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做好馬鈴薯晚疫病防治
7月23日,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發布了2017年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趨勢預報。預報顯示,根據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情況,結合下階段山西省氣候預測和生態條件分析,預計山西省馬鈴薯晚疫病呈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0萬公頃,主要發生在山西長治、大同、忻州、太原、朔州等地。流行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中旬。
根據當前病情、氣候及生態條件,山西省植保站提出了具體的防治建議:
(1)各地要加大監測力度,及時發布短期預報,有效指導防治工作。在做好常規監測的同時,充分發揮馬鈴薯晚疫病監測儀的作用,做好監測資料積累和分析,為今后監測預警提供科學依據。
(2)加強田間調查,當發現中心病株,應立即拔除并帶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對病株周圍50米范圍內的植株噴施甲霜靈錳鋅或霜脲·錳鋅等藥劑進行封鎖控制,隔10天再噴1次,阻止病害擴展。
(3)當病害在田間開始蔓延時,選用內吸性治療劑或保護兼治療劑,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75~100毫升/0.067公頃,或52.5%口 惡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2.5~25克/0.067公頃,或25%烯酰嗎啉·松脂酸銅水乳劑80~100克/0.067公頃,或60%霜脲氰·丙森鋅可濕性粉劑100克/0.067公頃,或者用72%的霜脲氰·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0.067公頃,或25%雙炔酰菌胺懸浮劑40毫升/0.067公頃等。視發病程度隔3~5天再噴一次(發病較輕田隔5天,發病較重田隔3天)。要求噴霧均勻,上下打透。若噴藥后6小時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注意輪換、交替用藥。
(馮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