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
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自2015年啟動實施以來,各試點地區堅持改革創新的精神,深入研究和把握試點規律、方法,明確推進試點思路,穩步推進各項工作,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批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公司、農民合作社發展起來,土地經營權入股的運行機制日益完善,引導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政策體系逐步建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2015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2016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2015年農業部在黑龍江省樺南縣、江蘇省武進區、浙江省桐廬縣、山東省青州市、重慶市涪陵區、四川省崇州市、貴州省盤州市等7個縣(市、區)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
經過兩年探索實踐,7個試點縣(區、市)在入股模式、風險防范、政策配套、產業扶貧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可復制、能推廣的經驗和舉措。
探索多種入股模式。農民直接入股公司,農民與原公司成立新公司,農民直接入股合作社,農民與原公司入股合作社,農民先入股合作社再入股公司,農民與公司開展非法人形式的股份合作等模式,能夠廣泛適應各地的不同需求。摸索風險防范辦法。從公司、合作社章程到財務公開、日常監督等方面充分保障農民權益,并重點推廣“保底收益+股份分紅”的利益分配機制;加大保險力度,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保障作用;通過財政設立風險保障金,或讓公司、合作社繳納一定資金,降低經營不善時農民面臨的風險。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研究制定土地經營權入股的相關管理辦法和示范合同,推動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和流轉指導價格發布;安排資金對入股的公司、合作社給予支持,組織專家為參與試點的地區做好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等。帶動農業產業扶貧。一些貧困地區引導農民把土地經營權入股到公司、合作社,結合扶貧資金發展農業產業,在公司、合作社產生良好效益前先給予農民“保底收益”,在產生效益后實行“按股分紅”,這些公司、合作社還吸納部分農民就地就業,有效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總體上來看,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探索創新了土地經營權流轉方式,豐富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具體實現形式;促進了土地連片經營,方便統一耕作,有利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開拓了農民增收新渠道,讓農民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利潤,幫助農民更好地轉移就業。
下一步,農業部將深入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研究解決土地經營權入股中的關鍵問題,進一步總結入股的做法和成效,加大對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力度,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指導和管理服務,引導和促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有序發展。
(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