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有機基質輕簡化栽培新技術
設施蔬菜有機基質輕簡化栽培技術具有節省用工、降低成本、高產高效等優點,不僅解決了設施蔬菜的連作障礙問題,還克服了常規無土栽培成本高和技術難度大的缺點。該技術充分利用作物秸稈、稻殼、畜牧養殖的動物糞便等農業廢棄物,制成有機基質來發展蔬菜生產。其技術要點如下:
將設施土壤地面整平后,按1.4米槽距,按制口寬40厘米、底寬和高分別25厘米的栽培土槽,橫斷面為等腰梯形。栽培槽分為如下三種:
一般情況下,提倡應用開發式栽培。連作障礙較重的土壤可用半隔離式栽培。根結線蟲非常嚴重的土壤采用隔離式栽培。
有機基質栽培的養分主要來源于有機肥,部分來自化肥。有機肥采用充分腐熟的雞、羊、豬糞等或發酵烘干的顆粒有機肥,也可采用發酵的作物秸稈(玉米、小麥等),畜禽糞便均需晾干后搗細。
1.發酵稻殼(稻殼糞)∶腐熟雞糞∶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3∶1∶1
2.腐熟牛糞∶腐熟雞糞∶發酵稻殼(稻殼糞)∶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5∶1∶3∶1
3.玉米或小麥發酵秸稈∶發酵雞糞∶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4∶1∶3
4.發酵稻殼(稻殼糞)∶牛糞腐熟雞糞∶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2∶1∶1
采用性能優的微滴灌系統,每個槽內鋪1條微滴灌帶或滴灌管,始終保持滴水孔的暢通。微滴灌可與配套的施肥器相連,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追肥的化肥應采用水溶肥。
選用適于設施栽培的番茄和黃瓜品種,苗期管理同常規番茄和黃瓜育苗,或從專業蔬菜訂購種苗。
1.定植。根據茬口及栽培季節合理安排定植時間、密度等。
2.追肥。如采用上述配方基質,黃瓜和番茄目標設定每667平方米產量為15000千克,整個生育期只需在結果初期和盛果期分別追肥6~7次,番茄追肥總量為相當于硫酸鉀80千克左右。必須采用易溶解的水溶肥料。每次追肥均應結合澆水進行。
3.澆水。冬季溫度低,土壤和作物蒸騰量小,澆水不應過頻,一般20~25天澆水1次,栽培基質相對含水量維持75%較宜。隨著溫度的升高,土壤和作物蒸騰量逐漸加大,澆水量應隨之加大,秋春季10天澆水1次,夏天7天1次,栽培基質相對含水量維持80%較宜。
4.溫光管理。低溫弱光天氣多的冬春季節,盡量保證夜間溫度不低于10℃,極端低溫天氣下不得低于5℃。在不降低溫室氣溫的前提下,盡量多爭取接受太陽,春季和秋季晴天夜間溫度15℃以上,白天25~30℃。
5.植侏調整。有機基質栽培番茄生長勢強,應及時打杈,采用單干整枝法,平均每穗留果4~5個,6~7穗后摘心,后期及時去除老葉和落蔓。黃瓜也應及時進行植株調整,冬季保持12~13葉,春夏秋季保持15~16葉,及時去除老葉和側枝并放蔓。
有機基質栽培發生土傳病害較少,同時環境條件可人為調控,也減少了染病機會,但后期應加強地上部病害的防治。
目前,抗病品種雖不能滿足保護地蔬菜生產的需要,但黃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當數量的抗病品種供選用,應根據當地的生態條件、主要病害,針對性的選用抗病品種,充分發揮抗病品種的作用。
1.種子處理。多種病害可通過種子傳播,種子處理可有效消除種子上附帶的病菌,減少初侵染源。種子處理的方法有溫湯浸種、藥劑拌種等。土壤消毒重點是苗床,可用電熱消毒法,即用電熱線溫床育苗時,在播種前升溫到55℃,處理2小時。
2.嫁接。采用嫁接技術是防治瓜類枯萎病等土傳性病害的理想方法。如用黑籽南瓜、瓠瓜等作砧木,嫁接黃瓜防治枯萎病,用葫蘆、瓠瓜作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
3.化學防治。正確掌握用藥量及用藥最佳時間,按照規定要求劑量和用藥次數防治病蟲害。交替、輪換用藥,防止單一使用同一種農藥,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蟲害治早、治小,病害以預防為主,發病前保護性用藥,間隔7~10天噴1次,發病后間隔4~5天噴1次,發病嚴重時3~4天噴1次,連續防治3~4次,要求在晴天中午前后噴藥,待葉面藥液晾干后再蓋小棚膜或閉棚。大力推廣煙熏劑,使用煙熏劑時要求棚室密閉,不漏煙。目前使用的煙熏劑有預防病害和治蟲兩種。嚴格掌握各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盲目打藥,按照蔬菜安全間隔期采收上市。
夏季換茬時,可在栽培槽中按舊基質∶腐熟雞糞(晾干搗碎)10∶1的比例,每667平方米添加腐熟雞糞和30千克的氰氨化鈣,與舊基質充分混勻后澆透水,蓋嚴塑料薄膜,密封溫室10~15天消毒。消毒后揭去栽培槽的塑料薄膜,將基質重新搗松晾曬5~7天,即可進行下一薦栽培。
(宋傳真山東省蘭陵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