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紅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
淺析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創新對策
陳月紅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
在高校音樂專業中,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是其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滲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多方位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素質教育課。在教學方式上,應該變單純的灌輸式教學為師生的互動交流, 進行大膽的創新,本文就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創新,提出幾點創新對策。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音樂課程;教學創新
我國是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其中產生了大量的民族民間音樂,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特色。也正是這種獨樹一幟的音樂特色,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如何實現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成為當前音樂課程教學的首要探究問題。縱觀當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現狀,主要是沿襲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其中還存在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約教育思想的創新和完善,未能充分履行時代賦予的責任,實現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故此,如何推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和創新顯得十分關鍵,對于社會民族音樂教育水平提升具有深遠的影響。加強對其研究,有助于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歷史傳承悠久,所產生的民族音樂較為多樣化。如此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如何能夠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學,首要一點是篩選民族民間音樂教材,推動教材內容創新,選擇更為合適的教材。教學內容方面,盡可能突出部分地區的特色內容,適當減少其他地區特色內容,實現各個地區和民族音樂內容的全面考量。民族音樂并非和理論課一樣,理論知識講述過多會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無法深入理解樂曲知識,學習積極性下降。同時,精選各個地區優秀的音樂資源,促使學生能夠大致了解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前景和概況。
就民歌來看,其中可以包括山歌、號子、小調和風俗歌等等。對于這些民歌的講解,應該涉及到代表性區域,不同民族的民歌內容。曲藝類則是介紹代表性的曲種,如京韻大鼓、河南墜子。不同的曲種唱腔不同,具有不同的區域風格特色。除了介紹傳統樂曲以外,還應該介紹一些民族樂器,結合具體的民族代表曲目介紹,如馬頭琴《賽馬》、二胡《二泉映月》、琵琶《十面埋伏》等。
藝術來源于生活,民族民間音樂來源較廣,經過歷代傳承和發展,其中融合了眾多先輩的智慧結晶和情感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十分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通過學習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可以將曲目的節奏、旋律、和聲、調式、音色和演奏技巧傳授給學生,在學習專業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從多種角度來分析民族文化特色,放眼全局,在形態分析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解釋。對于民歌和戲曲內容,應該充分了解樂曲的誕生背景和其中講述的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和記憶。諸如,在講解《走西口》時,講解民歌內容和背景知識,列舉真實發生的例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情感體驗,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新中國的熱愛,提升民歌感染力。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審美藝術學科,除了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外,還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層次領悟民族文化精髓,為后續學習和藝術創造奠定基礎。故此,教師可以列舉經典作品,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作品,通過優美的旋律和意境來打動學生,能夠深層次感受其中蘊含的魅力,只有這樣的藝術才能帶來激情,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在講解琴書表演時,可以介紹著名琴書表議案藝術家關學曾的《長壽村》,在不斷創新和完善中,逐漸將琴書和樂亭大鼓的風格特色融合在一起,同時吸收京韻大鼓的唱腔和發音方法,形成獨特的延長風格。在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思想同時,還可以大范圍宣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引領風尚。
綜上所述,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應該在學習專業音樂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從多種角度分析民族文化特色,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1]馮彬彬.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6):60-61.
[2]夏琳.《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以晉中學院為例[J].音樂創作,2015(01):184-185.
[3]吳貢山.談高師音樂專業民族民間音樂課教法創新[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5(04):53-55.
[4]黃春玲,宋文靜,霍穎.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改革與建設初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02):106-108.
[5]王任亞.淺談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改革[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12):45-46.
J607
A
陳月紅(1979—),女,漢族,江蘇靖江人,現任徐州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二胡教學、民族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