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帶頭人帶動產業融合
日前,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山東省扶貧辦、省旅游發展委評選出山東鄉村旅游青年致富帶頭人30人。在30名鄉村旅游青年致富帶頭人中,農業公司(包括現代農業、農業科技、生態農業)負責人13人,旅游開發公司負責人6人,生物工程公司負責人1人,園林公司負責人1人,鄉村旅游或農業合作社負責人4人,村黨支部書記4人,民宿業主1人。他們不僅激發了青年人返鄉創業的熱情,讓鄉村變富變美,還專注推動產業融合帶動鄉親們脫貧。據不完全統計,30位帶頭人共帶動648人脫貧。
2012年,30歲的關志潔在中國農業大學完成作物學博士后課題,毅然放棄留京機會,回到東明縣玉皇廟村,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山東玉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五年來,她帶領村民發展高效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與鄉村旅游,為300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為5000個家庭供應放心肉、蛋、蔬果和糧食,產品通過農業部綠色認證,遠銷北京等地;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以上,銷售收入突破900萬元,吸納精準貧困戶20人,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1993年出生的王洋在這30位青年致富帶頭人中是年齡最小的,2014年,他從煙臺大學畢業回到家鄉青島即墨,因為從小受家人熏陶對玫瑰興趣濃厚,就與家人一起從事玫瑰產品開發,把玫瑰產品研發及推廣與農業觀光旅游結合起來,自主研發玫瑰純露和精油提取,并相繼開發玫瑰產品深加工、體驗食用菌生產等旅游項目,建設了36間玫瑰主題客房和能容納300人就餐的餐廳,可提供玫瑰特色菜。王洋介紹,年接待一日游游客30萬人次以上,吸納精準貧困戶20多人,他們平均每月工資為2000元,“主要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工作是摘花或保潔。”
不少年青的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發展旅游,不僅使村集體和農民增收,還使鄉村環境變整潔,生態變美。泰安大陡山村坐落在泰山南麓,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在老書記蘇慶亮的帶領下,大力綠化,打造市民休閑樂園,奠定了發展旅游的基礎。2013年,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慶愷帶領大陡山村的黨員群眾走上“鄉村旅游+”的發展之路。
蘇慶愷說,原來以農業為主,現在以服務業為主,三產融合。游客春天來賞花植樹、夏天采摘果茶,秋天拓展和親子教育,冬天體驗民宿、高蹺、秧歌、蒸饅頭、攤煎餅、做豆腐。村里還發展茶葉與農副產品,讓游客把后備廂裝滿。去年又做了鄉村足球場和俱樂部。目前,全村已經有13戶農民搞起了農家樂。2016年全村共接待全國各地游客2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00多萬元,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萬元。
“住在花園里,生活在花園里,工作在花園里?!碧┌彩刑┥絽^葉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朱新榮這樣描述鄉村旅游給農民和農村帶來的變化。朱新榮于2009年開始帶領村民相繼開展草莓采摘、茶葉采摘、土地認領等工作,如今,一天最多能接待400多人,村集體一年增收幾十萬元,村民拔草種花,一年就能增收2萬元左右,其中吸納精準貧困戶8戶21人,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高青縣常家鎮蓑衣樊村位于黃河南岸,三面環水、土地鹽堿,曾是省級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樹海于2013年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推出了一系列富有黃河風情的旅游活動。為了接待日漸增多的游客,今年年初,他帶領村民將村里廢棄的小學校改造為“蓑衣客?!?,一排排的教室成了一間間民宿風格的客房。在他的帶動下,36戶108人脫貧致富,30余位青年就業,全村從事旅游項目的經營人員達200余人,農民季節工崗位500余個,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年增收入600萬元。
現代農業與旅游、科普教育融合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山東尚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麗,于2014年在菏澤市定陶區投資8000多萬元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目前,公司以傳統農耕文化體驗、溫室種植展覽、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等項目為依托,打造多元化的鄉村旅游模式,擁有1座莊園、16處生產基地、72個果蔬大棚,尚谷慢生活生態餐廳、兒童科普基地二期工程以及60個扶貧大棚正在建設中。去年公司共接納游客3.2萬余人次,雇用職工130人,其中吸納精準貧困戶72戶,每戶收入平均3萬元左右。
泰安青青農場董事長張彥來從2015年開始將科普教育和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有機融合,集采摘觀光、農家樂、民宿、青少年素質教育、農耕體驗及中小學第三課堂于一體,今年已接待游客及中小學生3萬余人次。他帶動周邊1000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并帶動58戶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或產業脫貧。
(于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