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軒
(沈陽市杏壇中學,遼寧 沈陽 110000)
科際整合與合作視域下的音樂教育教學芻議
李佳軒
(沈陽市杏壇中學,遼寧 沈陽 110000)
音樂課中的“科際整合”是指在教學中以音樂為主體,融合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而開展的綜合性教學。當下音樂學科“科際整合”缺乏的不是教學資料,而是科學理念指導下的具體高效的實施策略。音樂課中的“科際整合”需要各科教師密切合作,才能找準“科際”合作的側重點。“科際”合作的契合點,不一定要以音樂為中心,而是根據合作內容的特點,適時適當綜合發揮音樂的作用。
音樂教育;科際整合;實施策略
20世紀下半葉尤其是近年來,綜合課程觀念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于是,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出強調了課程的整合。就音樂課程的改革來說,教育部新制定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科際整合”的教育理念:“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它涉及到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姊妹藝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等各個方面,其特點是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參與性強。”以新課標提出的“科際整合”教育理念為指導,全國中小學音樂教育隨之從教材到教學實踐開始了科際整合的全面嘗試。基于此,本文擬在全面深入理解“科際整合”涵義的前提下,從教學一線音樂教師的角度,來探究一下音樂教育教學的“科際”合作契合點,從而為一線同行們提供一種可資借鑒的“科際整合”實施策略。
“科際整合”這一概念有廣狹之分。狹義的“科際整合”是指學科之間的分工合作與互動,不只是橫向的擴大,亦是縱向的加深。廣義的“科際整合”則包含了學科間的整合性和統一性的觀念,以尋找學科間的“基礎經驗”作為整合的起點,使不同的知識體系借由不同層面的關聯,形成一個統一的知識體系。音樂課中的“科際整合”是指在教學中以音樂為主體,融合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而開展的綜合性教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科際整合”不但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并且能完善學生人格魅力,俱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與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二是與其他領域的綜合,音樂與文學、數學、歷史、地理等藝術之外學科的整合。
當下國內對音樂學科整合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宏觀整體倡導并實踐音樂學科與各學科的整合,如黃祥本的《學科整合音樂相伴》(《甘肅教育》2011年第14期)、陰玉嬌的《如何做好音樂與相關學科的整合》(《考試周刊》2013年第100期)等。二是微觀具體研究各學科與音樂教學的整合。例如網絡信息技術與音樂的整合,主要強調網絡信息時代,利用信息技術的中學音樂教學能夠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主動體驗音樂、欣賞音樂、創造音樂,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如賀睿《音樂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及教學模式》(《新課程》2015年第5期)、鐘敏俐《信息技術教育與中學音樂課程整合的研究》(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再如音樂教學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主要強調通過發揮音樂學科的感染力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進行,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如李曄、韓亞明的《小學語文教學與音樂學科的整合》(《中華少年》2016年第3期)、吳琳的《學科整合讓音樂課“語”眾不同——以一節四年級音樂整合課<憶江南為例>》(《基礎教育參考》2016年第21期)等等。
長期以來,學生的在校學習是各門功課交替進行,學科知識界限明顯,不同學科之間彼此孤立,“老死不相往來”,缺乏關聯性與連續性。《新課標》綜合性學科的設立,綜合性學習方式的提出,刺激了當前的各科教學,各科教師也都逐漸認識到了其重要性。音樂教學中“科際整合”理念的提出,既是對傳統音樂教學的突破和改革,也是對各科間知識領域的一種延伸。將音樂與不同學科巧妙整合,在育人中審美,在審美中育人,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學理念。當然,“科際整合”不是現在才有,而是現在才引起我們的關注。根據我們的教學經驗,“科際整合”缺乏的不是教學資料,而是科學理念指導下的具體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無論是理論認識,還是一線教學的開展,可以說,當下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科際整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從當前研究的成果與教學實踐來看,當下音樂教學中科際整合的理解與實施存在著兩個明顯的誤區:一是將學科整合等同于“綜合課程”;二是學科整合偏離了音樂教學的音樂性。實際上,音樂課中的學科綜合是“以音樂教學為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教學中利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都應該把握一個適可而止的“度”。學科整合不是綜合課程,不是讓音樂老師包攬其他課程。我們決不能忽視這樣一個前提:學生個體的整體性。各科的教學目標和過程都在各科教師那里“分”,但最終要統一于學生身,要在學生那里“合”。所有的教師,所有的學校教育面對的都是同一群學生。從這個角度來說,科際教師間的合作理應是“科際整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下的“科際整合”研究與實踐往往還都是各個教師或者學科在那里各自為政地“整合”,缺乏統一的安排與規劃。
基于以上認識,要想建立一套學生喜愛的、科學的、合理的音樂學科綜合教學體系,在我們看來,需要從以下兩條路徑入手。首先,要以現行的音樂教材為基礎,在“科際整合”理念的指導下,開展音樂課堂學科整合與滲透的實證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以現行的音樂教材為基礎,以教學目標為主線,結合音樂教材各單元的知識框架以音樂及音樂要素(節奏、旋律、節拍、力度)為“介入點”來進行相關學科的綜合“輻射”,圍繞音樂教學目標構建不同的實施模式。通過借鑒國內外文獻資料,對學科綜合的內涵、特點和規律進一步研究,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證實學科綜合對于在提高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及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深遠的意義和作用。運用調查問卷、談話、課堂教學等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音樂興趣進一步研究,通過優化教學方法、活化教學內容、滲透綜合功能等手段進行教學研究,從中總結出學生喜愛的、科學的、合理的學科綜合教學體系;其次,在“科際整合”理念的指導下,要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找準“科際”合作的契合點,確定“科際”合作的側重點。這方面的“科際”合作不一定以音樂為中心,而是根據合作內容的特點,適時適當地發揮音樂的作用。比如以音樂會的形式和語文老師開展“科際”合作。這時語文老師側重于指導學生欣賞歌詞,而音樂老師則側重于對學生旋律節奏及舞臺動作等的評價。
綜上所述,科際整合與合作視域下的音樂教育教學研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和價值。它一方面突出音樂教育教學“科際整合”的“度”,警惕“科際整合”中音樂課堂音樂性的喪失;另一方面將各科教師的“科際合作”引入“科際整合”,改變了當下各科教學“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科際整合與合作視域下的音樂教育教學能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找準“科際”合作契合點,在“科際整合”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G633.951
A
李佳軒(1972—),女,遼寧沈陽人,畢業于沈陽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本科,沈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雙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