寫。本曲一開始就以規模較大的引子部分體現,pp的力度下雙手齊奏,此時應控制好雙手的平衡性,可以采取斷奏的演奏方式,接下來5個小節的切分音型,加之左手的八度音型雙手在鍵盤上呈擴張趨勢,將力度推至f,而后又從最高點雙手齊奏下行以顫音的形式結束在A這個屬音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演奏時一定要控制好兩個手的平衡性同時又要掌握好節奏,不能演奏出往前加速的趨勢,快速中仍要有一份從容淡定。在16小節開始進入右手旋律,此時要注意左手的音,左手的旋律就似乎是打擊樂般,單一且節奏感十足,控制好左手的音量,稍微減弱以此來突出右手的旋律音,要注意兩個音之間的小連線演奏。在p的力度上清晰地演奏出右手的旋律,活潑生動與左手的機械風格交相輝映,最后同樣結束在屬音上。引子整體部分應彈奏的干脆而又不能過分地將激進的一面過早體現。之后旋律并未直接進入副部,而是在引子和主題之間出現了四個樂句的連接,強調的則是兩只手的良好配合,著重要注意的是右手的和弦一定要下鍵整齊,四個樂句的連貫性則體現在每個樂曲開頭mf的力度上,一定要注意區分四個樂句對比強調使之連貫自然的推進到副部旋律。到了副部旋律,節奏則改為2/4拍的節奏。左手反復斷奏旋律,突出的則是右手的旋律,采用與第二樂章相同的跳奏,歡快活潑,以8小節的引入部分展開。整個副部為兩個樂句體的樂段,在后面加寬結構織體又再次進行變奏。主題在低八度之后,又擴寬了聲部區域,使主題的旋律更加富有張力,也充分體現了普羅科菲耶夫早期作品極具張力激進的特點。結束部分又再次回到了6/8拍的節奏,右手承接前面的引子之后連接的材料,低聲部則運用副部材料,以副部引入部分的材料結束呈示部。展開部首先在速度上與呈示部就有對比,以Moderate(中板)的速度演奏,是第二鋼琴奏鳴曲的樂章展開部分的原樣再現,具有深情優美的舒展性樂段,在普羅科菲耶夫充滿詼諧、戲劇性張力的早期作品中難得一見。從中可看出普羅科菲耶夫也逐漸對慢速抒情旋律的重視,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可見。左手連續的和弦重復推入水波般柔美,右手旋律由單音不斷加寬和聲織體,也逐漸推進到展開部一系列的模進手法,而后再次改變節奏由3/4變為2/4,高聲部琶音和弦使抒情的旋律增添幾分詼諧詭譎色彩,速度的增加也使整體引入到插部。再次回到Vivace的速度,左手旋律更加富有舞蹈性的動力,右手的材料與之前的引子部分類似,調性更加不穩定,旋律極富張力,怪誕不協和的打擊聲至205小節回到6/8的節奏,四個小節模仿副部主題的連接,后段變化再現呈示部分,尾聲再次回到引子部分的旋律,形成首尾呼應的布局,結尾以連續sf的力度和弦結束在主和弦上。
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雖然作為其早期的鋼琴作品,沿用了其詼諧怪誕的風格,不協和的音程旋律,但在這基礎上,又突破性地引入了柔美和緩的慢板與之相對應,因此第四鋼琴奏鳴曲可以說是他探索突破古典詩創作路線的開始。但這又僅僅只是對第一樂章樂段的重復使用,并未重新加入新的選段來展開,也可見其思想的不成熟性開放性,但這也是普羅科菲耶夫其后期作品浪漫主義傾向的開始。他的音樂對西方的保守派來說,顯得激進;而對激進的來說又顯得保守。他的音樂更是20世紀上半葉獨具風格特色的一枚旗幟。
[1]普羅科菲耶夫,徐月初,孫幼蘭.默者如歌——普羅科菲耶夫:文選·回憶錄·評傳[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2]郭新.普羅科菲耶夫剛群奏鳴曲主題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07).
[3]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音樂卷)[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J624
A
劉明坤,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藝術碩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