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技術
番茄晚疫病保護地、露地均可發生,但主要危害保護地番茄。連續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造成莖部腐爛、植株萎蔫和果實變褐色,影響產量。全生育期都可發病,尤以成株期發病最多。在葉片、莖稈和果實上都會發病,一旦感染了此病,危害非常嚴重。
晚疫病在番茄葉片、莖稈和果實上都會發病,以葉片和莖稈上發病最多。在葉片和莖稈上的典型癥狀是:有黑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清晰,上面有依稀可見的白色霉層(濕度大時,病斑上面長有一層白毛),發展速度很快。在果實上的癥狀是:病斑黑褐色,病斑處高低不平、邊緣不清晰,上面有依稀可見的白色霉層。
番茄晚疫病由疫霉菌侵染所致,屬鞭毛菌亞門疫霉屬真菌。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溫室番茄植株上越冬,或以厚垣孢子落入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病菌借助風雨傳播,由植株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發展十分迅速。孢子囊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8~22℃,最適相對濕度95%以上。孢子囊產生游動孢子的適溫為10~13℃,游動孢子容易在葉面有水膜時侵染。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3~25℃。因此,低溫高濕、特別是溫度波動較大時有利于病害流行。
1.偏施氮肥。由于偏施氮肥造成番茄莖稈徒長、細胞過大,細胞壁纖維化程度低,葉片變薄。同時,莖稈變脆,充滿汁液,造成植株抗性降低。
2.底肥不足。底肥不足,尤其是鈣肥、鉀肥不足,會造成細胞纖維化程度低,抗性變差。
3.光照不足。連續陰雨或霧霾天,光照不足,沒有光合作用或有光合作用但較弱,植物細胞處于饑餓狀態,抗性降低,病菌趁機而入。
4.澆水過多。澆水過多會導致秧苗旺長,植物細胞肥大,失去抗性。澆水過大也會將施入的肥料稀釋,讓作物吸入的大部分是水分,相對養分過低,光合產物少,細胞饑餓,抗性降低。
5.定植密度過大。密度過大會造成田間郁閉,秧苗瘋長,細胞纖維化程度不高,抗性降低。田間郁閉,葉片見光率下降,大部分葉片沒有光合作用,沒有制造營養卻在消耗,造成植株營養不良。郁閉的區域,空氣不流通,二氧化碳氣體不能交換,光合產物很低,秧苗軟弱。這些都會造成植株抗性下降,容易感病。
6.連續陰雨天氣。遇到連續陰雨天,蔬菜葉片結露時間超過8個小時,造成細胞生理性充水,細胞漲破壞死,病菌乘虛侵入,引發病害發生。
7.通風不良。通風不良的棚室或者區域,如大棚的兩頭和前沿處,由于通風不暢,植株結露時間過長,造成生理性充水,病菌趁機入侵。
8.適宜的溫濕度。當溫度在23~25℃、相對濕度高于75%、特別在85%以上時,最利于疫霉菌生長和繁殖,繼而引起晚疫病大發生。
1.采取均衡施肥。施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尤其要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增施鈣鎂磷肥,同時兼顧使用其他中微量元素,提高植株抗性。
2.合理使用生物菌劑。適時補充生物菌劑,以保持土壤的生態平衡,讓土壤產生更多的腐殖酸,使植株獲得更加均衡的營養,提高抗病性。
3.合理控旺。控制植株不旺長,細胞的纖維化程度就高,抗病性會大大增強。緩苗后控水、控肥,適時加大通風、增加光照時間,增加秧苗的抗性。也可以葉面噴施200~3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來促進根系生長,達到控旺的目的。也可采取化學藥劑控制,一般使用葉綠素,使用濃度是1500~3000倍液,進行罩頂(只噴植株的頂部)噴施。
4.看好天氣預報,積極做好應對工作。及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最好看7天以上的。在連陰天來臨前及時給植株補充營養,多以氨基酸和糖類化合物為主,千萬不要補充化肥。也可添加一些保護性的殺菌劑,如百菌清、阿米西達等,預防病菌侵染。
5.加大通風。棚室栽培要加大棚內通風,降低棚內濕度,縮短葉片結露時間。只要不下大的雨,在溫度允許的情況下就要打開風口通風,即使只有15~20分鐘,盡量增加植株的搖動次數,來提高抗病性。
6.采取高壟栽培。高壟栽培可有效提高根系的活動面積,增加根系的數量,提高根系的質量,增強根系的透氣性,提高地溫。澆水采用滴灌,嚴格控制澆水量,保證棚內合理的溫度和濕度,給作物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在做好前期預防工作的基礎上,如果還是發病,必須盡快采取藥劑治療。具體方法是:第一天,用疫快凈600倍液(25克藥對水15千克水)進行噴霧,做到周到噴霧,每個葉片、莖稈都要噴到。第二天,用金雷600倍液加上銀法利600倍液混合來進行噴霧。如果遇到外界下雨、棚內不能通風,就要在第四天用75%杜邦易保1000倍液加上64%殺毒礬1200倍液再葉面噴施1次。這幾遍藥過后,晚疫病會得到有效控制。(溫慶文 馬紅莉 鐘 霞 王 蕾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蔬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