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內蒙古 赤峰 025559)
科學規范飼養種母鵝確保養殖效益
斯琴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內蒙古 赤峰 025559)
鵝天性食草,具有生長快、耐粗飼、生長周期短等優點,是現代高效益養殖業的新亮點,種母鵝的科學飼養管理關系到整個鵝群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后代商品鵝的經濟效益,是關系到養殖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因此建立和遵循科學合理的種母鵝飼養規程是非常必要的。
雛鵝初期需要舍飼,舍飼主要是喂給水、草粉和精飼料,按照精細加工、少喂勤添的原則進行。一般要求是及時飲水、適時開食,雛鵝一般在出殼24h后就可先開水后開食,適時飲水利于卵黃的吸收,刺激食欲,促進胎糞排出。水質要求清潔衛生,水溫要求在25℃左右。連飲7d 0.05%高錳酸鉀水,可防止消化道疾病,在飲水中加入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利于清理胃腸、刺激食欲、排出糞便、吸收營養。第一次飲水30min后即可開食,把新鮮的青料切成細絲狀拌入浸泡過的含水分較少的碎米中,以2:1的比例混合飼喂,可以撒在塑料紙上誘其采食。首次喂食不宜過飽,開始每天喂4~5次,3周齡時每天喂6~8次,其中夜間喂2次,到了4周齡,日糧比例可適當調整,在飼料中加入1.5%的骨粉、2.5%的貝殼粉和0.3%食鹽,同時搭配一些餅粕、麩皮、米糠等,減少每天的飼喂次數,雛鵝的飼喂量應控制在八成飽左右。
這個階段是種母鵝生長發育階段,其骨骼、肌肉、羽毛生長迅速,消化力和對環境的適應性逐漸增強。這階段的種母鵝除加強放牧飼養外,還要適當補飼一些玉米、稻谷、雜糧和糠麩、薯類等精粗飼料,日糧中要加入1%的骨粉、2%的貝殼粉和0.3%的食鹽等礦物質飼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使之能充分長好骨架。
此時期的種母鵝仍處于生長發育期與換羽期,性發育速度較快。為了防止過早性成熟,日糧飼喂應采取先粗后精的辦法,即以終日放牧為主,晚間補飼1次,適當限制飼喂精飼料以防止過肥影響產蛋和配種。同時鍛煉其耐粗飼能力,降低飼料成本,防止過早產蛋影響開產整齊度。
種母鵝的成年期分為三個階段,即產蛋前期、產蛋期與停產期,這三個時期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飼養管理,以提高養殖效益,節約飼養成本。
4.1 產蛋前期 種母鵝產蛋前期要適當增添精料,每天每只種鵝飼喂稻谷 0.05~0.1kg、餅類0.05kg,并添加鈣、磷等礦物質飼料,用水拌成半干濕狀,日喂2~3次,將貝殼粉與石粉均勻混合后撒于鵝舍入口處和運動場任其自由采食。衡量日糧中補飼量和飼料搭配是否恰當,可根據種母鵝糞形狀來判斷,如鵝糞粗大而松散,輕輕一撥就可分為幾段,說明精粗料和青飼料搭配合適,如果種母鵝糞細小而硬實,表明精料偏多,這時則加長放牧時間,減少補飼次數,同時仍要防止種母鵝過于肥胖,保持鵝群整齊度。
4.2 產蛋期 種母鵝產蛋期要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除放牧外,要給種母鵝日喂 3次補料,每次不低于100g,飼料中的稻谷與米糠比例為2:1,并配以礦物質飼料如食鹽、貝殼粉等。同時選擇平坦的優質牧地,不急趕和驚嚇鵝群,風雨天氣則停止放牧。清明前后是種母鵝產卵高峰期,應加喂一次“夜餐”,并供給新鮮、衛生的飲水。如果是舍飼則可應用全價配合飼料,如玉米44%、稻糠25%、麩皮4.5%、豆餅12%、菜籽餅5%、棉仁餅3%、骨粉1%、貝殼粉5%、食鹽0.2%、蛋氨酸0.1%、復合維生1%、微量元素0.2%。對于種公鵝可提早補喂精料,即在日糧中盡可能多地添加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使其在母鵝開產前能有充沛的精力進行配種,從而提高受精率。種鵝交配多在早上和黃昏的時候,此時將公鵝趕下水,滿足其配種需要,要注意觀察公鵝配種情況,若發現公鵝性欲不高,則應及時淘汰。一般母鵝每年產蛋55~60枚,以后就自行停產開始換羽,種蛋即可準備人孵。
S835.4
C
1673-1085(2017)03-0035-02
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